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玲 《中国经贸》2014,(3):170-170
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阐述与比较,得出在建立“东亚共同体”过程中,中日韩三国在成员国的范围、构建模式、主导权以及美国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以及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是在东亚国家地区主义意识觉醒、区内贸易不断扩大以及中日韩三国经贸联系日趋紧密条件下提出的。要想使构想转化为现实,还有待于诸如农产品市场开放、政治互信及主导权等这些棘手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维 《环球财经》2010,(6):66-66
2010年5月29日,中日韩领导人第三次会议在韩国召开,韩国媒体称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问题是三国领导人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本次会议之前,整个5月份已密集地排满了“中日韩”三国间的政府交流,5月2日“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会”、6日“中日韩自贸区联合调研首轮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三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如期召开了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后发布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称,中日韩三国将加强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促进东盟和中日韩、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多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11,(8):21-21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作为亚洲的后发国家,中日韩在人口密度和人均可耕地面积方面较相似。在人口转型加速时期,中日韩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39人、221人、251人/每平方公里,中日韩的人均可耕种面积分别为1.37亩、1.05亩和1.2亩。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对三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意见、企业应对策略和向三国政府提出的政策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态度积极,希望加快中日韩经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日本加入TPP谈判进程的政治考量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韩三国FTA稳步推进的情况下,日本针对TPP谈判的态度给未来FTA的建设带来了某种不确定性。与FTA相比,日本在TPP协议中所能获得的收益并不足以支撑其再次开国的愿望。日本加入TPP谈判,与其一贯以来的政治地理选择和共同体构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体现了日本追随美国的战略决心。同时,日本加入TPP谈判可能对中国倡导的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造成影响,中国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以开放的心态面对TPP。  相似文献   

8.
一、中日韩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新进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日韩三国经济同时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而且通过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产生了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7,(204):1-17
制造业发展对中日韩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日韩自贸区(CJKFTA)将使三国宏观经济实现共赢,其中制造业的贸易自由化对总体收益的贡献最大。由于三国主要产业在国际市场和区域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不同,关税水平及结构存在差异,区域内贸易和产业联系快速发展,自贸区对各主要产业的影响有所区别。总体来看,建立中日韩FTA符合三国多数企业的意愿,但来自部分产业的反对呼声更加集中和强烈,也成为中日韩自贸区进展缓慢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虹 《科学决策》2007,(1):42-45
中日韩一直在东亚地区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三国在进行角力的过程中,既存在着历史的、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交融,因而,中日韩三国的关系长久呈现出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贸易顺差背后的真实利得,本文借鉴"国民贸易差额"的概念,将海关统计的名义顺差按照所有权原则调整为国民贸易顺差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只是名义顺差大国;从所有权角度来看,中国是国民贸易逆差国。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对外贸易数量虚幻与福利实质的异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中美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产品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研究了1996~2010年期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加大,大宗农产品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趋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产业内贸易发展;同时,中美农产品在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竞争激烈。未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将以竞争为主,互补为辅,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3.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sation: Disentangling Trade and Financial Linkag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awing on a large cross-section of countries,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closer economic ties between countries foster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sation and disentangles the role of the various channels, including trade and financial linkages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y in sectoral specialisation.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output comovement is higher for country pairs with closer trade linkages and similar patterns of sectoral specialisation. By contrast,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find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ateral financial linkages and output correlation. Howev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inancial integration spurs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sation indirectly by raising the similarity in sectoral specialisation. Notably, the main findings hold regardless of whether financial linkages are captured in terms of FDI or portfolio holdings.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际水平测算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有关贸易依存度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认为争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贸易依存度本身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从而使得贸易依存度的计算没有一套比较科学和统一的方法.所以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四次调整计算我国近年(2003年数据,2004年的数据不完整)贸易依存度的实际水平,并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对我国的实际贸易依存度水平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今后的外贸工作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Globalisation and closer regional integration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rade between nations that in turn impacts on existing long-standing trade partnerships. A consequence of changing trade patterns is an increase in the pressure for resources to reallocate between industries and sector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trade-induced adjustment that complement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djustment pressures are docu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smooth adjustment hypothesis and satisfy a number of desirable criteria, monotonicity, consistency and country specificit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uthors' approach is examined using UK manufacturing data. JEL no. F19  相似文献   

16.
徐康 《特区经济》2009,(10):50-51
本文围绕《CEPA》为主题,详细描述了《CEPA》的签署历程、特点,并且对《CEPA》签署后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针对《CEPA》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来进一步的补充《CEPA》内容的提议,以求使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把各个区域联结得更为紧密。一个地区对外贸易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融入全球化的能力。本文根据1984-2007年福建省的出口、进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研究了福建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涂娟 《特区经济》2006,213(10):312-3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的保护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了非关税壁垒,面绿色贸易壁垒更是我国所遭遇的主要阻碍之一。因此,本文就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分析其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role of fin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draws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economists and economic historians. Yet empirical studies, especially from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ontinue to be scarce.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role of German and British foreign banks i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rade during the first globalisation. It creates a novel data set on the bilateral trade of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the number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German and British foreign banks between 1881 and 1913. Using an augmented gravity model of trade, the article shows that bank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xports and imports and that this effect was even more pronounced in case of German banks and trade. Moreover, the effect of German banks on trade is the highest in the years closer to bank entry, supporting the idea of German banks being initiators of trade. In contrast, the effect of British banks seems constant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第二部分分析了选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四点主要原因;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三点重要意义;第四部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