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2006年春节期间,金某虽然发出去了3000多元的“红包”.但他的儿子也有不少进帐,收到了4000多元。于是就动员儿子把这笔钱上交给他.但金某的儿子只同意交出一半。另一半由他自己支配管理。金某认为,2000元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小弦子自制力不强。管这么多钱会出事的。于是坚持要他全部变出来用于交学费等。儿子很不服气地说:“压岁钱是给我的,你没有权利收走。”请问,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究竟如何处理才妥当?  相似文献   

2.
独生儿子装修房子,父亲特意带着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的几万元钱从老家赶来。儿子不想让父亲守着房子装修,怕他吃不消。父亲拍着胸脯说:“交给我,你上班去吧!”  相似文献   

3.
会心一笑     
时间就是金钱父亲骂道:“你挥霍金钱的速度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要快!”儿子:“没错。我很快地把钱花掉,却节省了许多时间,而时间就是金钱啊。”  相似文献   

4.
选“家长”     
5月5日,山东省无棣县西小王乡黄家庄陈丙生老人召集三个儿子,开家庭会选“家长”。今年58岁的陈老汉越来越觉得自己在文化知识、科技致富方面落了伍,他看到三个儿子个个都是科技能手、致富模范,决定在三个儿子中选“家长”。于是召集儿子开了这次特殊家庭会。陈老汉拿出6000元存折和2000元现金后说:“这是咱家汗珠子摔八瓣、受苦受累攒下的8000元钱,你们哥仨看这些钱该咋花呀?”老三理直气壮:“咱家条件好了,日子富裕了,老爸的岁数也大了,还是先买套家具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老大接着说:“老三明年就要结婚了,还是留着钱娶…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户的钱多了,但有的农户不把钱存到银行、信用社去,而是把钱放在家里的各个“隐暗”角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笔者把近期耳闻目睹的几个实例记录如下,使农民朋友从中汲取教训。王老汉是位科学种田、饲养畜禽的能手。去年8月,王老汉卖了6头肥猪,收入3000多元,又卖公粮得款9000多元,都把钱放在一堆柴草底下。一天,王老汉早早就起床,准备带儿子进城买一台农用车。但手摸到放钱的地方,13000多元钱都不翼而飞了,经搬动柴草只找到一堆碎纸币,拿到银行粘贴了大半天,才换回2…  相似文献   

6.
家庭解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大家庭分为小家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辈分家各自单过;再一种是夫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各奔东西。下面,结合我们的司法实践,谈谈这两种情况下银行或信用社如何选择收回贷款本息的最佳办法。 案例一,某乡农民李×,现年56岁,夫妻二人与已成家并且有了子女的儿子李××一起生活多年。李×带领全家耕种承包的三垧土地年年丰收,除了留用口粮外,余粮有的卖给了国家,有的在集市上出售了,加上其他家庭副业收入,每年折合人民币有2000元左右。为了增加收入,李×筹集了一部分钱,又向信用社贷款5000元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安排儿子李×  相似文献   

7.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致富呼声     
愁事多致富难“生个闺女百货楼,养个儿子夜夜愁。辛辛苦苦干几年,娶个媳妇全花完。再想生产无钱投,想奔小康难上难。”这是笔者近日下乡听到的一则顺口溜。听起来是农民的气话,可细细一想,都是心里话。农民们当前普遍有四愁。一愁为儿子娶妻盖新房。如今在安徽、河南...  相似文献   

9.
体验人生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相似文献   

10.
上小学时读过唐代诗人李绅两首“悯农诗”。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首千古传唱的短诗,是当年未作官时的李绅在对统治者生活荒淫糜烂深恶痛绝的心境下写出的杰作。令人遗憾的是,同一个李绅,在做了司空大官后,却把从前的“赤子心肠”撂在一边,过起了“一餐钱十千,艳女舞席前”的奢侈生活。当大诗人刘禹锡罢官回京时,李绅请其赴宴,桌上摆满山珍海味,还有娇娇靓女歌舞伴酒。愤世嫉俗、哀痛民生的刘禹锡当即写下了一首“七绝诗”,…  相似文献   

