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民主化背景下,非政府市场化治理在全球认证管理中兴起。文章以非政府市场化治理机制为研究对象,阐述其政策原理与三个主要特征。以中国和美国的有机认证体系为案例,分析政府管理对非政府市场化机制的复杂影响。提出政府管理需与非政府市场化治理的机制相适应,特别是要尊重公开、透明、民主的特征,促成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有效叠加。当前,应特别注意政府部门因袭不透明的管理方式,滥用法律和行政权威,享有过于集中的控制权或参与权,破坏治理的社会基础,造成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恶性叠加。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长久以来实行的行政任命制在市场化体系下一直为人诟病,选拔机制的全面市场化呼声日益高涨。但市场化选拔机制是否真的有效,对何种企业有效,对哪层代理机制更为有效等问题尚争议颇多。通过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拔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在相应的问题上获得有益的启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传统意义上认定的企业经营者对象范围有着很大差别,通过相关的研究,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层次进行清晰地划分,可以认识到行政任命体系与市场选拔体系的存在基础与优劣,从而为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管理层次如何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也为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选拔系统的整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沉没成本是产业演化理论中决定市场结构的外生变量,行政进入壁垒是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特有的产物.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从行政进入壁垒的视角分析了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沉没成本降低带来的价格效应大于选择效应,即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程度,但行政进入壁垒的存在会抑制沉没成本对市场结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形式。在分析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和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2005年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宜采取"适中"取向,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化的相关规则和机制,减少行政控制,更多地用经济、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许多经济改革方案在实施后,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来的预想路径推进,而是产生与市场化指向的经济改革相悖的现象。对此,应加强对与市场化经济改革相悖的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完善改革所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节机制与纠错机制;对政府主导的改革的行政权力加以严格限制;对强势的利益集团和群体的与改革相悖的行为与倾向实行有效约束,以及推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有机结合的改革路线。  相似文献   

7.
姜再勇  潘永强 《经济纵横》1996,(10):36-38,8
论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姜再勇,潘永强一、市场化银企关系的内容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银行(指商业银行,下同)和企业都以商品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双方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因相互需要而建立各种经济联系,这种联系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市场化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化经济体制转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管理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宋宜华 《当代经济》2009,(22):12-13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资管理体制与机制.我们为此针对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探讨了实行了三层组织架构、市场化手段运营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益.  相似文献   

10.
程鸿群  余红伟 《技术经济》2009,28(1):122-124
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经历了从行政管理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物业管理模式经历了从"行政、福利管理型"向"行政与专业化相结合管理型"过渡,再向"房地产开发商直接管理型"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型"发展的过程。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来研究和分析我国物业服务企业各阶段发展的特点和各阶段中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方关键主体,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无政府参与以及政府参与下采取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下开发商和消费者动态博弈关系,运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进行模拟仿真,对比研究了无政府参与以及政府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下的博弈策略选择.结果 表明:政府治理在绿色建筑市场化推广中扮演着关键性作用,与单纯的政策激励或行政惩罚相比,政府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下开发商和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倾向性更强,绿色建筑发展速度更快,实现供、需两端最优利益组合与利益均衡效率更高.政府激励与惩罚双重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向规模化与市场化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半市场化兼并机制下,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只有一个,即国家。在同一个所有者的经济中,不可能发展出一套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因此必须正视半市场化机制的利弊,趋利弊害,寻找向市场化兼并机制转化的现实途径,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创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金国轩 《当代经济》2011,(16):82-83
行政垄断分为政府主动型及厂商主动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政企分离的推进使垄断厂商成为维持行政垄断更为主动的一方,所以我国现阶段的行业行政垄断以厂商主动型为主。通过分析行业行政垄断产生及维持的微观机制,结果显示,如果规制机构更多考虑经济增长、规制机构与垄断厂商间存在旋转门以及规制权力相对集中的条件下,无论垄断厂商具备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以延边地区为例)和发达地区(苏南与温州)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是市场经济对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在需求诱致性变迁中,还是供给政府主导型变迁中,政府的作用都是关键的,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推进市场化进程在一定限度内是有效率的。这些经验再一次为“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推论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开大学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 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市场化程度、 法律环境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 市场化程度高、 法律环境好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强的地区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法律环境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法律环境、 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市场化程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结论表明, 要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 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非行政命令式的环境政策,绿色信贷对节能减排可能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和六大污染产业层面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绿色信贷对能源强度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在微观层面通过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创新,在宏观层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和地区示范效应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信贷的节能减排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和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节能减排效应更加明显。能源强度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邻近地区的绿色信贷政策亦会对本地的能源强度和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实施地区差异化和地区联动策略,以及提高市场化水平可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的节能和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盐矿资源的开发容易引发地表沉陷、植被破坏、水资源污染和土地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应该对利益受损者进行生态补偿。现行盐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税费制度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化机制缺失等问题。从改革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市场机制和完善生态补偿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盐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危机状况下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理论难题。本文分别从市场化和行政化两种视角,考察了特定机构与市场规模之比与危机处置效果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综合两种模式的一般化处置模型。在同时考虑市场措施和行政手段的情况下,对最优的风险处置路径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总体市场规模越大,在风险处置过程中应更多地借助于市场化的处置方式。而在市场失灵或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单一机构的影响对市场冲击巨大),需考虑使用行政手段作为及时的补充,这样更有利于提升问题机构的危机处置效果。同时,运用论文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市场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得到市场发展不同阶段对应的最优处置方式。该结论适用于一般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理论,采用2003-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和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归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地区行政层级和信息基础设施整合而成的信息源是金融产业集聚的主导力量,金融产业还偏好向人均收入高、消费高和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集聚,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的约束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金融集聚呈现挤出效应;鉴于目前中国信息中心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尚不健全,金融集聚路径中对信息源的追逐更多地表现在对地区行政层级的偏好上,以期获得更多的政策性信息和政策租。因此从长远发展看,政府在对现有路径的把握上,应注重完善金融信息的市场形成机制,谨慎处理好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行政管理与市场的边界,为构建功能健全的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健全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利益主体九大博弈关系,以演化博弈论为方法,构建地方政府与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博弈矩阵和复制者动态模型,探讨矿区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运行机理。演化博弈结果表明:主体间的博弈易陷入"合作"与"不合作"的交替循环中,无法实现稳定,若要实现地方政府监管、企业履行生态保护义务的共赢局面,必须依靠市场化和多元化手段对成本、保证金、政绩等各项参数进行调整,才能权衡双方利益,促成合作,进而由转移支付、保证金、社会资本、惩戒机制、政绩考核、行政机制等一系列旨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共同构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矿区生态补偿市场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