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工会财会》2011,(3):59-60
审计署令第9号2010年12月28日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行为,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职权,提高依法审计水平,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
1999年 ,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暂行规定》 ,明确了监督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质量的依据、对象、方法和程序。这对审计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质量职责 ,规范社会审计组织的行为 ,促进社会审计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一、《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 ,是促使社会审计组织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 ,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应运而生 ,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一 ,国家对社会审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社会审计事业的建设 ,早在二…  相似文献   

3.
一、廉政审计的概念廉政审计 ,具体地讲 ,就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官员所在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 ,监督被审计官员遵守党和国家廉政规定情况的行为。廉政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 ,客体是涉及党和国家廉政规定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 ,需要承担违规责任的是国家各级官员、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二、廉政审计的法律依据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去年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相似文献   

4.
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应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审计精神是一种崇尚法治、客观公正的精神。审计人员应始终牢固坚持依法审计的精神,敢于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敢于维护法律尊严,敢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真实、客观、公正地揭露和处理各种违法违纪问题,以依法审计的行为和成果来体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实现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目的,并在推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冠华 《上海会计》1996,(12):39-40
配合国家审计,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吴冠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两大部分。相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国家审计可称为外审。虽然外审和内审都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但侧重点不同,审计监督的职权也不一样。国家审计要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组织的作用蔡金惠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者构成的我国审计体系。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担负着特殊的审计使命,并依法对独立进行社会审计机构进行指导、监督、管理。从事社会审计工作的组织机构为审计事务所,是依法独立承办审计查...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审计一盘棋的趋势下,内部审计依法接受国家审计的监督和指导,国家审计从内部审计获得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二者相生共赢.本文基于广西近年来内部审计发展情况,探索通过建立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融合制度、资源共享机制和成果共用机制,依托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平台推动广西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融合,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依法进行,保证会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需要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来保证企业内部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但是一些企业目光短浅,为了短期利益,弱化了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做假账、违法乱纪行为频发,以此来节约成本,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却造成了国家和企业长期的损失。因此,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针对会计审计和会计质量提升的措施,以及实现会计监督和通过实现会计监督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国家审计体制模式发展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体制是指依法设立的审计机关监督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组织体系、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形式。各国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选择与本国情况相适应的审计体制模式。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模式是行政型,已有20余年的发展史。本文以分析我国现行国家审计体制的利弊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审计行政复议机关办理审计行政复议事项即审计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 ,是指审计行政复议机关对审计行政复议申请人提起的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原审计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 ,并依法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断和处理的行为。审计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是审计行政复议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全过程实质审查审计具体行政行为及其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为了监督和维护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职权 ,防止、纠正违法和不当的审计具体行政行为 ,保护审计行政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审计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审计行政…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法治建设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经之路,要坚持立法先行,用法治理念带领社会新时代向前发展.近年来,国家审计监督法律体系在探索中前行,依法审计的理念正在逐步渗透到运行模式之中,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视角,探索如何完善国家审计监督法律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内在推动力,不...  相似文献   

13.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新乡市委副书记新乡市市长王富均近年来,新乡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注重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功能,坚决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国家财经法纪的“卫士”和领导宏观决策的“谋士”职责,使审...  相似文献   

14.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简称审计的"国家治理"论)。本文探讨"国家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我们认为,"国家治理"论秉承社会契约论,基于不完全契约下的代理理论,在国家审计本质、目标和职能认识上,实现了对"免疫系统"论和"审计监督"论的超越和升华。国家审计应坚持以提升人民幸福为中心,围绕建立善治政府,充分运用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职能,主要从监督责任、评价效率、提高透明度和促进民主法治四个方面,夯实国家治理基础,促进善治,最终提升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5.
《工会法》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同时规定了“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确定了经费独立、国家监督的工会经费管理和监督体制。但实践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工会组织自身有经费监督机构,不需要外部审计来监督工会经费,把工会经费独立原则与外部审计监督对立起来。对此,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认为,只有依法接受国家监督、坚持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才能做好工会经费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政府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从其同其他监督的关系划分,可分为以下 3种审计模式:   1经济监督模式 国家审计机关纯粹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性质的机构。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审计机构由议会领导,并向议会报告,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由议会负责处理。   2经济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国家审计机关兼有经济监督和法律监督的职能。如西班牙的审计法院兼有的司法职能,有权依法判处罚款或建议政府给予违法官员行政处…  相似文献   

17.
各级审计机关通过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审计机关监督质量和效率,有效解决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巩固审计整改成果,切实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亟待构建审计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是各个国家政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用权力依法监督并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美国国家审计历史悠久,自身定位比较清晰,提出了审计机关成熟度模型,围绕完善国家治理的定位设置审计机构,大量的审计报告和高风险领域清单每年都会公布于众,通过审计实现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我国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是在我国国家治理的大环境中内生出来的。本文对我国与美国的国家审计如何实现国家治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对我国国家审计实现国家治理的路径进行定位,对于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推动国家审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高伟《审计法》遵循宪法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即依法审计原则、独立审计原则和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原则。审计监督的原则是指导和规范审计监督活动的基本依据,只有深人理解、严格执行审计监督原则,才能保证《审计法》...  相似文献   

20.
审计是国家进行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本文从审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展开,探讨并提炼了法治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析了审计思想与法治精神的内在联系,审计理论与法治精神的联系,如缺少了审计的法治化一定不是完整的民主国家管理的法治化.国家审计依法建立,其自身已变成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是对公共权利的实施进行制约和监督、提升国家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