11.
迟到     
春潮 《致富之友》2004,(7):37-37
儿子今年6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每天坚持步行到校,因为每天喊他起床,他从未迟到过。一天晚上,已到儿子就寝的时间,可他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开。我再三说无效,便警告儿子?“明天起不来,迟到了,自己负责。”不能自拔的儿子回答说?“明天不用你叫,迟到了我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感觉:孩子今儿个向自己要钱,明儿个也向自己要钱,买这买那,每月一个孩子的生活花销比父母两个人的还多。孩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父母挣钱的艰辛,因此,家庭理财,不妨让孩子也来参与。 向孩子讲明钱来之不易   作为家长,不要把挣回的钱往家里一锁了之,要告诉孩子这些钱来之不易,使孩子知道珍惜钱。笔者熟悉一位女士,她领回工资后,都要向 8岁的儿子讲自己一个月如何风里来雨里去地跑,如何在车间从早站到晚,腰酸腿疼才挣来 300多元钱。她的儿子从不随便向母亲要钱,每次必须花钱时,买了东西都要向母亲…  相似文献   

13.
冷漠的代价     
近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2011年无锡法院十大典型案例”,一起特殊的案件不但入选“十大”,而且因社会影响大、百姓关注度高而位居“榜首”。儿子溺水命悬一线,父亲见死不救,以为那是别人家的孩子,选择了冷漠离开,结果得知溺水的居然是自己儿子时,悔恨已晚。事后,这位父亲竟然将儿子的死怪罪到社区居委会身上,并且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偿赔儿子的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合计47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杨林市镇农经站站长李成科同志身为农民的儿子,从他参加工作的那天起,18年来,始终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一种朴素的情感,认认真真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情系农经,心系农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密切了党群关系,真正起到了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与桥梁作用。李成科同志对基层农村财务管理现状了如指掌,今年年初上任伊始,就大胆决策并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全面推行村会计业务农经站代理制。该项工作的实施,是杨林市镇农村财务管理方法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与创新,开始…  相似文献   

15.
温州永嘉县养猪大户李永平花费4年心血培育的“无公害”猪肉好不容易等到了上市时间,却卖不动。“每斤多卖一元钱,可市场就是不买这个账!”尽管在摊位上特意摆上了一面“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醒目铜牌。但仍然少人问津。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工作,但是他对我们不尽赡养义务,反而偷家里的钱挥霍浪费。现在我和老伴都已70多岁,我们打算立遗嘱将全部财产留给小儿子,取消大儿子的继承权。这样做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农民”这个头衔在不少落网的贪官眼里成了香饽饽、“护身符”,他们一旦落马,立即与农民拉关系、套近乎,争着抢着做农民的儿子。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伏法前痛哭流涕地说:“我出身于穷山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假惺惺地忏悔:“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还有许多贪官也都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些贪官在权高位重时,从不提与农民有什么关系,一旦劣迹败露,就把农民拉来做“垫背”的。很显然,此举无疑想证实自己出身清白,换得别人同情,争取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识一位农村老人——李老汉,他今年60多岁了,十年前老伴得了脑溢血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婚,这些年,他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不是他不愿意再婚,而是遭到子女们的强烈反对。李老汉共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四川广安上班。老伴去世后,三个儿子怕父亲孤独,相继把父亲接到城里来住。李老汉也到城里住了一段时间,但总觉得别扭,因为农村的生活习惯毕竟与城里还是有许多差别。后来李老汉回到了农村老家,有热心人给他张罗对象,并且他也相中了一个农村妇女。因为那个农村妇女家里经济条件差,还有一个儿子上大学,欠了一屁股外债,他的三个儿子都认为是个拖累,劝父亲不必再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会计》2005,(4):41-41
一个富甲一方的农场主深爱着他的儿子。然而,一次意外,他的儿子坠崖而亡,农场主伤心欲绝。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相似文献   

20.
钱的名目     
1.单位内部零星开支的钱——备用金。 2.不能买“醋”,只能打“酱油”的钱——专用基金(专项资金)。 3.用于社会保障而筹集的“养命钱”——“五险一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