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14年年中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使许多产油国面临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这在给产油国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促使其进一步发展非石油行业并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分析人士认为,低油价短期内会对产油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则会加速其产业多元化转型,从而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低油价制约经济发展国际油价长期低迷,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各成员国收入锐减,经济增  相似文献   

2.
石油供需的弹性特点决定了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存在高油价均衡与低油价均衡交替出现的现象。经济发展增速低于预期往往会带来国际油价从高位均衡向低位均衡转变,近年世界经济发展变动预示着国际油价已进入低位均衡阶段。在低油价均衡下,近年来很多重要的产油国都已出现十分严重的政府财政危机。出于维持国家财政平衡的需求,产油国往往会采取竞争性的生产政策,可能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在石油投资机会增多的同时,投资风险会提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石油企业应当着力控制石油投资成本,在把握海外有利的投资机会的同时,高度重视和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3.
高油价均衡下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0):16-20,106,107
石油产权转移改变了国际油价的长周期波动,也使国际油价在新世纪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高油价均衡时期。在高油价均衡下,中东部分产油国根据国际能源环境的新变化调整了本国的石油政策。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未来"走出去"的难度将会不断增大,但如能把握中东产油国石油政策调整的机会,双方仍可在石油上下游领域找到许多合作空间。中东地区局势错综复杂,中国石油企业在与中东产油国开展合作时,应加强对中东地缘政治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1986年石油价格战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次"反向石油危机"。这次"反向石油危机"并非沙特阿拉伯及欧佩克增产所致,而是由需求危机所引发。实际上,沙特阿拉伯与欧佩克增产早在1985年四季度就已调整到位,而在1986年,沙特阿拉伯或欧佩克的产量调整与国际油价变化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据1986年价格战期间产油国的表现判断,在当前极端市场环境下,产油国集体被动减产不可避免,但在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下,"欧佩克+"减产必然缺乏纪律性,边际油田退出以及需求回暖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会很快被产油国增产所填补。除非石油需求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否则产油国的竞争性行为将会把国际油价长期压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试析新一轮美伊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炎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10):12-14
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控制世界石油资源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自身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随着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崛起及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中东的战略地位对美国控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性已更加突出,通过在巴格达扶值植亲美政权,美国可以消除伊拉克凭借地区强国地位控制中东石油的隐患,增加世界原油供给,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并为美国石油公司开采伊拉克石油提供优先权,因此,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势在必行,预计对伊实施军事打击的时机可能会选择在今年冬天。战争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冲高至35美元/桶以上。但是,一旦开战,中东其他产油国将增加产量以弥补伊拉克所减少的石油供应量,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储备也会对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缓解作用,因此预计油价很快会降至30美元/桶以下,美伊战争后,急需建设资金的伊拉克新政府会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加大石油出口量,届时国际油价可能大幅走低。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转向导致大宗商品市场进入熊市、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由偏紧转为宽松、金融市场监管加强、美元进入升值周期、产油国动荡对油价的影响变弱、政治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增强,这六大因素引发国际油价2014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下跌,并将对国际油价走势形成长期利空;同时,欧佩克财政预算价格和非常规石油的边际生产成本又将对未来油价形成支撑,决定了国际油价的下行空间有限.国际石油市场或已进入新常态.综合考虑因素分析和模型测算的结果,预计未来几年油价将维持相对低位.  相似文献   

7.
国际油价:当前特点未来走势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和 《中国石化》2003,(5):8-11
近几年来,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进而在高位振荡,已对世界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并为世人所关注。分析当前国际油价的特点、波动原因及今后走势,对我们制定必要的对策,做好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对近几年影响国际油价的诸多因素分析可见:●供求关系仍是决定市场油价走势的主导和基本的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变化已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欧佩克的油价政策走向和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的出口变化情况已成为直接影响油价的调控因素。●市场心理的变化、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对油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作为拥有世界半数以上超大型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的国家,对世界能源市场及油价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石油美元指产油国出口石油带来的美元收入。2004-2006年,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幅度较大,几番油价上浮,使得1.2万亿美元从石油消费国流进石油出口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拉美产油国通过加大石油工业的投资,努力吸引外资,解除国有石油公司对石油的垄断,加速石油部门的民营化,吸收国外的勘探与生产技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及加强本地区的合作等,使本国石油工业迈上了新台阶。然而,近年来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也给拉美产油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拉美产油国出口收入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影响了它们对石油业的投资和石油产量的增加。与此同时,拉美石油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严重问题,有待于今后解决。随着世界经济的转暖、油价的回升,拉美产油国的石油业将在本地区和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油价:原因透视及走势前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虽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原油需求量增大,但是由于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继续增长,欧佩克的实际产量也比较大,所以国际市场石油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不至于支撑持续的高油价。造成2003年底以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原因除经济增长因素外,主要有:美元贬值促使欧佩克减产保价;美国战略储备增加、消费国石油库存较低;个别区域和个别品种(美国汽油)的供需矛盾突出;(5)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恐怖溢价;(6)“储量枯竭论”重新抬头引发恐惧心理;(7)投机基金的炒作加大了油价上涨的压力。2004年下半年,促使油价坚挺的因素将依然存在,主要是石油需求继续增加、伊拉克产量不确定性很大、其他产油国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等。但是某些因素可能发生逆转,特别是欧佩克国家增产、投机资金获利回吐和中国经济的降温,都可能促成国际石油价格回落。预计在经历了今年的高油价之后,2005年石油需求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总体看,2005年的油价将比2004年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1.
汪巍 《中国石化》2009,(10):59-61
东南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在国际市场油价在70美元/桶左右浮动的形势下,东南亚产油国加快了石油生产步伐。  相似文献   

