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的房屋拆迁过程其利益多方受损,集体土地房屋补偿价格未体现市场特性,也没有实现公平性,本文认为建立征地补偿应以维持被征地人民生活水平为原则,考虑农民利益的长期保障,建立市场化征地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范围,灵活运用多种补偿安置方式,建立公正的土地征收补偿程序,本着遵循产权平等保护的理念,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规则,切实...  相似文献   

2.
李薇  宁飞飞 《中国市场》2012,(18):57-58
农村房屋搬迁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房屋搬迁,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基础上,根据农村经济及搬迁现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搬迁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诸如居民不配合搬迁,征收争议,强制拆迁等问题。本课题以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为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等方式,调查新团小区100户人家,深入分析了解搬迁途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实际,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杜 《中国市场》2022,(5):14-20
房屋征收动拆迁是指拆迁实施单位依照政府的授权,依法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动员被拆迁人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并妥善安置被拆迁人的行为,是旧区改造、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文章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演绎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维公共政策分析法等开展研究,分析确定动拆迁工作的利益相关者。动迁居民、动迁公司和政府是对立统一的利益相关者,以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研究为切入点,从相互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善关系的对策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集体土地征收、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引发大量的安置问题,安置房安置模式成为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但该拆迁补偿模式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土地利用率低下、小产权房私下交易、配套设施不齐、被拆迁村民生活无保障等社会问题。文章仅以湘潭市荷塘安置区为例,就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房安置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对安置房安置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务周刊》2010,(3):14-14
1月20日,国务院法制办再次召开土地征收条例座谈会,据参加的学者透露,正在起草的条例草案名称由去年年底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拆迁补偿条例》,更改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拆迁”一词被取消,在具体条款中,则出现了“搬迁”一词。  相似文献   

6.
房屋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可供选择的两种补偿方式,货币补偿应是市场经济的优先选择。本文分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市场化货币补偿的缘由、内涵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货币补偿运行中与市场要求的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对笼。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屋征收制度在房屋征收的适用范围、征收程序、征收补偿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适用范围上,未彻底将商业拆迁排除在外,导致房屋征收范围过大;在征收程序上,房屋征收的认定审批机制不够完善,应建立专门的审批机构对房屋征收进行审批,此外,房屋征收后土地使用的监督机制缺失,建议赋予被征收人收回权,以遏制房屋征收部门滥用征收权;在征收补偿方面,征收补偿范围较窄,建议增加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补偿和残余地征收补偿。  相似文献   

8.
因形成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的原因不同决定了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不应一概而论的全部纳入房屋征收条例适用范围。但《土地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是"国家征用"或"因国家建设需要征用"。所以征收集体土地形成的房屋拆迁肯定应纳入房屋征收条例适用范围,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形成的房屋拆迁不应纳入房屋征收条例范围。集体土地房屋征收和城市居民房屋征收拆迁政策和补偿补助标准应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董彪 《商业时代》2012,(3):98-99
城市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矛盾冲突频繁,其中如何补偿的问题是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提出了"市价补偿"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问题。农地征收应当采用何种标准?《土地管理法》应当作出何种修改?有必要对"耕地平均年产值"、"公平市场价值"、"土地价值"等补偿依据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程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86-87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有:受偿主体虚伪、公共利益扭曲、补偿范围狭小、补偿标准过低等。在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系列子原则,主要包括公益恪守原则、穷尽启动原则、先补后征原则、失败回转原则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评估确定补偿价格,科学合理,便于被拆迁人理解,有利于减少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简化拆迁补偿安置程序。本文就房屋拆迁等问题进行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拆迁补偿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而拆迁补偿的标准和方法也成为引发矛盾的焦点。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仍存在着补偿制度不完善、拆迁补偿缺乏透明度、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简单化、补偿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拆迁补偿纠纷巨增。应加快完善我国的拆迁补偿机制,增强公众参与,提升补偿程序公开透明度;扩大拆迁补偿的范围。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的监管,以更好的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590号令,以下简称《征收条例》)修正了旧拆迁条例在实施过程中与《物权法》不适应的情形,对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纠纷解决机制作出了新的规定。相比原《城市房屋拆迂管理条例》,《征收条例》取消了房屋拆迁的行政裁决,改由政府作出补偿决定;取消了行政强制执行,改由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纠纷一直是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征收城市私有房屋应当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但要严格区别划拨土地与出让土地的不同类别和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别评估后方可补偿。在征收补偿程序方面必须坚持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应对借地建房权利范围进行界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应当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以便今后对类似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价值被普遍低估,分析其一般原因,在法律、制度安排层面:一是相关规定空洞、矛盾、残缺,导致集体土地用益物权价值在征收补偿中被虚化,变相补偿方式遭审计否定;二是集体土地上房屋收益权价值在征收补偿中被有限认定,处分权价值无从体现,所有权价值被严重弱化;三是集体土地上经营性用房附带的就业利益、宅基地上房屋附带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利益被边缘化。深层的利益根源在于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即利益与权力双轮驱动的地方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我国城市不动产征收工作发展进程及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年城市房屋、土地征收存在的矛盾,并结合我国制度环境特征及城市不动产征收问题的复杂性,提出分类别补偿模式途径及补偿额度计算思路,为科学制定城市不动产征收补偿标准提供前沿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与补偿涉及的主要利益方包括国家、集体与农民,在征收与补偿的实施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出现明显的波动情况。 为确保各方的利益能保持平衡,可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制改革,实行城乡征收补偿差异化,提高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的水平,将征收补偿与社会保障进行分离,发挥集体土地上房屋的社会保障作用,进而对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解决。 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实现城乡房地产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刘知博  石培基 《商》2015,(1):69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土地征收政策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而不断调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作为土地征收政策的重要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纵观中国60多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可以看出,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具有明显路径依赖性,并且一般发生在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迁之后。因此,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的研究有助于为新形势下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提供借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设计应是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原则下,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顶层设计,科学研究,合理制定的兼顾农民、用地单位、政府利益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一)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构成。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工程建设成本、相关税费、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等。1.土地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征地补偿费用、拆迁补偿费、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征地补偿费用是指国家依法将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具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树木补偿费等。拆迁补偿费是指拆迁人依法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  相似文献   

20.
水电开发农村移民补偿安置问题成为制约当前水电开发的瓶颈之一。本文将征收农地补偿价格分为农地经济收益补偿与社会保障补偿,结合L县B水电站实例,运用GM(1,1)法对征收土地补偿价格进行综合测算,并得出今后水电移民补偿安置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