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法,从财产保险业和人身保险业两方面,对我国2002年保险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指出:中国的保险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整体实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保险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应正确制定保险业的发展战略,从而缩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外高度发达的保险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中国保险业在今后的若干年中将会快速强劲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海磊 《新金融》2001,(10):12-14
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税种主要包括营业税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以及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由于存在税率过高,税负不公平,税制结构欠合理等诸多问题,尽管国务院已决定,自2001年起,我国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到2003年,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将从目前的8%降为5%,但是,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税负过高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入世将至的背景下,这些进行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着加入世贸组织的阵阵欢呼,我国的保险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了蓬勃的发展。从1980年一家保险公司4.8亿的保费收入到2000年三十余家保险公司1500多亿保费收入,可以说改革的春风使中国的保险业在短短的二十年得  相似文献   

5.
2006年,随着《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我国的保险业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保监会将深圳和天津滨海分别确定为“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同时指出,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我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年。全年保险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持发展不动摇,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保险公司改革,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夯实保险业发展基础,更加注重保险资金管理,继续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大力加强诚信建设,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和造福人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珏 《新疆金融》2004,(11):50-53
1978年以来,全国保险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由1家增加到59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从无到有,目前有包括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的保险中介机构约600家。然而,面对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保险业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本文针对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险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必须切实加强保险业监管,为此,我们应从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和监管现状出发,充分借鉴国际保险业监管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保险业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我国保险业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9.
1998年 11月 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的重大改革,确立了我国保险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对保险业的专业化管理,标志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微观运行体制和宏观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这既符合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强化和实现对保险业的有效监管,构建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如何充分认识和有效地加强保险监管,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确保辖内保险业的持续稳健发展,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加深认识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在结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及保险…  相似文献   

10.
杨琳 《中国保险》2006,(11):8-11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期《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又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强力推动剂,可以预计我国保险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在看到保险业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即保险业竞争实力与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保险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与其快速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保险业监管水平和法制环境与我国金融风险管控要求不相适应,全面提升保险业风险管控能力是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险业恢复二十年来,基本保持一种快速增长态势。目前我国保险业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引入关注、充满希望的朝阳行业。当前,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调整期。这是全面促进保险业改革和发展的良好契机。能否抓住机遇,尽快对保险业的发展战略、保险产业结构、保险市场体系和保险监管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实现保险企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和保险监管框架是事关保险业兴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段海英 《中国外资》2010,(4):57-57,59
近几年我国保险业会计诚信有些不令人满意,审计局和保监局也披露了保险业会计的一些问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企业的需求,这些都需要我国保险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但保险业会计诚信的缺失会阻碍其发展。本文对改善保险业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易查 《中国金融》1998,(10):32-32,39
1996年中保再保险公司的成立,填补了中国保险业只有再保险业务而没有再保险专业公司的空白。加速发展再保险业,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必然要求。地位得以迅速提升90年代以来,中国保险史上有两件事人们记忆犹新:其一,1990年10月20日,3架波音飞机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路径和问题,并对目前保险业风险作了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运用金融工程对我国保险业进行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同期世界保险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保险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开放以及市场准入条件的不断放宽。保险业这一朝阳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因此,认清当前我国保险业在世界保险业中的地位对未来影响因素的把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唐运祥 《中国金融》2005,(23):10-11
过去五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保险业规模增长率为同期GDP增长率的2~3倍,国有保险企业改革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进一步开放,体系日趋完善,保险与银行、证券业务的融合更加深入,专业化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同时,保险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巨大进展,形成了一批大型保险(金融)控股集团,初步确立了以效益为导向的运行模式,我国保险业正在从单一的经济保障功能向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复合型功能转变。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唐运祥 《中国金融》2006,(15):13-16
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最好时期。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保险工作、下发《若干意见》,更为我国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8.
姜秀昶 《中国保险》2006,(12):10-12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目标、道路、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为我国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保险业要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灵魂,对今后的工作科学规划,稳健实施,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保险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购并风潮,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保险业购并浪潮更是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购并范围之广、涉案之多、金额之大、效果之明显,都是前所未有的。与风起云涌的国际保险业购并相比,我国一直较为平静,但是“冰层底下有激流”,保险业购并在我国已存在多年:早在1996年,平安保险公司就成立了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和平安海外控股公司。使其成为一家以保险业务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2005年成立了平安银行,2006年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至此,平安集团已经成为涉足保险、信托、证券和银行四大金融领域的金融控股集团。成立于1979年的中信集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宪章 《中国金融》2006,(15):17-18
在我国保险业大力推进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保险业的工作汇报,研究保险业改革发展问题,并通过了《若干意见》,这无疑是我国保险业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保险从业者无不为之鼓舞,更加对我国保险业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保险工作者,我的体会颇多,感触颇深,下面谈几点个人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