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须解决和应对。本文通过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须解决和应对。本文通过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目前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及以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旨在更好地推进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关键,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保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在分配理论和分配实践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分配,首先是生产资料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分配性质决定劳动成果的分配性质。分配性质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便成为分配制度。完全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完全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按资分配;生产力不发达国家,从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经济的增长,社会公平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制度指的是规范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则或行为准则,经济学理论、伦理学原理和法律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作为规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制度。分配制度指的是规范人们的分配活动的规则或行为准则:价值分配制度则是指分配活动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公民是国家和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主体,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承载者.中国公民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中介的良性互动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城乡统筹的大环境下,公民权利的实现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公民权利是公民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同时公民权利的保护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只有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得到保障,社会安定且和谐有序的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不仅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因此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应当认真对待。本文主要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被分配的对象只可能是财富而不可能是价值,因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也不可能出现所谓价值分配制度。本文对分配制度的安排是否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所谓价值分配制度是否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是否认为或主张被分配的对象是价值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论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国有垄断企业职工对收入分配问题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垄断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分配制度的设计与创新是国有垄断企业最困难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国有垄断企业现行收入分配状况及职工对收入分配的评价,直接影响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劳动绩效。在对国有垄断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效率、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收入分配不公原因的评价等方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期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劳分配是指劳动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体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个人依据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获取相应的要素报酬,二相结合,一是指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并存;二是指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要借助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即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分清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萨伊提出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解读十六大报告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经济的增长,社会公平与 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就是改革的重点。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质的规定性,有其特殊性。然而,分配方式的实现形式,具有一般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也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得以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式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是中国深化改革、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在分配制度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深化改革具有极大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在于抓好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关键在于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和果断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分配改革从农村开始,渐近发展到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并推进到整个社会。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适应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了渐进和统筹的方针。分配改革的实践引起了关于分配理论的争议,推动了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趋复杂。其中收入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便是一个不能回避、不易解决却又必须着力妥善解决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门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发展成果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今后,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如果不整顿分配秩序,合理分配改革发展成果,不但会影响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还会制约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改革发展成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方位地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以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通过改革,我们成功地打破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年代平均主义的利益分配格局,拉开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社会组织内...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分配制度和产权改革在企业分配方面造成的公平效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制约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企分配制度改革不公既有理论层面问题,也有要素分配导致的实践层面问题。现阶段应该将公平问题认真抓好,坚持国企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