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概念,我们试图解读沈从文热现象的文化内涵,即20世纪20年代以来期待视野对其文学文本的积极再创造与多重展示。随着期待视野从文学为人生,到文学为政治,再到对文学为人生的复归以及文学为审美的嬗变,沈从文热经历了由盛转衰、复又兴盛的发展轨迹。以沈从文热现象作为个案研究,亦能窥见中国文学批评史百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冰心努力接近时代,试图用理想色彩浓厚的“爱的哲学”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因而被称为“入世的避世者”。张爱玲的作品中没有斗争题材,只有情欲世界。基于时代背景的空缺,张爱玲似乎是避世的;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张爱玲又是入世的,是一位“避世的入世者”。通过两位作家的部分作品可追寻“五四”以来女性话语的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流言》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的现代性上。《流言》的私人化写作、现代都市生活的取材以及语言的意象化,都表现出了浓厚的现代性特征,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贡献了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小说中的植物意象是丰富的,也是地域特色文化的真实写照。如虎耳草作为沈从文家乡的一种自然植物,寄托了他离家多年的思乡之情。从其小说中感知独富湘西地域文化的植物情结,体味其审美意蕴,可以为我们全面理解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家”的意识始终渗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既有对实体家园与心灵家园的强烈渴望,又更多地表现为行走在家的边缘的孤独与荒凉。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对法学也不例外。主体权利意识离不开人性的需要,人性需要与法治 理念相统一,人性的需要是公民权利的内在依据。西方流行的“人性恶”理论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文化观,是主体根据 自身需要构建的人性观念,有很大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7.
张晓星 《全国商情》2009,(19):99-100,105
近两年,居住房产文化在竞争激烈的房产市场上异军突起,随即成为一股潮流。本文依循着其发轫、发展以致影响的线索,对房产文化诞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房产文化产生传播效果的过程以及房产文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通过对房产文化这一当代新兴文化的分析,本文力图折射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在文化方面体现出的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8.
英语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重视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的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沉默无语。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涛 《企业家天地》2013,(11):117-118
随着我校示范校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已成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论述我校“湖铁”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需性及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与企业文化对接路径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初涉文坛的沈从文创作出了《阿丽思中国游记》,在这个长篇中,沈从文的笔触并不成熟。他试图用冷静的嘲讽来批判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但他又难以抑制自己的忧愤深广,是以在一层"他看"视角之外,又常常情不自禁地以"自看"视角来观看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中国。在两重视角交叠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光怪陆离而又黑暗残忍的中国。这种情不自禁的感情流露,也使《阿丽思中国游记》这部作品显得沉重而飘逸、滑稽而悲惨,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以铁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三垛”《麦秸垛》(1986年)、《棉花垛》(1989年)和《青草垛》(1996年)为文本研究的对象,以八十年代中期勃兴的文化与文化寻根热为切入点,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坐标系中,从而探讨女性与世界的关系,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及女性与女性的关系,肯定了“性爱”的美好,“母性”的伟大,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同时,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女性的本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是基础知识的灵魂,对于数学学习、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不仅忽略了数学思想与应用的学习,而且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本文提出将"成功教育"理念融入到"数学思想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希望学生在领略数学的魅力中能重拾对数学的信心,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解放后新中国的史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及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史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危机。这种现状引起了史学界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并展开了史学危机的大讨论,提出了一些应对危机的办法。21世纪史学有了新发展,但史学存在的某些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积淀,人们将会提出更加理性的分析,同时也会给出解决史学危机的更好办法。因此重新回顾这个课题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乔治·阿克列夫的柠檬市场理论介绍了就业市场中的柠檬市场现象。应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验证了就业市场为什么存在柠檬市场现象,以及解决这一弊端的对策如何才能起到作用。该试验分为三部分,一是完全信息市场下的就业试验,二是不完全信息市场下的就业试验,三是市场信息有效筛选的就业试验。通过此试验可以降低国家实施政策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有数量众多的知己故事。在此类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己之情"集中、迫切,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悲士不遇"情结的集大成者,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蒲松龄终身不遇的经历以及他对"知己难逢"的切身情感体验,都驱使着他在小说世界中描绘着他所渴望的东西。在《聊斋志异》的"知己"类故事中,蒲松龄大多以花妖狐魅充当故事主人公,突出主人公身上的人性之光,集中、大量地在故事中抒发对"知己之情"的渴求。可以说,在蒲松龄之前,尽管文人学士在现实世界中屡屡碰壁,尽管许多诗人骚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着"悲士不遇"的感伤,但是,他们的悲哀过多地纠缠于个人的遭际,他们的作品因数量不大而未能构成一种时代集体诉求的回响,因此缺乏对全社会底层文士的震撼力,也难以引发全社会的共鸣。时代呼唤着文学巨匠来完成这一使命,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应运而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知己"的大声疾呼,贯穿全书始终,他有意识地在"伯乐难觅"的问题上寻求突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邓艳珍 《企业家天地》2010,(11):109-110
龙母文化与湖湘文化在连通楚粤的苍梧走廊上相遇,并在其结合部潇水盆地形成了独特的"女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浦城县古县城街道布局如同女子仰卧形状,由七条街道构成首、颈、双手、胸、及两腿。笔者经过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探究睡美人街道布局与武则天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英语教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对理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在此基础上,论文还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东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服装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更多的人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得中国复古式的服装再一次成为世界时装舞台注目的焦点,但是,复古的流行决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过去,而是以现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装和诠释。现代设计,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丰富艺术本体,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去表现,去进行现代设计并给其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如何继承、如何与当代服装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当代生活的品味,都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一直处在社会运动的潮头,面对社会转型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而困惑、失落、冲突和激越。对青年“文化人”来说,神化市场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逃避现实的“文化回归”、“传统复兴”都不是理想的选择。现代社会所需要并将造就的将是既有执着的人文精神、又有深刻的现实理性,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新“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