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强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对沿线国家的承包工程业务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文章采用贸易强度指数模型,对2006-2018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对外基础设施合作建设通过提升特定国家偏向提高了与合作建设国家的贸易强度。以上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对外基础设施合作建设及建立紧密贸易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我国国内出口的贸易增加值数据来衡量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的实际收益,对和我国贸易往来最为频繁的二十六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创新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我国向其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呈正向影响,而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创新指数与我国出口实际收益呈反向关系。基于此分析结果,我国企业应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于进口高端商品的需要,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商贸交流。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地位被提升到全新的高度,这无疑会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探索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新贸易数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通用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引入改良的经济学引力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英语的合理运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机电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与地区2010—2018年机电产品贸易数据,使用改进的双边显示性贸易偏好指数测度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机电产品贸易强度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检验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强度日益增加,且出口强度高于进口强度,周边邻国高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市场需求、外贸开放度、政府规模、地缘优势等因素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双边机电产品贸易强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贸易规模持续增加。为探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60个沿线国家在2003-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呈正向关系,稳健性检验强化了这一结论;机制检验显示,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抑制了中国OFDI的贸易促进效应,而东道国自然资源禀赋与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OFDI的正向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维  胡颖 《北方经贸》2022,(11):9-15
贸易便利化是WTO与APEC等国际组织倡导推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2011—2019年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建立引力拓展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不同贸易便利化水平一级指标促进作用不同,其中,海关环境促进作用最大,依次是金融与电子商务环境及基础设施,规制环境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对贸易潜力测算得出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具有较大拓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天伟 《市场周刊》2020,(19):0057-0058
普洱茶是云南颇具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对推动云南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云南普洱茶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人口44亿,是全世界至关重要的茶叶消费区。而且,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国,可见其在茶叶贸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分析云南省普洱茶出口情况、普洱茶出口制约因素,并就“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提升云南普洱茶出口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也是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大豆贸易带来了重大契机。基于2016—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大豆贸易数据,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一带一路”国家大豆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016—2020年间“一带一路”大豆贸易网络整体连通程度较弱,各国间的联系密切程度较低;由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之间的贸易活跃程度也有所差异;中国是“一带一路”国家大豆贸易的重要参与者,起到沟通其他国家的桥梁作用,且其出口依赖程度较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应继续巩固“一带一路”国家大豆贸易的核心地位,提升中转能力,稳固大豆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搜集包括中国在内的5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89年~2019年间的乘用车与商用车的贸易数据,并采用4项测度贸易竞争力的指标进行竞争力测度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乘用车竞争力格局有所变化,早年中东欧地区汽车产业的领跑者地位,随着东盟、南亚地区的逐渐崛起而动摇,乘用车的竞争力正由中东欧地区向东盟和南亚地区转移。商用车的竞争力分布相对分散,中东欧地区的竞争力逐渐被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东亚地区的中国,独联体国家的白俄罗斯等分散。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占据商用车市场份额最多的国家,具有强劲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11—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65个沿线国家的茶叶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法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的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并用回归分析法研究茶叶出口贸易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贸易量持续增长,总体上网络呈现强聚集性;在茶叶出口整体网络中中国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对“一带一路”茶叶贸易参与国间的贸易联系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网络中拥有较大影响力,其贸易对象地理分布具有多元化特征;进口国人口总量、中国茶叶产量、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应进一步提高茶叶整体质量,打造国际茶叶品牌,拓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市场,促进茶企与跨境电商平台相融合,增强海外市场对中国茶叶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蒋随 《价格月刊》2020,(5):48-5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得到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贸易模式和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固化等问题。同时,考虑到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规则加速重构、全球贸易投资环境日益严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加剧等,应加强政府间沟通,构建健全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坚持以重点产业合作带动贸易合作,加快自贸区网络建设,争取早日开始“一带一路”自贸协定谈判,不断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2018-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贸易网络的密度、中心性以及“边缘-核心地位”。结果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网络在变化中有集中和突出的趋势,贸易网络参与度上升;中国在“一带一路”各产业贸易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但具有行业异质性;中国处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且该贸易网络的“顶部集中效应”显著。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保持贸易网络中的中心地位;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合作;优化本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合作推进过程中,与贸易有关的法律纠纷在所难免,完美地解决贸易法律纠纷势必涉及承认与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关于外国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完善路径,通过与沿线国签订相关的双边条约、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和区域性公约的制定、完善国内立法以及借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的规定等,以期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司法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数字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开拓与发展,近年来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热潮的带动下呈现扩张态势,“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加强数字贸易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迎来全新机遇。由于沿线大部分国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治理规则制定不完善,数字贸易差异化显著以及数字本土化和外部国家的限制,使得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数字贸易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我国应以“数字丝路”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的合作,同时加强数字治理及规则制定方面的合作,跨越数字鸿沟,打造“数字丝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视角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且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这一促进效应显著存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更显著地促进“陆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沿线远邻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且对制度完善国家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在产品类别上,“一带一路”倡议更显著地促进了沿线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中间品出口。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推动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了沿线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渠道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出口种类(广度边际)和平均出口额(深度边际)扩张途径促进沿线国家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6.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境外产业园区作为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使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受益。本文回顾了十年来我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发展成效,即:产业结构持续完善,空间布局逐步优化,综合效益日益彰显,各方参与度不断提升。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的总结,就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应加强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因地制宜本土化建设、筑牢安全风险屏障。  相似文献   

17.
赵甜  曹守新 《国际贸易》2023,(12):61-71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这种动态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位于国家级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未发挥预期效果;(3)作用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影响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合作网络两条渠道扩充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而拉动国内创新效率的提升。由此,文章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充研发资本存量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加深,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OFDI)规模呈增长趋势,且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选择2005—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曼奎斯特指数法(DEA—Malmquist)测算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实证分析其对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跃升的影响,并以地区、发展程度、产业为分组依据进行分样本回归,考察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的跃升。尽管OFDI绿色技术溢出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具有非线性关联和时序异质性,但均处于非线性曲线的上升阶段;在区际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呈现出禀赋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状态依存性特征。首先,与“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其次,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向高端环节跃升,既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方式增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又要切实提高区际经济外向度与契约质量,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东道国禀赋优势,强化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19.
能源方面的合作尤其是油气领域的合作,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均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投资环境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中国继续高质量地拓展海外油气市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共同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形式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发展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使我国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实现了均衡化。本文主要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意义,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提出了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沿线区域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能够进一步地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进而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