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辩护作为相对控告而言的防御性权利,存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3种诉讼中。只要承认控、辩双方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控、辩地位就应该平等,辩论就应该是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力量失衡,诉讼的历史是控辩力量失衡走向平衡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辩方当事人地位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辩论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辩护作为相对控告而言的防御性权利,存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3种诉讼中。只要承认控、辩双方为一方当事人的诉讼中,控、辩地位就应该平等,辩论就应该是诉讼原则。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力量失衡,诉讼的历史是控辩力量失衡走向平衡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辩方当事人地位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辩论将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郭艳玲 《魅力中国》2010,(26):140-140,144
推定作为一种证明方法,转移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已成为通说。证明责任转移会严重影响刑事被告人罪责刑的承担。根据证明责任分层理论,推定转移的是“提供征据责任”还是“说服责任”,学者争论不一。本文将从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和刑事诉讼基本理念出发,论证推定只能课以被告人“提供证据责任”。  相似文献   

4.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在侦查阶段的法律地位就是辩护人。基于控辩平衡、维护犯罪嫌疑人人权的考虑,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应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单独会见权和通信权。在现阶段,赋予律师侦查环节上的讯问在场权、调查取证权,与侦查权相冲突,不符合我国刑事司法环境,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陈青 《特区经济》2010,(10):249-250
保险合同是保险人致力于合同订立和履行上的一致性,为自己易于计算、节约成本而创造出来的格式化合同。该合同使得保险人对其所承担的风险、责任、险种等等一目了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导致了当事人双方谈判地位不平等,个别交涉成本过高,契约正义被隐藏等问题。因此,司法裁判成为声张契约正义以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迂回模式之一。然而,在审理案件中,对合同的进一步阐释、对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探求以及对合同争议焦点的解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如何适用多种解释方式对该合同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6.
张海丽 《魅力中国》2010,(23):141-141
刑事审判过程当中,警察出庭作证并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是很多国家立法要求警察承担的一项义务,在域外的司法实践中也属常态。而我国的刑事诉讼理论对于警察出庭作证的研究尚未成熟,司法实践中也不多见。笔者将从证人的概念、警察出庭作证的可行性、作用等方面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期对该制度的形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与平等是现代正义观念的两大原则,自由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平等是现代正义埠求的现实目标,人们一旦肯定了个人的自由与平等,就必须承认每个人所拥有的平等与自由具有同等的意义与价值,人们之间的平等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不受他人侵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杨耐 《理论观察》2011,(3):28-30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阐述纯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和分配正义的基础上。得出公平的机会平等和纯粹程序正义原则的关系,即纯粹程序正义是实现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保证;公平的机会平等是纯粹程序正义的价值目标;其二者是构建公平正义社会基本结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黄伟 《魅力中国》2014,(20):303-303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始终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平衡和满足双重价值需求,是刑事诉讼永远追求的主题。对犯罪嫌疑人不予逮捕羁押。就需要适用其他强制措施。而取保候审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替代性强制措施既利于被告人回归社会,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又有利于减少监管场所的数量,节约诉讼成本,有效利用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0.
何建国  唐子文  许婷 《魅力中国》2009,(27):122-123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双方的平等,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已经十分必要,但《刑事诉讼法》与修改后的《律师法》的冲突明显存在,成为证据开示制度建立的一大障碍,同时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所需的配套制度、诉讼理念在我国的缺失也成为证据开示制度在我国建立的重要背景障碍。面对冲突和缺失,我们应当做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协调一致;健全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可预期的被告人认罪程序。  相似文献   

11.
没有一件个案会与另一案件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不能通过单凭涵摄的方法解决所有的法律问题。这就意味着法律与个案之间有时会存在着差异(或不适用性),从而导致法的秩序价值(或规范作用)与个案的公平、正义价值发生矛盾。我们认为:追求法律稳定与个案正义的平衡是我们法律人的永恒主题和终级目标。因此,借"利益衡量"协调利益冲突,达到利益平衡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实现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但正义并不是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法学家和思想家往往用平等或自由平等诠释正义。而自由和平等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相容性。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平衡成为了一个问题。新崛起的经济分析法学另辟蹊径,认为所有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都应以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正义的普遍含义应是效率。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无罪推定原则并未从根本上确定、法官的中立性难以保证、强制措施的使用仍不够规范。结合国外的做法和国际标准,完善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应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加强律师的辩护权、确立沉默权,同时应该在宪法方面加强对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即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丛雪莲 《改革与战略》2011,27(11):34-37
利益平衡是法的基本价值判断标准,在正义、秩序等法的基本价值的指导下,利益平衡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对利益选择起着导向作用。知识产权领域中也存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之间的冲突,利益平衡同样发挥着协调作用,并通过多种制度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应当注意的是,我国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无罪推定原则并未从根本上确定、法官的中立性难以保证、强制措施的使用仍不够规范.结合国外的做法和国际标准,完善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应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加强律师的辩护权、确立沉默权,同时应该在宪法方面加强对刑事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即刑事被告人权利的宪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所阐述的是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理想的国家就是正义的国家;理想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二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之间的关系;三是个人正义的实现是国家正义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高铭悦 《黑河学刊》2011,(10):58-59
正义平等理论是西方构建和好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公平正义亦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同样是公平、正义、平等,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双方的相关理论有诸多异同之处很值得研究。从当前两种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视角,科学分析西方正义平等理论和中国公平正义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将更加有利于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保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生活中,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事实上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地位。随着保险合同的日益标准化,这种不平等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何完善保险监管体制,维护和实现合同的正义是现代法律,是商事特别法律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公正减排进行界定并达成共识对于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来说至关重要。作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应用到国际领域中来,其正义原则的理论进路也使得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伦理共识成为可能。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推导出如下减排原则:一是人均平等排放原则,即无论所属国国籍、种族、肤色以及经济水平,每个人均拥有通过一定碳排放来提高生活水平的平等权利和通过限制碳排放来保护全球环境的平等义务;二是差别原则,即在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一条件下,允许不平等的减排安排,只要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两个原则分别界定了减排的标准与实现方式,旨在使高排放国家与低排放国家在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排放方面最终趋于人均一致。落实这一理念的适当减排方案应基于工业化进程的动态二个趋同法。  相似文献   

20.
对公正减排进行界定并达成共识对于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来说至关重要。作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应用到国际领域中来,其正义原则的理论进路也使得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伦理共识成为可能。根据罗尔斯的正义论,可以推导出如下减排原则:一是人均平等排放原则,即无论所属国国籍、种族、肤色以及经济水平,每个人均拥有通过一定碳排放来提高生活水平的平等权利和通过限制碳排放来保护全球环境的平等义务;二是差别原则,即在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这一条件下,允许不平等的减排安排,只要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两个原则分别界定了减排的标准与实现方式,旨在使高排放国家与低排放国家在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排放方面最终趋于人均一致。落实这一理念的适当减排方案应基于工业化进程的动态二个趋同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