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某县开发区造地成本20万元1亩,但是为吸引外资,卖给外商的价格却不及成本的五分之一。而邻县喊出了“优惠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口号。问及当地负责人:“优惠政策有没有底线?”答曰:“没有。”群众气愤地说,这种作践土地、野蛮用地的行为,无异于是对子孙后代的  相似文献   

2.
"优惠政策"一词在各地招商引资的文件中频频出现,在领导的讲话中也是屡见不鲜.什么"营造政策洼地"、"降低政策门槛"之类的说法层出不穷.如果说,在中国加入WTO之前,这一说法还不失为一项可行措施的话,那么加入WTO之后,这样的"优惠政策"就该休矣.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1994年11月颁发的<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逐步实行林木生产全过程核算,设置"林木资产"会计科目反映林木的培育成本.按一定比例从林木销售收入中提取培育成本;设置负债类会计科目"育林基金"来核算林木消耗的成本补偿.这两项规定中,林木资产全过程核算尚存在许多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其不能全面实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用从林木销售收入中提取育林基金作为培育成本的办法仍要广泛使用.如何科学、合理地把这一方法在财务核算上加以体现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把制度中的"育林基金"会计科目改为"育林成本"核算这项资金更为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木材生产所消耗林木的历史成本作为木材生产的原材料与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等其他所谓"直接材料"一并计入木材生产成本费用中的直接材料消耗,借记"生产成本--木材生产成本",贷记"林木资产"科目.这无疑是林木资产核算的一大进步.但我认为这种核算没有考虑林业生产周期长及历史培育成本与现实培育成本的价差,不利于林业简单再生产的进行,核算上也显得牵强,不能很好地解决国有林场自我发展和资金良性循环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都有现成的"奶酪".昔日,全县粮办企业依靠优惠政策,办得红红火火;进入市场经济,"奶酪"一下子没有了,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又没有等来优惠政策,全县粮办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6.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1]72号文件规定,森工企业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在2005年12月31日以前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这项政策对于林业企业而言,是一件节约资源、多创效益的好事.充分利用好这项优惠政策,能够增强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竞争能力.随着这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如何正确反映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综合利用产品的各个环节的情况,是确保这项优惠政策享受到位的前提,对此笔者谨就林业企业即征即退产品的增值税会计核算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地票"收益如何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票"收益现状与问题 流转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才能达到规范土地流转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重庆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践中大胆创新,提出了"地票"交易流转模式,但这一新模式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有序的收益分配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8.
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曾被视为坑农、害农的"三乱"行为.为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故此才有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治理"三乱"的举措.但奇怪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三乱"行为非但没有治理好,反而变本加厉,又添了"八乱":  相似文献   

9.
避免"公地悲剧"——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向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地悲剧"及其局限:产权形式与资源利用没有固定对应关系 1968年,美幽学者加利特·哈工首次提出了"公地悲剧"观点--"任何一种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稀缺资源都会发生过度利用和环境退化".他认为,造成公地悲剧的原因在于"每个人从过量的畜群中获得了全部利润而只承担了小部分草场超载的成本,结果使社区所有的牧人都遭受灾难性损失".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1121应收票据"解释: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同样,<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1122应收账款"解释: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前者是指目前已经实实在在收到票据,后者是指截至目前还没有收到款项,但在会计科目中都使用了"应收"二字,使初学者很不好理解.  相似文献   

11.
所谓"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过度依赖房地产收入的情形.特别是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从土地上产生的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政府近乎无成本地从农民手中征地(农民获得土地补偿金仅占土地转让收入与增值收入的2%~3%,相当部分地区还不到2%),然后以"市场价"批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类工商企业.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2.
一、"其中"数的填报方法 在场圃会计报表中,有多处使用"其中"一词,如"营业收支明细表"中,(三)种养业初加工产品,其中:1.原木,2.原竹……,"场圃基本情况表"中,二、林场经营面积,其中:1.有林地,2.已造林未成林地……,所谓"其中"就是某项合计(或小计)的其中数,它在内容上反映的只是某项整体会计业务中的一部分,或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3.
黄辉 《绿色财会》2004,(10):55-56
现行的财务管理教材,都是用放弃现金折扣成本与短期的借款利率或投资收益率来对比,作出是否享受现金折扣决策.笔者认为"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说法、计算公式以及决策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应改为"享受现金折扣收益",下面以某年注册会计师统考试题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农民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民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能够增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笔者通过对国家扶持农民合作社涉税政策的研究,提出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供参考。一、税收优惠政策概览(一)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1.《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规定,明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设立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自2008年7月1日起享受如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农民工返乡创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是创业并非易事,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金堂县两个镇的实地调研后发现: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不禁来自农民工个体微观层面(如"资本匮乏"、"人力资源积累不够"、"思想较为保守"、"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弱"等),一些宏观层面的客观因素(如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也制约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调研发现,尽管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但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惠及面太窄,以至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乡镇"运行成本"是指为了维护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所耗费的各项费用,通常包括工资、公务、设备购置、修缮、招待等费用.近几年来,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财政收入任务,广辟财源,财政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由于只重"增收",忽略了"节支",乡镇"运行成本"水涨船高,致使乡镇可用财力不多,赤字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毒瘤.  相似文献   

17.
村账村财交由乡镇管理,谓之日"双代管".这是近几年在一些地区出现的一种农村财务管理形式.据笔者调查所见,这种农村财务管理方式,尽管有可取之处,但毕竟弊大于利,不宜推而广之.所谓可取之处,是指那些没有财务管理员的村,或虽有财务管理员、但财务管理混乱且一时又解决不了的村,其村账村财暂时由乡镇代管起来,以使"机器"正常运转,可谓必要之举.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仅可作为过渡时期的应急措施.至于不论村级财务管理状况、财务人员水平,而在全县、全市"一刀切"地搞村账村财"双代管",其弊端至少有三:  相似文献   

18.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顺应"三农"工作重点之转变,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变传统培训模式,探索创建乡村振兴学院.没有可以借鉴的办学模式,没有可以模仿的教学方案,没有可以复制的教学方法,一切从零开始探索发展,在黄海之滨、海州湾畔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但是,合理、高效地利用耕地,也是尤为重要的.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增收,还有利于农业机械的使用、合理灌溉、节约农用物资和降低经营成本.建议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在相关的林业税收方面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农业特产税和林业企事业单位所得税方面.但我们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不懂税法,不但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反而多纳税.因此加强税法学习,掌握税收征缴体系及报税方法,利用优惠政策,合理避税是林业财会人员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