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宁线信息产业带产业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沪宁高速公路高度聚集呈带状发展的沪宁线信息产业带,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重心模型,从空间维度结合时间维度以及内生和外生因素,分析出该地区由于区域发展空间分布非均衡性导致产业重心有南北周期性偏移总体向东南方迁移的趋势,并结合重心移动轨迹对产业带今后的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定量掌握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经济圈内市、区、县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模型,揭示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在经济圈内的经济带动性质。同时,结合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指标建立中心城市引力模型,评价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经济产业联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圈内中心城市呈现正向带动作用,重庆市中心城区在成渝经济圈范围的带动效能高于成都市,成都市在四川省域内的带动效应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在重庆范围内的带动效应,双城经济圈内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区域东北部、中部的经济联系较弱,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是保定市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已经成为保定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保定市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但是在产业园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规划不合理、产业布局同质化严重等诸多发展问题与困境。如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园区的集群效应,拉动保定市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崛起,从更高层面加快区域统筹、推进产业园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同城化效应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长三角同城化环境下常州城市的空间地位、产业地位以及功能地位与产业结构及其与周边城市产业协调互补的发展方向。即借助同城化理论和城市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分析确定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空间地位为常州泰州同城化区域板块;借助区位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确定将常州产业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嫁接式创新型城市;依托比较优势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借助康弗斯断裂点分析法计算长三角同城化区域内上海、南京中心城市的断裂点,分析确定常泰为长三角同城化区域中的"中继性"区域中心板块;应对长三角同城化进程对常州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常州在长三角同城化进程中的产业作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11)
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加快城市工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应重点解决产业园区的物流系统发展问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体位不同,区域园区的物流发展也呈现出发展不平衡、整体设计落后和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因此,加快园区物流的现代化升级成为优先目标,需要重点做好物流配套服务业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现代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八大报告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欧美日、东亚四小龙以及新兴国家的国际经验来看,此两者往往会因为"产业梯度转移"而联系在一起。经济结构调整是个产业演进和发展的概念,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产业转移是个空间概念,空间经济学中称之为产业扩散,产业的转移或扩散是区域经济平衡或协调发展的必需条件,产业的转移也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创意产业园区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都有积极意义。创意产业园区肩负着区域转型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多地关注产业转变和遗产再利用,导致发展方向偏离定位的问题。针对创意园区四个层面的困境,提出中国创意园区创意氛围的四个测量维度,并根据这四个维度,提出帮助创意产业园区跨越发展障碍的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丁梅  张贵  赵久林  程鹏 《中国市场》2011,(36):96-97,102
随着当今世界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水平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各种理论,围绕城市化的内涵、动力机制、路径以及发展阶段,认为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密切关联,城市发展必须与产业发展协同演进,城市化的实质是产业要素在空间的聚集和重新组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素的每一次流动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空间分工,并各个区域形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同时区域的物质和社会空间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罗弘毅 《中国市场》2014,(12):113-116
发展聚集经济圈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城市群则是聚集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依赖于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功能定位和交互关系,城市群通过在政府引导和政策的支持下逐步释放经济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测算方法,度量武汉城市圈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聚射能量、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揭示武汉城市圈城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探索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要素空间转移活动的效率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和重心计算公式,对2001年到2010年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经济重心轨迹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重心转移方向和城市物流效率提高区域基本一致,技术变化效率、规模效率的改变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城市物流效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经济重心迁移的动力,现阶段区域经济政策重点应考虑如何提高物流技术变化效率和规模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已成为扬州全市上下的共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新项目、大项目在开发园区拔地而起,经济社会持续腾飞的后劲在经济转型中进一步凸显。推动产业加快升级,实现园区精彩转型,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抢占发展制高点,实现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周一飞 《中国市场》2012,(39):32-34
为了了解四川省区域发展空间结构,有效的制定区域发展策略。本文利用四川省1998—2009年各市、州的相关统计数据,根据重心计算的相关公式,得到这12年间该省人口、经济、产业重心演变轨迹。分析发现,经济、产业重心均位于人口重心偏西,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且人口重心的移动速度远小于经济产业重心。  相似文献   

13.
空间联系是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融合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地理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区位熵模型和发送到达模型综合评估了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沈阳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枢,鞍山次之,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均较低;2000年以来,沈阳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态势,而其他城市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沈阳经济区空间运输联系近20年总体上呈现出小幅度减弱态势,铁路旅客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联系明显增强,仅公路货物运输联系表现为小幅度减弱态势;经济区各地级城市与沈阳的联系最为密切,其中沈(阳)抚(顺)联系居于首位;城际交互作用联系强弱总体上遵循“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4.
苏刚 《市场周刊》2004,(12):5-6
在长三角经济板块中,常州应抓住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特大城市建设和大学城建设这三大契机,拓展城市发展的产业层次空间、城市功能空间和注意力空间,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吴磊 《市场论坛》2016,(9):32-36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整体外向功能差,城市流强度偏低;从空间上看,中上游城市发展水平有限,外向功能弱;下游城市外向功能较强;城市经济联系随流域向下游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城市内各行业之间外向功能表现不平衡,上游城市集中于第一、二产业,下游城市外向功能行业较集中于管理与服务行业。据此,提出了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对我国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可见,一些发展迅猛的典型城市通过对自身区域产业经济的合理有效利用,进而不断推动自身进行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带来的政策优势进行高效利用,进而在对产业经济发展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促进城市的进步发展是所探讨的主要问题。鉴于此,通过对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经济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相应阐述了产业经济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经济结构体系的改革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创新以及城市发展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可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09、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数据,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10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分析,重点分析了北线城市空间联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空间联系较弱,城市间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的扩大,相对差异出现减小的趋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匹配;(2)乌鲁木齐处于北线城市流强度的高值中心区,与外围相邻城市的梯度差异在减小,辐射效应显现,而与相距较远城市间的梯度差异增大;(3)城市流强度空间格局变化较大,基本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高端服务业是处于服务业高端领域的特殊行业.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热点”园区、产业链、新知识经济等多重视角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模式与机理进行研究,具体讨论了“热点”园区空间布局模型及高端服务业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的高端服务集聚模式和“热点”园区下高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与发展模式,并就产业需求驱动的城市高端服务业形成机制、产业链视角下的城市高端服务与其他产业互动模式和引导高端服务产业聚集的政策制度创新进行分析,指出了信息技术在高端服务业中的应用、高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战略和城市高端服务业空间网络设计与优化策略,为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江门市中心城区为例,研究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选取7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江门市中心城区及各城区的综合实力,中心城区具有辐射能力。然后对江门市中心城区与其他各区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分析,得出中心城区与新会区联系强度较强,与其他区市的联系强度较弱或很弱。最后从产业转型、科技投入和基础交通网络建设几方面提出提升中心城区经济辐射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引力模型框架下,将城市间物理距离改进为基于交通时间和货币上的相对距离,构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2012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旅游影响力,并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格局从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型"演变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心网络型";北京的旅游影响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绝对优势,天津次之;河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以及各城市的旅游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京津冀三地应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区域旅游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平台使旅游发展低阶梯度地区能够直接承接高阶地区的前沿旅游创新成果;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促进行业协会、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