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立于1995年的江苏太阳雨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雨),是“家电下乡”政策的一个受益者。为了能够推动“太阳能下乡”,董事长徐新建,曾经在行业内第一个向政府推出了下乡提案。  相似文献   

2.
同炙手可热的光伏企业海外上市军团相比,太阳能光热企业近几年在资本市场显得略为沉寂。 作为太阳能产业的一面旗帜,太阳能光热企业龙头皇明,面对这出热闹融资大戏,却表现得非常冷静,把自己的上市计划一拖再拖。直到2008年3月,才有正式消息传出,皇明将在年底登陆A股市场。  相似文献   

3.
吴意 《华商》2012,(11):66-68
8月15日,施正荣卸任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由公司原首席财务官(cF0)金纬接任。在目前光伏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停产减产普遍、亏损严重的紧要关头,施正荣突然“退居二线”,不禁让人倍感疑惑,甚至有媒体质疑施正荣此举为金蝉脱壳之策。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尚德的一举一动无疑都将影响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STP)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在纽交所上市的先例,无锡尚德也一跃栖身全球光伏产业前5强。借助“热得烫手”的“阳光”事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施正荣以26.4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  相似文献   

5.
创业者在寻找基金时首先要找对“对象”。普凯投资基金于2003年在美国成立,专注于中国市场。五年里,我们取得的投资业绩还是比较欣慰的——投资了三家新能源新材料的企业,包括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牛盾 《中国品牌》2010,(4):78-79
若谈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趋势,自然无法绕过行业的龙头老大皇明和最大黑马太阳雨,倘若绕开这两家企业谈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未来,恐怕会被业内人士耻笑。  相似文献   

7.
邵芳 《商务周刊》2009,(2):21-21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正经受着市场萎缩的煎熬。太阳能“光热”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2008年12月12日,皇明太阳能集团获得了美国高盛和鼎晖投资首批一次性近1亿美元的投资。皇明打造的中国太阳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基地,年推广集热器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集热器安装面积将达到1.5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若谈国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趋势,自然无法绕过行业的龙头老大皇明和最大黑马太阳雨,倘若绕开这两家企业谈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未来,恐会被业内人士耻笑。  相似文献   

9.
2009年是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成立10周年,经过10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光热行业的领军者、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销售企业。太阳雨产品凭借过硬的质量、贴心的售后服务,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太阳雨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9年10月底,江苏太阳雨集团太阳能热水器产销量在行业内率先突破百万台,一举刷新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年产销纪录。  相似文献   

10.
何晓春 《浙商》2008,(18):71-72
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以高于行业3倍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企业征光伏产业的“先发优势”。如今他们以“山海协作”的身份,斥40亿元巨资在衢州投身太阳能电池的上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王强 《商务周刊》2010,(23):145-145
当尚德电力等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快速成长为全球光伏巨头时,在A股上市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18.SZ)近两年受到的关注也不逊色,虽然在规模上与尚德电力等难以比肩,但这家成立于8年前的中国光伏企业却被业内誉为全球非晶硅之王。  相似文献   

12.
在新能源产业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今天,太阳能产业备受青睐。最近,本刊记者有机会与前来参加“中韩绿色经济合作论坛”的皇明集团总裁黄鸣进行了交流。皇明集团作为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代表,其在成长过程中所创造的成功模式对中国企业乃至全球太阳能企业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价格飙升、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到订单锐减、企业重新整合洗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骤变。从2008年第4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在此情况下,我国光伏产业将何去何从?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SGS)电气与电子产品部副总监喻平武先生。  相似文献   

14.
杨军 《新财富》2006,(2):74-76
2005末,“无锡尚德”上演的财富故事,引起了市场对于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潜力的广泛猜测。分析近年来几种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我们发现,2006年最具投资价值的仍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风能发电产业,而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民营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最便捷的途径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20日,持续半年之久的无锡尚德破产风波终于尘埃落定。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光伏巨头的倒下,不禁让我们反思:在各界不断唱衰光伏产业的当下,谁来为过去十年里,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扩张,以致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买单?接下去前赴后继破产的又是  相似文献   

16.
有业内人士说,中国太阳能行业即将步入千亿元产业俱乐部。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潜能的确非同小可。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让大批外贸企业和老牌家电企业纷纷转战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一直在太阳能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企业则乘机发力,加上国家的鼓励性政策,太阳能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据统计,我国太阳  相似文献   

17.
王强 《商务周刊》2010,(23):107-107
在美国上市5年后,尚德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NYSE:STP)像只奔跑的兔子,快速成为全球第二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虽然最近3年受到金融危机、汇率问题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这家中国光伏企业仍被认为是世界光伏产业界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三联竞争力》2009,90(9):46-46
太阳能热水器的光环远远比不上光伏,但黄鸣的影响力不逊于光伏领域的任何一位企业家,包括施正荣。 皇明集团2009年正在筹划A股上市,这在中国清洁能源领域颇为鲜见。短短10余年时间,皇明集团从一家破败的小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真空管制造基地,在全球市场的光热应用领域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王冀 《创业家》2011,(6):33-34
一家创立不到五年的太阳能企业,却敢挑战皇明和五星两大巨头,并自信其技术实力强于无锡尚德,它的底气究竟来自何处?  相似文献   

20.
失控 施正荣     
在离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偿还5.41亿美元债务的最后期限仅剩几天之际,这家光伏巨头的高层之间出现了争端。在尚德电力3月4日宣布由原独立董事王珊接替施正荣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后,施正荣发表声明反对,称公司解除他董事长职位的做法是“错误且非法的”,他将争取继续留在该职位。 在2012年8月辞任CEO之后,施正荣再度失去董事长职位,意味着这个光伏产业的教父进一步丧失了控制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