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景点旅游”模式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景点旅游”兴起的原因 (一)“无景点旅游”快乐也省钱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我国许多知名景点的门票票价都有20%-30%不等涨幅,由于旅行社之前已与景点签订协议,因此团队线路不会因为门票上涨立即提价,但对自由行、自驾车的游客来说,影响较大。而“无景点旅游”却可以省去昂贵的门票费。  相似文献   

2.
无景点旅游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景点旅游是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对应的全新旅游形式,是在景区(点)旅游的人满为患而且门票价格过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旅游主体的大众普及性、旅游对象的广泛性与空间开放性、旅游方式的自由自在性、旅游目的轻松体验性、主客互动性等特点。无景点旅游对于缓解传统旅游景区的游客压力、促进热点景区外围资源与社区的开发、推动边远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一些旅游目的地尝试新的资源开发模式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黄丹  姜红 《消费经济》2013,(2):56-59,72
无景点旅游是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对应的一种旅游新模式。基于对无景点旅游多年的关注和研究,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上海为调查样本来源地,对无景点旅游的实质、市场潜力、定位及相关因子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无景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名景点门票价格的上涨,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本文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及"无景点旅游"开发的意义,探讨了发展"无景点旅游"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引导"无景点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红景点旅游近年来十分火爆,但由于景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自身管理不足、游客盲目跟风等原因,网红景点往往存在人员聚集风险、侵财案件高发、治安纠纷常见、人身安全风险高等旅游失序现象,危害社会治安秩序.针对网红景点和游客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设科学的景点运营体系,开展大数据监督和社会监督,创新警民联合的旅游警务,引进科技智能的安保设施以及加强治安防范宣传,减少旅游失序行为,提升旅游体验,促进网红景点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型服务产业的重要形式,旅游事业对于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旅游方式仅仅在于自然景点或者人文景点的开发,这种独立式的重点旅游在旅游层面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佳。当前随着生态概念的掀起,旅游形式朝着生态方面发展,进而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各个独立景点的关联,使得旅游模式由点成面,提升了广度。同时,智慧旅游形式的兴起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深度,使得旅游模式由面成体,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深度旅游形式,而对于这一旅游形式来说需要配套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旅游基础设施等,从而完善整个旅游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生态旅游管理体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智慧旅游视域,提出了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途径措施,以期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无景点"旅游是当代休闲旅游中的一项新兴产业,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切入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剖析了无景点旅游在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发展"无景点"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压力日益增加,宗教旅游越来越受游客青睐。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当下梵净山佛教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着开发模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梵净山作为佛教名山,应当把握当前全域旅游的发展机会,借鉴国内外佛教旅游开发经验,制定多样化运营模式,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来此参观,提高游客消费欲望,提升景点经济收益,带动周边景点共同发展,增加铜仁市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的感知直接影响其旅游动机、决策和行为.成都发展旅游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都的入境旅游在四川省的入境旅游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欧美游客对成都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调查结果显示,欧美游客对成都的形象有一定的认可,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服务体系、环境3大方面村子诸多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韩国游客重游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者的重游对旅游地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张家界旅游流、客源市场结构、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旅游收入等多角的分析发现,影响游客重游的主要因素是旅游成本、景点形象、景区基础服务、可达性四个方面.这一统计学方差的分析方法有利于旅游地提升游客的重游率,对于旅游地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的前景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商业研究》2005,(16):195-198
在席卷全球的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下,在国外绿色旅游勃然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绿色旅游将会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旅游企业不但要全面贯彻“绿色旅游”的理念,在引导旅游供应商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要引导旅游消费者致力于环境保护,形成统一的环保意识,并且节约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在高度融入世界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浙江旅行社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旅行社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全面分析了浙江省旅行社行业面临的新环境,提出了浙江省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领着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不断发生转变,倒逼城市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偏好和习惯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三亚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现有智慧旅游建设尚存在开发效能不足、推广力度欠缺、监督监管水平低下、数据采集方式不规范、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从而导致其准确性和实时性无法辨认等。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政府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人本”服务理念,挖掘旅游者个性化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实现数据信息资源整合、高新技术融合以及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进而推动三亚旅游业实现数字化、个性化、智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旅游供应链是以旅行社为核心、各相关企业为节点服务于旅游者的模式,但由于旅行社力量薄弱、分散,导致了供应链运作中的一系列问题.鉴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旅行社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确立其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本文首先对旅行社构建供应链的重要意义做了简要的论述,同时结合辽宁康辉国际旅行社旅游供应链的现状对旅游供应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康辉国际旅行社旅游供应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游客旅游方式也趋向多元化.由各旅行社组团的传统旅游方式所占市场份额比例不断下降,而亲友间组成小团体的自由行、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方式,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未来适合游客的旅游方式,这对旅游市场的发展硬旅行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际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动机发现,国际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动机主要来自于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收入水平、休闲时间、生活环境和旅游欲望是产生旅游心理动机的条件;不同地区的人具有不同的旅游心理动机。激发国际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动机,必须有针对性的扎实做好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设施建设、优质服务、促销宣传、旅游文化软力量创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市不同家庭类型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借助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信息来源、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和频率、目的地选择、旅游项目选择,以及限制不同家庭结构旅游者出游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了单身、夫妻二人、核心和延续等四种家庭结构的旅游者旅游决策行为特征及规律。分析得出,家人结伴游已成为城市居民普遍选择的出游方式,而在家庭旅游决策制定中,不同类型家庭的决策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行社在这一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提高游客满意度,巩固和扩大客源已迫在眉睫。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旅行社国内游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旅行社改进国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旅行社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任维波 《江苏商论》2014,(1):45-47,68
南京总统府既是集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一体的园林式遗址型博物馆,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其旅游承载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做好客流高峰期游客接待工作,提出了提高接待能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及时发布信息,加强联动合作,提前联系签约旅行社,错峰参观,鼓励网络订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Travel motivation is prevalent in the tourism literature. Very few studies however have examined travel deterrents to visiting popular destinations. This study approaches from travel motivation understand why tourists do not visit regional destinations and from tourists’ background to identify who do not visit these destinations with a focus on well-known regional destinations in Austral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venience to the destinations, timing, motivation and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the major deterrents, and the level of these deterrents is dependent upon some of the demographic background of tourists. The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conclude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