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宏观经济投资系统不断发生的投资膨胀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在投资系统改革中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投资膨胀的成因机理,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引起投资膨胀的关键因素。对宏观经济投资系统的分析表明,引起投资膨胀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10项因素,即组织结构方面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权力下放、缺少有效的投资责任制;动力机制方面的投资主体强烈的投资欲望和软弱的投资抑制;资金供给机制方面的银行信贷投资资金盲目增加、自筹投资资金失控;宏观调控机制方面的价格扭…  相似文献   

2.
依据货币资金循环模型,探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资金循环不畅现象的成因和危害,并通过分析高货币余额与高利率并存、虚拟经济快速膨胀、实体经济部门产能过剩和行业资金沉淀等现象对当前资金循环不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紧缩银根,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已使企业获取资金的外部渠道得到了一定有效控制,遏止了企业生产的过热发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然而,引致企业内在资金需求膨胀的原因并未得到根本性治理,仍在作用于企业使之纷纷争投资,挤贷款、造成国家有限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困难,推动着投资膨胀和贷款膨胀现象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实经济中,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的存在,吸引着企业过高追求局部利益,表现在资金需求上产生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4.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预算外资金,是指不纳入预算管理,但却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资金渗透着企业集团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根据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经验,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则必须集中。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后金融危机的到来,各国经济都受到了打击,一些企业甚至是跨国集团公司都纷纷宣布破产倒闭,这些企业倒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可见资金管理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膨胀、资金链条拉长、地域分布广泛等因素的驱动下,企业集团的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资金集中管理逐渐被我国企业集团所采用。  相似文献   

7.
李若愚 《发展研究》2011,(12):86-88
近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表外融资“双膨胀”势头日益加剧。虽然从金融创新和融资结构调整方向看,银行资金表外循环是客观趋势,但这一现象在短期内急剧加速应归因于2010年以来“重数量、轻价格’’金融调控的推动和催化。银行资金表外循环加剧使大量资金运转游离于金融统计监测之外,构成金融调控和监管的盲区,既削弱了贷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形成了新的金融风险点。为此要改善金融调控,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表外”风险失控。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马险峰一、资本市场概念1.资本市场概念界定。资本市场是指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交易关系的总和。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供一种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投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它们同时又是证券...  相似文献   

9.
一自1979年以来,全国预算外资金急剧膨胀。据财政部门统计,1979年预算外资金为452.85亿元,相当于预算内资金的42.4%。到1984年,预算外资金已达1188.48亿元,相当于预算内资金的81%;其中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为52.23亿元,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为142.52亿元,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为990.72亿元。1985年预算外资金更达1500余  相似文献   

10.
总量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一种占压倒多数的意见认为,财政赤字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总需求的膨胀,因此,解决需求膨胀的出路在于消除财政支出的缺口。但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以后,实际上直接控制基本建设信贷规模的是银行而不是财政;预算内资金同预算外资金的比例急剧缩小,财政支出的地位相对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得财政赤字同需求膨胀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相对松散的状态,特别是1984年第四季度出现的需求膨胀,更是主要表现为信贷规模的失控而不是财政透支的过多。  相似文献   

11.
马民英  闫立红 《经济问题》2000,(4):14-16,31
农民股份合作企业作为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其在设立主体、法律主体资格、内部组织机构、股份管理制度以及分配制度上均比一般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民手中的资金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使物质原则在企业中得到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预算外资金:整顿和管理的思路E主持人:王月霞观察思考ECONOMICTRIBUN一、日益增长的预算外资金需要加以调控近年来,预算外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速膨胀。仅就河北省来看,实行分税制前的1993年预算外资金还只有56亿元,到1996年(包括乡统...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出现过四次。前三次的投资规模膨胀,主要是由于预算内投资规模安排过大所致。第四次投资规模膨胀的特点,主要是预算外资金失去控制。据统计,1982年国家预算內投资完成194亿元,而预算外投资高达498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0%。1982年以来,预算外投资年年膨胀。1985年1至5月份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国家预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几十年形成的住房建设和维修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低租金、无偿分配的实物福利性住房体制、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不断增长与国家、单位住房资金短缺,无力提供充足房源的矛盾。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一种新的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长期稳定的住房资金渠道。个人住房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和“统一管理、专户存储、专项使用、安全运作、社会监督”的原则把职工手中分散无序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集中有序的住房建设资金。只要各单位逐月缴存,长年坚持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即可形成可观的住房建设资金规模。因此说,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建设最直接、最长期、最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预算外资金,从无到有,规模急剧膨胀,导致了财权分散、管理乏力等诸多问题,这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根据其发展现状和形成原因,应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和监督、进一步推进税费改革及搞好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贷款担保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个难题。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解决之道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和发展农村中小企业,而这些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如何使资金迅速有效地流向那些急需扶持的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手中,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社会集资管理亟待加强 社会集资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的形式,把城乡居民手中小额的货币、企业单位分散闭置的资金汇集起来,把国外资金吸引进来,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资金力量的一种经济活动。这是财政、银行筹集分配资金渠道之外的又一条筹建分配资金的渠道。近几年,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其势发展很快,据统计,仅一九八四年全国社会集资就达50亿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信用膨胀,它是怎样引起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近两年,对信用膨胀的谈论多起来了。不过,对什么是信用膨胀,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信用膨胀,信用膨胀对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等重大问题,看法并不一样。所以,这些问题还有必要进一步议论、澄清。什么是信用膨胀什么是信用膨胀,关键在于搞清楚贷款的多少是否有个客观界限,这要从贷款本身的性质来分析。贷款要求主要是来自工、农、商各经营单位,有时也来自财政部门。各个经营单位要求贷款,就是要求补充资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发放贷款给各个申请贷款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市场游资"的运行与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资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资金力量,它以获取大收益为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资金都会汇集到游资队伍中来,使社会游资规模迅速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研究游资监控问题,核心是要正确界定游资的内涵,防止违规资金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这是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得出的论断,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下降、产业升级较慢、部分资金从实业转向投机市场现象作出的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