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根据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制定适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是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国内外金融支持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总结和对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金融支持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机遇的考察,提出了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有关金融制度与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核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的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区域对俄经济合作带,有利于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也有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采取健全国家层面合作推进机制、建立地方层面协作保障体系等措施建立的对饿经济合作带,将对深化中俄地区合作、促进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阐述了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了金融深化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即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信用扩张机制 、区域融合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最后指出了我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可供选择的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5.
6.
打造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金融资源充足、存款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的酒泉,理应在构筑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使信贷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提高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本课题从酒泉金融信贷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入手,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金融非均衡与金融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严重 ,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必须解决以社会资金配置不均衡为特征的区域金融非均衡问题。当前拓宽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融资渠道 ,加快中西部金融政策调整 ,是实施中西部开发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关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的理论着重研究一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以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发育程度差异的情况下,区域内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洁茹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3,26(4)
作者在区域金融理论基础上,选取人均存贷、款额和金融相关率作为指标,从金融发展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增加贷款额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更多的资金资本应该流向东部、东北部地区.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该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加大金融资产扩张规模,增加其自身造血能力.我国中部地区的存款对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负向影响,应当加大信贷额度而不是盲目扩张存款额.最后,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战略开始实施以来,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力调整资金投放重点,优化信贷结构,有效促进信贷资金向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企业生产,特别是装备制造、石化、食品、医药、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业等高新产业和现代产业转移,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效果逐渐显现,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加快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门限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都要大很多;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区制;属于区制Ⅱ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贫穷地区追赶富裕地区;属于区制Ⅰ的地区,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出现负的相关关系,三个区制的门限效应显著.由此我们在寻求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依靠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而要着重考虑依靠地区金融发展作用,尤其是利用地区金融发展到一定水平值之后,即当此水平值超过区制Ⅱ的门限值以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倍数效应,使地区的经济增长走上高速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我国金融发展规模、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差异;(2)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远远低于企业家创业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3)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为企业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于政策制定者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左科华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1,16(2):9-10
金融工程是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技术动力,从而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引入金融工程,对于推动利率市场化、资本帐户开放、推出开放式基金、建立创业板、实施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与江苏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表明两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两省的金融规模的扩大都能正向的促进经济的增长;长期因果关系表明:广西的金融发展属于供给引导型,而江苏的金融发展属于需求跟进型;而在短期,广西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江苏的经济增长是金融规模指标的格兰杰原因,金融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中国40年金融改革的思考,本文旨在提出并分析下述问题:为什么中国政府在改革期间保持了对金融体系的高度干预?抑制性金融政策为什么没有阻碍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为什么近几年关于"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抱怨越来越多?我们国家的数字金融是如何领先全球的?中国这几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积聚起来的?未来的金融体系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6.
区域金融的发展是以一定区域经济增长为条件的,反过来,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江西为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江西经济增长的GDP与代表金融发展的金融相关比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西与江苏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得出在不存在政府干预行为下,两省的金融发展仅能微弱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当存在政府干预行为时,江苏的金融发展能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而广西的政府干预行为由于削弱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从而阻碍了经济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