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关于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深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概念的界定,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认识;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表现;深入分析了产生脆弱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生态旅游资源脆弱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以绍兴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质是对区域特色文化景观的开发.在构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和目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绍兴市为例,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文化资源的旅游可持续开发中,对绍兴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评价,并据此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强调要从开发理念、资源利用方式、人才培养机制、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部分。梅州发展生态旅游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市场前景广阔,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旅游角度出发,分析了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初步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构建闽台森林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资源开发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台湾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福建与台湾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类似性 ,两岸可以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资源开发体系 ,开展两岸森林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 ,达到资源共用 ,客源共享 ,实现两岸旅游经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的研究有着实际性的借鉴价值。文章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分布数量进行统计,进一步对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的分布密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苏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要远超苏中、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目前处于明显落后阶段,而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良好的苏南地区仍然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状况。为均衡江苏省各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全面提高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提出大力开发苏北地区主要星级景点,提升苏南地区农业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合理地对农业生态旅游的路政进行布局、利用新媒体打造与游客互动的平台等对策,旨在为江苏省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水富  刘伟平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3):129-132,145
分析了福建、台湾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福建与台湾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类似性,两岸可以建立森林生态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资源开发体系,开展两岸森林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达到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实现两岸旅游经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张敏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2):100-103
在对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实现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论述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范国,分析了四川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业经济资源是指能够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社会经济因素与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与装备及交通、运输、卫生、文教等服务性资源。河北省是农业大省,高效、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是该省经济振兴的重要子课题。文章对河北农业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河北省农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经济资源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不同地区间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异显著,河北同发达省份相比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严重不足,无法向广大农民提供他们急需的信息和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推动能力有限;农业政策对经营主体扶持不到位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和完善农业政策等促进河北省农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后备农用土地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归纳了河北后备农用土地资源的现状,指出全省目前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农用土地主要有荒山、荒地、荒草地、荒滩、荒水、荒废弃地等类型,论述了开发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了利用潜力和利用方向。最后总结了开发利用的保障措施,为合理开发利用农用地后备资源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既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该文将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海洋资源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比较环渤海地区主要的海洋资源,确定河北省海洋资源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振兴的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为区域农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从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7—2016年全省及11个地级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探究了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采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探讨了全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1)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评价分值呈平稳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0315提高到2016年的0498。2007—2012年,农业资源利用的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呈现递增趋势,由0760提高到0935。2012—2016年,协调度呈现递减趋势,由0909降低到0838。(2)2007—2016年河北省各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分值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整体看来,唐山市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市,其次为廊坊市和石家庄市,邢台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低。(3)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007—2012年,综合效率小于095,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2016年,综合效率大于095,处于较高的水平。大部分年份存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农用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投入过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今后更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性,推动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向更高水平发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生产规模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亟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方法框架,并以北京市大兴县为例,在京津冀平原大区域范围内建立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层次结构,具体剖析了其中4种基层模式,由此,探讨了增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可持续性的对策。研究表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是深化我国生态农业创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唐山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对河北省唐山市2007年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监测调查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唐山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分流转移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与分流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河北省地质勘查队伍现状、地质勘查经费投入现状和地质勘查工作现状。结合河北省“十·五”计划纲要 ,对河北省 40种主要矿产“十·五”及以后十年供需保证程度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确保河北省矿产资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四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河北省森林公园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借助spss11.0进行因子分析,提取3个主因子:基础设施供给、风景资源维护与改善和生产要素投入。在此基础上,计算河北省各个地区资源利用效率的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把河北省的9个地区划分为3个层次,分析各个层次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河北省森林公园资源效率的提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铁尾矿资源单金属回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铁尾矿资源类型划分和资源量的统计,河北省和辽宁省聚集量最大。截止2010年,全国铁尾矿资源量共计67亿吨,平均品位10%。运用SWO矩阵进行分析,对铁尾矿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波士顿矩阵划分;其中,宣钢、浙江漓铁尾矿资源处于吉星级别,唐钢、太钢和武钢尾矿资源处于金牛级别。对铁尾矿资源进行单金属回收利用模式计算,依据6.2%临界品位值作为铁尾矿资源经济开发边际品位进行分析,得出可供经济开发的资源量为99589万吨,理论回收铁金属11542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