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拜耳集团起步于1863年的一家小染料厂,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医药保健、作物科学、材料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先的跨国集团,名列2004年《财富》全球企业500强排名第129位。拜耳公司长期坚持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1901年就成立了废水处理委员会,1913年成 相似文献
3.
GE公司已经出版了2005和2006两个年度的企业公民报告。本文以两份报告为基础,介绍和评析GE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如何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有2000多家企业发表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提到一个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报告编制的主体,也就是这个公司,而公司需要决定具体从事此项编制工作的人员。通常公司编制报告是对公司自身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的一种梳理和表达,是对公司在此三方面的表现和承诺对公众的公开,因此公司享有—个在报告中报告什么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企业发布的263份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分析这些报告涵盖GRI《可持续报告指南》绩效指标的情况。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GRI《可持续报告指南》绩效指标的涵盖程度有限,无任何披露的指标数量约为65%。我国应在GRI《可持续报告指南》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报告指南,使之成为编制高质量社会责任报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司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与曰俱增,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期望公司的信息更加透明,希望管理者遵循最高的道德标准。因此公司的披露范围不断扩大,公司报告的使用者不再局限于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管方,而是扩展到各利益相关方。同时,各利益相关者除了关注财务报告反映的公司业绩外,也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就是顺应这种要求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要点:1、“界定报告内容、质量及界限”及“标准披露框架”是《指南》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压力要求企业不但要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承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还要企业披露和反映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和实践——通过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来实现,这已经成为各国企业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2007》的组织编制工作是成功的,集团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编写团队,这些有利因素一起促成了这份出色的报告,也为我国企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继《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创造一系列的第一之后,初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2011年12月17日,在"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发布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1》正式发布。结果显示,中国企业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平均分仅为29.8分,63.7%的报告只有一星级水平(0-30分),其中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得分比民企高,而上市公司报告质量不及未上市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报告质量不及境外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6月16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中化集团继连续四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发布的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是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努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17(2):80-80
<正>《亲历世贸谈判》是享誉海内外的WTO专家、曾任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司司长李仲周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我国入世历程的总结和回顾。这本书从入世谈判者的角度,以翔实的第 相似文献
17.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历程与作用。一份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可遵循哪些国际标准。本章将主要讨论如何具体地组织和撰写一份这样好的报告以及如何达到好的发布效果。 相似文献
18.
解读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5日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消息,全球报告倡仪组织(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GRI)发布了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SustainabilityReportingGuidelinesG3),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此前两版的报告指南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发布。据悉,包括荷兰银行、英美集团等跨国公司共计1000多家机构都在使用GRI的2002指南(G2)。此次,第三代报告指南在2002年指南的基础之上,吸取了G2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更加简单实用,能够帮助机构聚焦于实质性的问题,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并且,这一指南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原则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对投资者和分析师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