12.
主要产油国和消费国的石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佩克的石油发展战略及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维护成员国石油利益,欧佩克在不同阶段实行了不同的油价政策。90年代,特别是最近两年,交替实行了“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政策。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美国继续力求在国际石油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加大对欧佩克产油国的压力,同时启用战略石油储备,加快能源多元化,减少对欧佩克的依赖。欧盟各国政府在高价油冲击下加强了联合行动。日本则因超前制定了能源安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因而在油价高涨期间受到的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3.
6月上旬,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减缓,与此相伴,美国石油需求量增长下降,汽油库存充足。国际油价因此持续下跌。由此有人对美国经济前景信心不足,进而对美国石油需求前景感到悲观,甚至断言国际油价在下半年将因此呈下跌趋势。而本文认为,在2002下半年美国经济将带动国际油价攀升。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费量每天达2000万桶,占全球1/4,其中一半以上依赖进口。因此,美国经济的走势对国际油价有决定性影响。进入200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投资不振、就业不足与较高的石油价格这三大障碍,使…  相似文献   

14.
本轮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油价上涨不同,本轮油价上涨是由需求拉动的,呈现自发性、长期向上趋势、短期波动频繁以及真实上涨幅度低于名义上涨幅度的特征.本轮油价上涨基本不会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以东南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成为本轮油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尽管中东产油国是本轮油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但这些国家短期内不会、也没有能力增加石油供应.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应对油价上涨的对策经验,结合本轮油价上涨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从长期、中期和短期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油价波动长周期现象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国际油价145年的变动过程中,存在着高油价均衡和低油价均衡相互交替的长周期变动.在讨论克鲁格曼多重均衡理论基础上,以长期市场供求关系演变解释了国际油价波动长周期现象.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长周期、阶段性特征和与之相关的石油生产成本结构、特殊的石油长期供给曲线、高油价稳定预期对勘探开发投资的刺激是形成国际油价长周期波动的主导力量.持续高油价将促进石油利用模式升级,从而影响石油的长期需求,这也是促使高油价均衡向低油价均衡转换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石油资源的耗竭性特点对国际油价的决定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供给和需求对长期高油价的反应使得石油投资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长,石油消费模式不断向更高效率演进.若油价波动的长周期规律存在,则目前正处于第六个长周期波动的高油价的上升阶段,本轮最高油价上升到100美元/桶以上是可以预期的.即使当前大幅增加石油投资,高油价时期仍可能持续8~10年.  相似文献   

16.
财政盈亏平衡价格因能直观地反映石油出口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常被用来分析一国的经济和政治走向.一种典型的观点认为,一旦市场油价跌破财政盈亏平衡线,石油输出国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政府因此会减少供给使油价处于盈亏平衡油价以上.然而,自2014年油价大幅下跌后,上述判断并没有得到现实的印证.在分析产油国供给行为和预测油价走势时,需将盈亏平衡油价与外汇储备、汇率变化、财政政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巴以冲突、美伊冲突、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政策走向及2002上美国经济的走势,是对近期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巴以冲突因难以引发新的阿以战争,不会影响世界石油的实际供应量;美伊冲突必将使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巩慌状态,但目前石油剩余生产能力是伊拉克所产原油的的数倍,由此而产生的国际油价波动很快就会回复;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的限制出口协议只能在短期内对国际油价起支撑作用,油价的走高必然会促使俄罗斯增加石油出口,导致油价下滑;美国的经济增长必将带动全球的经济增长,从而拉动原油价格走高。总体来说,2002年国际油价呈攀升趋势,其平均水平可能升至或超过每桶25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正面临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重组,其突出表现是美国的独霸地位正面临挑战.在供应方面,欧佩克的影响力下降,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地位逐渐上升.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冲高,产油国希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分配,"石油民族主义"抬头,国际能源市场主导权正在从跨国公司向产油国转移.全球产油国的国有化浪潮使跨国石油公司拥有的世界石油资源不足7%,难以将手中资金投向勘探和生产.世界各地建立新的石油交易所的计划不断推出,使西方一统天下的石油定价权面临冲击.一些国家放弃石油交易美元计价制,美元的地位正在经历剧变.在国际石油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国际天然气市场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国际能源秩序的变化将对每个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如何洞察这种深刻变化并做出科学决策,是保障能源安全、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9.
拉美地区是世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天然气储量位居美洲前茅,其中委内瑞拉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八位。过去,由于拉美产油国对天然气工业重视不够,致使天然气产量长期徘徊不前。近年来,为了应付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和石油资源减少等不利因素的挑战,拉美产油国纷纷发展天然气工业,增加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它们大幅增加对天然气工业的投资,加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高产量,扩大出口。同时,还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吸引外国投资,与外国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气田和修建输气管道。在有力措施的推动下,拉美国家不断发现新气田,天然气产量不断上升,天然气工业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生产能力及其与油价走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世界上有50多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它们以不足1/4的储量生产着占世界年产最近60%的石油,其石油资源整体上处于超强开发状态。高成本的非欧佩克石油先于低成本的欧佩克(中东)石油而得到开发,这一反常局面是七八十年代高油价期的产物。非欧佩克生产能力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际油价的周期性波动,其其对油价的影响只是一种有限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