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建设的首要问题,尤其是资本金的筹措。如何利用行之有效的融资方法,达到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目的,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头等大事。近几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新体制的过程中,有关人士都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以寻求最有效的筹措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紧迫问题,虽然地方政府采取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但效果不十分理想,有限的地方财务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额投资需求形成矛盾,甚至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瓶颈。因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融资约束、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三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2012—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融资约束、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风险承担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显著负相关;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呈显著正相关;融资约束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企业风险承担在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融资约束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中介效应,选取2012—2019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会计信息质量、融资约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对外担保增大时,会计信息质量会降低,进而导致企业融资约束加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企相对于非国企,其对外担保导致的融资约束更显著,且对子公司担保也比对非子公司担... 相似文献
7.
TOT融资方式是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移交——经营——移交。通常认为,TOT方式是BOT融资方式的一种具体演变形式,因此其具有BOT融资方式的一些共性。但与传统BOT方式不同的是,TOT方式省略了传统BOT方式中的Build(建设)环节,而是由政府部门(或经政府授权的国有企业)将已经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约定的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得到合理的回报,双方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无偿交还给政府部门或原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以信息披露质量、信息透明度为中介变量,以分析师跟踪为调节变量,实证探究了环境不确定性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增大信息不对称程度会加重企业的融资约束。分析师的跟踪有助于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文章进一步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中环境不确定性对融资约束的作用差异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在成熟期、衰退期企业中表现显著,在成长期企业中表现不显著。文章丰富了环境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二者关系的文献研究,为企业高效发展提供了经验数据和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瓶颈不容忽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是繁荣经济、继往开来的基础所在,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良好的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够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并能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是否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可分为三类: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具有经营利润,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准经营性项目有收费机制和现金流入,但无经营利润;而非经营性项目,则没有收费机制和现金流入。非经营性项目和部分准经营性项目由于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并且常常投资巨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基。目前,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占全国总人口64%、户数占三分之二的农村地区,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供给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认真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制度,探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有效方式,对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以资产支持的证券化之意.它是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其特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具有超前性、社会性、公益性、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沉淀成本高、需求弹性小的特点,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是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数字金融发展优化了社会信贷资源配置,这对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显著正相关,此关系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部地区企业和高负债率企业中更加突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驱动企业本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为此,政府应正确引导数字金融业发展壮大,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赋能经济增长;企业应紧紧抓住数字金融业蓬勃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效率和经营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文章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融资结构不合理、政府投资包揽过多和投融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除极少数与自然垄断有关或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项目必须由国家代表全民独占经营外,其余行业都应打破行业垄断,引进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宏观冲击、融资约束与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经济转型背景下宏观冲击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资金供给方面,信贷市场和股权再融资市场上容量性指标和成本性指标的变动,对上市公司的股权债权融资选择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的经验研究表明,宏观冲击对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融资约束紧的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受到容量性指标的刚性制约;融资约束松的企业对成本性指标的变动更为敏感。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认识,政策效果对不同企业主体的差异性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产业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激励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其核心机制在于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相对国有企业,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更加明显,相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政策激励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的融资约束更加显著。此外,文章还进一步检验了产业政策激励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两种机制: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文章扩展了融资约束的研究边界,深化了对产业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为实施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对2013—2018年181家企业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加强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融资约束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削弱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融资约束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但调节效应不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浪潮下,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 2008-2020 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融资约束,渠道机制研究还表明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创新能力可以缓解融资约束。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微观层面的股权质押、股票流动性及外部环境层面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运用工具变量法、PSM-DID 弱化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仍然稳健。本研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效果的相关理论,为更好地运用数字化转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供引导与启示,兼具理论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