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探究了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价值创造机理。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增进价值的途径,是在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保持合理的资本水平与结构、提高资本收益率基础上,通过优化公司战略决策提高公司绩效水平、保持企业经营一致性建立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信心、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实现范围经济效应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历史性衍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SO委员会继1992年提出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后,又于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该框架不但消除了先前的一些缺陷,还对内部控制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从“内部会计控制”倾向走向更全面管理;引入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对“保障资产”概念进行补充;区分风险和机会:细化“合理保证”的衡量标准。这些历史性衍进把内部控制带到了一个更宽泛的管理视角。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取新的业务机会及实现竞争优势的一个有效来源,为企业如何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目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结合商务模式理论,构建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三棵树涂料公司为例,从融入社会责任维度的价值主张、价值链创新的价值支撑、竞争环境投资的价值保持三个方面,分析案例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创造出共享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基础设施与技术和数据4个维度以及公共服务等10个方面构建了智慧城市核心要素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作用,并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使用者4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构建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城市价值创造的5P模型。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一个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传递并实现价值的过程,价值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各利益相关者是价值创造的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与否在于价值是否成功创造、传递并实现。  相似文献   

5.
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最新研究趋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风险管理已经从传统风险管理阶段向整体化风险管理过渡;风险管理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人们的安全性需求、风险成本和公司相关权益方要求开展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风险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它是一种站在整个公司角度进行的整体化风险管理方式。全面风险管理内容涉及保险、财务套期保值、投融资、杠杆管理、薪酬设计甚至税收管理等多个领域。美国COSO委员会和GARP组织根据各自的情况秉承各自的标准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它们的框架结构中得到启发以利于我国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和运行。  相似文献   

6.
周寰宇 《全国商情》2010,(15):47-49
随着全面风险管理在各专业银行的实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监控的范围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在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对新形势下的全面风险的理解进行展开,并明确指出银行业的现代风险管理不仅要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更应强化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本文着重指出,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要强化风险的衡量和测定,并从经济资本管理、差别手段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和内控合规建设四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诉求:公司治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利益相关者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贡献了专用性的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所以公司治理中不仅应该关注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无不跟在治理中忽视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权益诉求有关。本文认为需要完善公司外部治理,强化对利益相关者诉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公司价值创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跨国公司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框架,并深入探讨跨国公司如何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的问题,以期为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从财务管理的视野来研究和解决跨国公司的价值创造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
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与实践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公司契约理论、团队生产理论、社群理论、特许理论等关于公司本质的学术主张都与公司社会责任有密切联系。其中,只有特许理论符合法人组织体说,可为我们所用。法人组织体说需要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再现公司的存在价值。因此,公司在特定时段会成为特定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公司社会责任在法律上的实施途径得以显现。将公司的本质与公司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思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顾及了所有与企业相关的群体的利益,所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有关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以往对利益相关者价值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对于其具体操作、评价,特别是和企业日常经营紧密相关的财务报告的联系仍为空白.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价值与资产负债表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这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定量分析的操作可行性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管制日益复杂化和利益相关者期望值高涨的环境中,公司治理、遵循管理、风险管理整合问题的研究在国外正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GRC整合的必要性,探讨了基于GRC整合视角的企业综合防御系统框架的构建,并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B2C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渠道模式及新的体验模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如何提升消费者满意,减少消费者成本等问题都使得对B2C电子商务的研究更为紧迫。本文通过对B2C下的交易模式进行分析,把厂商、顾客、网络平台、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和物流公司确定为利益相关者,建立了B2C下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为电子商务等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实施混合兼并,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达到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由于混合兼并使得公司的现金流量更加稳定,阵低了公司破产的风险,使原有债权的风险减少,提高了债权的市场价值。混合兼并为公司提供新的投资机会,提高了兼并后公司的市场价值,由此而产生了财务协同效应。混合兼并中的财务协同价值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节税效应、节约财务危机成本效应以及新的投资机会的取得。  相似文献   

14.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治理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股东至上论”只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个层次;企业是契约的联合体,利益相关者模式是必然选择;最大化股东财富绝不等价于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两种:一是以董事会为中心,二是以财权配置为中心。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除了是一种共同治理、相机治理外,更是一种动态治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两种目标的理论基础,提出应把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在将利益相关者限定为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模型,并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而分别从债权人的角度和股东与经营者作为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对公司治理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不再是股东的私有物品,转而成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并共同治理的价值创造体。在此情况下,现有财务分析体系能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值得探讨。经过整理分析可以发现,现行财务分析体系有很多,但主要是基于单边治理的,并忽略了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等弱势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时对财务分析提供信息的要求,而且这些分析体系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这无疑不利于实现共同治理,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构建基于共同治理视角的综合性财务分析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会计透明度不高是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实现会计透明度这一问题众说纷纭,缺乏一个更宽泛的、组织性的框架保证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取所需信息。因而需要从这一缺口出发。根据会计透明度的基本要求,构建会计透明度的三级模式与以透明度为基本原则的价值报告框架,提出公司应按照三级模式的要求以一种具有逻辑性和组织性的方式向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报告他们决定披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实施混合兼并,开展多元化经营,可到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由于混合兼并使得公司的现金流量更加稳定,降低了公司破产的风险,使原有债权的风险减少,提高了债权的市场价值。混合兼并为公司提供新的投资机会,提高了兼并后公司的市场价值,由此而产生了财务协同效应。混合兼并中的财务协同价值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节税效应、节约财务危机成本效应以及新的投资机会的取得。  相似文献   

19.
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创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动态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企业创新有助于企业竞争优势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提高,但过高的竞争优势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会由于组织惯性和利益相关者激励不足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内部企业文化,在企业创新与利益相关者满意和竞争优势的互动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建立的动态理论框架,对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管理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相联系。然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并未全面考虑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应商、监管者和社区的重要性。近来,一种基于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整合的绩效棱柱法,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不足,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放在了核心位置,并强调运用能够提供有效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数据的方法,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在介绍绩效棱柱法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绩效棱柱法的创新之处做了探析,并对其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