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莹 《活力》2006,(4):42-42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部原因 1.“内部人控制” 现代企业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管理形式上形成了由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内部人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所有者作为“外部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经营者作为“内部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会计信息往往从有利于经营者角度出发,并且经营者比所有者更具备控制“会计信息”的条件。这种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在委托代理机制赖以生存的监督机制失效,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后,就会由暗转明。  相似文献   

2.
蒋杰 《电子财会》2006,(10):38-41
经济“人”假说是经济学对企业的最基本认识,作为法律上承认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和企业出资者的利益,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然而现实中,经济性并不是企业的唯一属性。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嵌入”在社会结构中,企业的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同时企业的活动也对社会产生外部性。从这个角度看,公司不仅仅作为经济“人”而存在,同时也作为社会“人”而存在。企业占有和处置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资源,所以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是股东赚取利润的工具,同时也应成为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通常我们认为顾客是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他们是企业的上帝。企业失去了顾客,就失去了市场,就无法实现经济利益目标。而员工是企业的雇员,在企业支付其相应报酬的条件下为企业提供劳动,为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目标服务,二者之间只是简单的劳动契约关系。然而基于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践,近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学家和管理者们却认为:  相似文献   

4.
白华  张恺 《物流科技》2004,27(6):93-94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企业劳动者权益最大和企业所负社会责任最大的最佳组合。在选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利益集团,而应综合考虑到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规范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不再只是为国家服务,更多的是为广大的投资者、债权人服务,会计政策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允许企业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初衷是让企业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上却成了管理当局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不良的经济后果。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思想的重新定位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适应于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总目标,其目标有三种主要观点: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务最大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和企业的最大利润和盈余,而且还要追求与企业有着复杂关系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公众”的社会利益。考虑到这两个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应驾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第一,财务管理的目标趋向多元化、多层次性。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并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不断深化。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商誉、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此扩展了资本范围,改变了资本结构。而不同的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均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其经济利益不仅归属于股东,还属于“相关利益主体”。企业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层次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结构和…  相似文献   

8.
当前通行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该理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经理人员受聘于资本所有者。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存在差异:前者的目标在于经营者利益和权力最大化,而后者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及其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企业管理必须实行财务导向管理模式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一个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决定了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一种财务导向管理模式。1.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目标必须从单纯的利润最大化走向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经营者任免和功过是非的评价主要由投资者来进行,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是所有者利益的维护和增长。我国已经开始推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企业本质的塑造,是建立企业管理财…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多元化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做大做强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大多数中国企业经历了十多年乃至二十多年的发展后,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但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与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则“多元化发展”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示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般包含人、财、物、技术、信息、时间,以及管理本身等七大内容。而“人”则被公认为是首要的因素,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所在。因此,在管理理论中人本主义的管理已经成为管理者思维的基本取向,西方企业管理中常说的警言是:“企业即人”。美国百事可乐的总裁卡洛尔曾将其企业管理经验归纳为:三个“P”,即“People People People”,也就是除了“人”、“人”,还是“人”,并还概括为“百事人为先”。而玛丽·凯是一个退休以后才开办企业的女士,但在十多年后,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哲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管理哲学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创造性及表达能力,鼓励员工参与做出决定和决策,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其命运和经济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在这方面,世界一些著名企业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经营管理哲学,并且有的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3.
人本管理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的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该理论指出,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这意味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着如何只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人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中小企业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和大企业一样,也必须从这一思路着手。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田强 《财会通讯》2005,(12):77-77
一、监督稽察和决策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财务总监是由集团公司委派,代表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以及企业经营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督,即具有监督稽察职能。另一方面,财务总监又是所在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即具有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的职能。如果财务总监单纯强调“监督稽察”,那么从监督与被监督的天然对抗性而言,财务总监很可能逐渐被孤立,从而不利于监督职能的实现;如果过分强调“决策管理”,由于财务总监要接受集团公司和所在公司的双重管理和双层考核的体制,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容易与所在公司总经理形成“合谋”,有悖于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初衷。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监督稽察和决策管理的关系。笔者认为:(1)财务总监首先必须对企业所有者负责,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因为财务总监是接受所有者的委派才到子公司工作的。财务总监应通过对重大经营活动与企业负责人实行联签等方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推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管理企业化发展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房地产管理企业化发展已成必然。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靠国家拨款的时代将成为历史。而目前随着政府职能由“直接参与”向“管理服务”的转变,依托政府行使职能的房地产管理行业那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必将被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所淘汰,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只有增强责任意识,大胆改革,走一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之路,进行二次创业,房地产管理行业才能得以发展壮大。一、房地产管理企业化发展必须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事转企”是大势所趋,行政事业体制已…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股东至上”模式,后者或可叫“共同治理”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 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股东至上”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并非惟一地追求所有者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企业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张由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股东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权威,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这样的公司治理逻辑就是“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是统一性,即要使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收益和风险的矛盾以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高度统一。企业是由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三个经济利益主体组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三方的经济利益目标各不相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这三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目标必须予以体现,并且应使这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达到统一。另外,科学的目标管理应该使企业经营中的收益和风险的矛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达到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社会主导。厂商推出个又一个新产品,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市场竞争已经演变成观念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演变成为能否让顾客满意的竞争。顾客利益是企业利益的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先天而不违,后天而奉时”,“人与天调”等思想,积极追求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顾客利益最终就没有企业利益,这迫使企业必须以“物美价廉”来招揽顾客,让社会了解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产…  相似文献   

20.
内控制度作为“管理当局为确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实现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在产权关系清晰、企业目标明确、利益机制直接的民营企业,理应为企业所有者所重视。然而,现实中民营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却又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中除了企业规模扩张与管理人才相对不足、水平滞后的客观因素之外,一些特殊的非理性思维和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