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5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相关数据,借助中国出口配额取消这一政策冲击,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营商环境的相关数据提出假设——企业在寻租能力与创新能力上的双重异质性是理解该悖论的关键。在经典Melitz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企业的寻租能力,建立了具有二维异质性的拓展Melitz模型并进行了均衡分析,从企业选择的视角对悖论进行了全新解读,并据此讨论了反腐与企业创新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引入产品质量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及中国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以及发展,基于异质性生产率角度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并且引入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来重新研究生产率与企业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可以解释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可能存在的"生产率悖论"问题。研究认为,国外市场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的要求会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但是仅仅使用产出总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所计算的生产率却未必得到出口企业生产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的结论,即可能存在"生产率悖论"。应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5-2008年样本检验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发现中国制造业中大部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企业层面的进出口行为,异质性企业理论应运而生,并成为国际贸易的最新理论前沿之一。基于Melitz(2003)的理论研究,诸多学者对其模型进行了拓展,并衍生出许多分支。目前最新的文献已经突破了Melitz(2003)中企业只存在生产率单方面异质性的假设,引入了生产率和出口固定成本两方面的异质性,并探讨了其对企业出口行为的联合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异质性生产率、固定成本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文献梳理,对比和分析相关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论,并从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最后,文章提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出口的"本地生产、异国销售"特征,会使企业获得产量增加导致的规模经济效应。笔者证明了如果这个效应足够大,即使国外市场的利润为负,企业仍然可能选择出口,这是对Melitz模型的一个修正:企业生产率即使达不到ZCP条件也可以出口。加入规模经济因素后,Krugman模型的本地市场效应,Melitz模型的自选择效应,张杰等模型的制度质量效应都可以纳入本文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新贸易理论将企业异质性成功的引入到国际贸易模型中,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贸易的发生及影响,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研究的新领域。新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好的企业做国际贸易,而较次的企业做国内贸易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提高产业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福利,所以在政策上应该促进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7.
Melitz(2003)通过引入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发现出口可以迫使行业内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继而通过行业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行业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文章选取1999-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为样本,在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随机边界分析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行业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对贸易自由度与行业总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对于行业加总的生产率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的这一新的获得贸易利益的途径在中国的存在。最后,文章建议应该进一步消除各种阻碍自由贸易的壁垒,努力盈造行业内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继而获得由出口引致的通过行业内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8.
Ottaviano将企业异质性引入新经济地理学中,建立了一个异质性两企业、两区位空间选择模型,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该模型以企业异质性和垄断竞争为切入点,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差异与集聚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一方面通过建立静态或动态均衡模型解释了国家之间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变化,也证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模式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等福利问题,并对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反映产品质量的指标,利用企业乃至产品层面的数据验证了质量异质性和企业出口决策、国家间的贸易模式差异和出口品质量高低之间的关系。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的引入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也为中国很多贸易现象提供了新解释。在改进国际贸易产品质量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有望对贸易模式、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提供更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11.
异质性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定,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到微观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分别从转移动因和转移路径两个方面解释了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国际转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不同贸易理论对企业国际转移的研究路径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研究假定、方法及结论,并试图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异质性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的假定,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到微观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分别从转移动因和转移路径两个方面解释了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国际转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不同贸易理论对企业国际转移的研究路径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和评析了相关研究假定、方法及结论,并试图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首先对促使该理论诞生的实证挑战从企业的选择性出口、市场进入成本、资源再分配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然后指出该理论发展的两条脉络和各自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从平均生产率和贸易利得两个角度阐述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二者最大的差别便在于对边际生产成本的处理上,前者以边际成本的异质性替代企业的异质性,后者则忽略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同时,针对国内学者的一些认识,本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新新贸易理论综述、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新新贸易理论是在评判的继承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异质性企业模型和内生边界模型两个理论分支,以此解释了异质性因素和组织制度对企业贸易模式的影响,本文对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出口与生产率增长关系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视角关注出口与生产率的增长是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从出口与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出口与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理论的最新进展三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出口与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对“出口中学习”和“自我选择”两个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出口与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在动态产业模型、静态李嘉图模型和静态单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该领域最新的进展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角度展开:出口还是FDI,非对称国家下的出口和生产率,空间集聚与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新新贸易理论将企业异质性成功的引入到国际贸易模型中,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贸易的发生及影响,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研究的新领域.梅里兹模型确立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并迅速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热点,围绕着梅里兹模型,产生了一批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研究成果,从而完善了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梅里兹模型的基本框架,并以Kalina Manova的信贷约束模型为延伸,进一步探讨了企业进出口的理性选择和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异质性消费者与异质性厂商的异质性匹配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诱致贸易活动产生,基于消费者异质性假定与厂商异质性假定所构建的异质性匹配内生贸易模型,是在新贸易理论与新新贸易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拓展和研究新范式引入的逻辑起点。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在消费者异质性与厂商异质性假定条件下构建国内国际均衡模型,从异质性消费者与异质性厂商的异质性匹配角度对贸易活动进行内生性解释,把产业内贸易与跨国公司内贸易纳入到统一的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之中,基于贸易理论新范式对跨国公司产生、产业内贸易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企业跨国投资、企业跨国并购与合并、跨国企业贸易联盟的形成进行内生解释,把一个异质性匹配新范式引入贸易理论研究并对当代主流贸易理论进行新拓展。  相似文献   

18.
吕大国  耿强  简泽  卢任 《经济研究》2019,54(2):36-53
为什么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规模差异(集聚力)和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散力)的理论模型,对忽视分散力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和生产率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导致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分类集聚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差异,而非市场规模差异。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低生产率企业首先向外迁移,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东部地区的高生产率企业也会向外迁移,生产率差距将开始缩小。随后,本文使用大规模微观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付建 《经济问题》2012,(2):4-7,11
引入比较优势理念分析贸易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构成企业异质性视野下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的机理。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并通过企业微观数据和行业层面数据对此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引入比较优势理念分析贸易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构成企业异质性视野下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的机理。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并通过企业微观数据和行业层面数据对此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