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和出路日本、南朝鲜和台湾省区农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农场的规模很小。日木1979年每农场平均占有耕地1.15公顷,南朝鲜1976年每农场平均占有耕地0.94公顷,台湾1974年每农场平均占有耕地  相似文献   

2.
<正> 1985年绥滨农场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机具转让给职工个人经营和大包干的分配形式,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农场对家庭农场实行“固定上交,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当年全场兴办了2599个职工家庭农场,其中有机户家庭农场310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12%,承包耕地为1.7万公顷,占总承包而积的61%,户均50公顷以上。这表明,绥滨农场在兴办家庭农场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3个维度阐释和表征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实证分析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的分样本异质性。[方法]文章采用二元Proibt回归对山东省31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样本进了行实证检验;为规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两类行为的替代互补效应,采用Mvprobit回归进行了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1)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增加正式合同签订备案率、减少流转地权能限制、提升流转地续约预期,均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场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概率。(2)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不同特征家庭农场的影响存在分化,更能激励规模较大、种植果蔬类作物和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行为。(3)除地权稳定性变量外,农场纯收入、耕地质量、机械化适应度、“三品一标”认证和有机肥补贴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应聚焦规范合同签订、保障权能完整和提升续约预期三方面政策,保证流转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并且在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实践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相似文献   

4.
有2万公顷耕地的黑龙江省山河农场人均耕地不足1.3公顷。到2005年,全场耕地承包合同已有70%到期,新一轮土地发包合同一签6年。为缓解“争地热”,农场下了“禁令”:离退休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和遗属生活费、个体工商户、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家庭不予分配基本生活田。结果,能让的地都让出来了,但许多农户仍嫌地少不够种。这引发了笔者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台湾农产品运销制度与批发市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由于台湾耕地面积有限,人地比率很高,当初土地改革时实行了均田制——耕者有其田,遂形成很有特色的小农制经营体制。1952年,台湾每个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为1.29公顷,70年代降为1.03公顷,1991年升为1.07公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保持稳定,但这种稳定掩盖了美国农场耕地向大农场集中的趋势。美国农场耕地集中背后的动因是农业生产技术变革引发的规模经济需求,农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分工所引发的农场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联邦政府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激励。美国农场耕地集中尽管并没有改变美国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的支配地位,但对传统的家庭农场组织结构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一是家庭农场难以承受规模日益扩大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二是精准农业的发展削弱了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经营优势。  相似文献   

7.
大洼县城郊农场位于大洼镇郊,是个人口多,耕地少,平均每口人不到一亩耕地的农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小农经济习惯势力的束缚,偏重于粮食生产,场办企业一直兴办不起来,人们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党委一班人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农村要想富,就得多方面找门路,单靠每人不到一亩地是富不起来的,必须把场办企业搞上去。农  相似文献   

8.
欧共体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支持农业的经验谢开德在欧共体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中,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基础。家庭农场可利用亲属劳动,农场主可创造性地管理农场,比雇佣劳动力更多更好的进行劳动。欧共体国家中,每个家庭农场的平均耕地面积为13.9公顷,最大的平均规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实行家庭农场承租生产队已两年多了。它解决了土地承包难、统营、垫支、前清后欠和交粮难等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实现了农业生产“三不两自一固定”的要求 ,对生产队管理体制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宝泉岭农场共有基层生产队 31个 ,耕地面积2 6 2 0 0公顷。生产队实行规模大户整体承租生产队全部耕地的体制改革 ,即由一个或几个大户家庭农场 ,以货币和固定资产作抵押 ,通过公开招标报名、资格审查、竞标议标、签订承租合同等程序 ,获得生产队的全部耕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承租人可将耕地转包给其他承租…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龙门农场,提起姜永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从饲养一头黄牛起家,靠敢想敢干创造了多个第一。如今,经过18年“滚雪球”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拥有407公顷耕地,百万元资产,北安分局土地经营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在“富民强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国营农场试办家庭农场工作正在进行。截至4月底止,经过上海市农场管理局批准的家庭农场30个(分布在14个农场),共有职工148人,7,879.5亩耕地,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职工使用53.2  相似文献   

12.
这4组特征是:1、社会与所有制特征:①、②、③土地占有制度,④、⑤农场规模(土地、劳力)平均大小,⑥、⑦每块土地面积和总产量大小。2、组织管理特征:⑧劳动力投入量,⑨畜力投入量,⑩机械投入量,⑾化肥施用量,⑿灌溉面积比重,⒀耕地利用集约度,⒁每公顷耕地牲畜头数。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垦区之一,是典型的北方谷物农场。垦区现有101个农场,总人口158.6万人,其中农场人口143万人,职工75.7万人(其中种植业职工38.2万人)。垦区有耕地294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6亩,种植业工人平均占有耕地77.1亩。垦区现有履带拖拉机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国土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5人。经过近200年的开发,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1美元,居世界第14位。澳大利亚的农业也是很发达的。现有耕地面积46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人均占有耕地3公顷;有牧地44,500万公顷,人均占有牧地近30公顷;农业人口8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2%;农业劳动力3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耕地122公顷,牧地1171公顷。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5.
葛柏林同志是黑龙江垦区八五九农场“葛柏林家庭农场”场长。1968年佳木斯市高中毕业后下乡到八五九农场,妻子林丽是与他同年来场的北京知青。1985年垦区开始兴办家庭农场时,他毅然辞去分场场长职务,开始创办家庭农场。为了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妻子林丽也辞去小学校长的工作和他一起办家庭农场。经过18年的艰苦奋斗,“葛柏林家庭农场”已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生态型、现代化的家庭农场。该场现有耕地7000亩,林地2000亩,湿地900亩,总承包经营面积达到了1万亩;18年来累计生产粮豆2万余吨,商品率达95%;现在年产粮豆1400余吨,产值200余万元,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垦区之一。垦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垦区土地总面积8537万亩,其中耕地294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6亩,种植业工人平均占有耕地77.1亩,属于人少地多的类型。近年来,国营农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以职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多种承包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因此,研究探讨种植业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以充分发挥垦区的机械化优势,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中国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有2.2亿个农户,每个农业经营户耕地面积仅0.5公顷,耕地规模在2公顷以上的农户1032万户,占比不到5%。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难以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发展大规模农业经营道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将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7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家庭农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四十条,以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为基础,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财政支持、融资担保、科技支持、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耕地承包,已落实到家庭农场。我想就家庭农场耕地集中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发表一点看法。 一、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 耕地相对集中是农业商品生产发展的总趋势,这是因为,耕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家庭农场作为国营农场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新发展,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冲破各种阻力迅速地发展着。1983年黑龙江省垦区只有十几个自发产生的家庭农场。今年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下,家庭农场发展到4,907个,参加的职工和非职工有2.1万多人,有耕地150万亩。短短的时间里,黑龙江省垦区的家庭农场如此迅猛地出现和发展,是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一是国营农场干部职工迫切要求改变农场“一死二穷”的面貌,他们之中蕴藏着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