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通过设定CP模型对城乡关系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推动城乡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本地市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生活成本效应、拥挤成本效应和市场一体化效应等五大因素.其中,前三个效应对城乡关系产生负向作用,后两个效应产生的正向作用.五大效应交互影响,促进了城乡关系从分割逐步走向协调,进而走向城乡融合.使用四川省县域经济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与理论模型的结果相吻合,同时认为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发展前期,即城乡关系曲线的左侧,也就是城镇化加速期.根据这一结果,提出积极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构建完备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23,(12):65-70
通过梳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在产业、要素、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坚持和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走多元化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整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年猛 《经济学家》2020,(8):70-7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发生演变,历经由"分割"到"统筹"、"一体化"再到"融合"的过程。尤其是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城乡关系不断被重塑,新型城乡关系逐步被确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渐被完善,中国城乡开始步入协调发展时期。但依然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农村"病"等问题制约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乡一体化治理、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农村适度偏向政策体系等建议,为城乡融合之路的顺畅通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冯雷 《广东经济》2010,(9):50-54
城乡一体化,也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与乡村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并且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上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有丰富的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经典作家非常系统地阐述了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动力论)、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条件(条件论)、城乡统筹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论)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实现论)。  相似文献   

7.
在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并对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从目标取向、基本要求、具体体现、必然选择、时代特色等几个方面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理念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辩证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遵循着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从逻辑上看,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应用,是人民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结晶。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前者处于理念高度,具有思想引领性;后者处于区域协调层面,具有实践针对性,新发展理念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设定了发展目标、明晰了方法论。从路径上看,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机制创新,加强生态融合建设,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开放发展,推动实现城乡的协调与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角整合度不够、机制机理解析不深、新趋势关注不足与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多尺度/多类型地域空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双碳”与城乡融合发展关联等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依次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融合三个阶段,这是中国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和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城乡发展带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国内理论界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长期探索;在中央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方针指导下,国内各地区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精神和推广价值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雏形。  相似文献   

11.
张垒磊  闫晨 《新经济》2022,(11):84-89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构成一个国家的一体两面,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人口流向城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基于此,文章在县域层面探讨城乡融合发展,运用土地租税理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城乡联系的紧密性,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走好“共同”之路,而城乡融合是重要发力点。文章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对城乡融合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并借助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考察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就空间分布而言,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现象,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现象。未来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生态—经济融合为驱动、因地制宜盘活要素资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演化:文献与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勇 《经济问题》2005,(7):48-50
城乡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强调城市工业化、注重农业与农村改造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主张的变迁。系统地回顾、分析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演化文献,对促进中国城乡关系的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在不同城乡关系框架下,对工农关系的调整成效也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城乡不平等关系、以及旧制度路径依赖,都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有阻碍作用和制约性。解决"三农"问题,要立足于城乡关系演进框架,既要破除长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制度路径依赖,又要逐步改变和破除二元分割的城乡关系,使城市资源可以流动到农村,真正支持农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正面考虑要求商业银行给"三农"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更要考虑如何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非农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经,而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河北省的城镇化率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市规模普遍不大,建制镇镇区吸纳能力差,农村流出的人口主要流向县城及以上城市。河北省相当数量的建制镇存在没有规划、基础设施薄弱、体制创新滞后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推进城镇体制创新,完善镇级财政;重视建制镇和城镇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居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加强镇企合作,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7.
18.
《经济师》2019,(12)
山西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文化力不容忽视,文化结构的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从不同角度促进着山西城乡关系的融合。观念障碍、制度因素、城乡文化二元对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成为山西城乡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设计城乡融合发展中文化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路径,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接受文化的渠道;创新制度建设,基于城乡融合视角整体引领;合理优化人才梯队,引领和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品质四个方面得出山西城乡融合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