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已显现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面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之策。同时,作者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今后区域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国如何参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应该说,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被"逼"出来的。近年来,温州从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基地转向"问题"之都。去年欧债危机负面影响波及全球,温州是中国内地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29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朱一平博士指出,欧债危机现在处于关键阶段,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能否承担危机救助责任存在疑问,同时欧洲央行内部对于危机救助存在着意见分歧。目前来看,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走共同财政政策的道路,发行统一的欧元债券。鉴于目前欧债发展态势,建议中国增加从欧洲的进口,同时增加对欧直接投资,并在欧盟推出统一欧元债券基础上,增持欧债。  相似文献   

4.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蔓延至整个欧洲。2012年1月标普下调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全球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欧债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研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希望为我国与欧盟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债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海啸影响甚广,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影响巨大。在我国经济企稳回升、银行信贷较为宽松的情况下,研究美国次债危机和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应该从美国次债危机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2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欧洲债务危机前景与解决方案"。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Dirk Moens)指出,稳定的融资渠道、有效的控制体制、积极的政策措施是破解欧债危机的三大关键点;中国应当与欧洲国家通力合作,转欧债之"危"为中欧共同发展之"机"。  相似文献   

7.
张磊 《资本市场》2012,(9):72-74
<正>新兴经济体下半年摆脱通胀魔咒,政策放松空间重新到来。外部环境的改善将给国内实体经济复苏带来产业链的突破。全球经济处在金融去杠杆和金融再杠杆的切换期。经历了"次贷"危机后政府杠杆对民间杠杆的替代,金融伸缩对全球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修复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效应逐步由负转正。欧债危机最紧张时刻——偿债能力危机——2011年四季度已过,欧债风险将以时间换空间方式逐步缓释,欧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负冲击效应下半年将极大减弱。美国经济继续延续复苏,消费和投资有望在低通胀、低利率刺激下,三、四季度继续发力,房地产复苏将带动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几十年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易发性和传染性目益明显的金融危机时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两次石油危机、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以及2011年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危机的爆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发生机制越来越表现出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高伟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61-262
本文通过欧债危机导致的一系列的对于全球经济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宏观分析,针对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欧债危机对我国产生的经济影响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区域货币合作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人们对东亚能否继续进行货币合作产生了疑问,有必要结合欧债危机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的视角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文章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经济结构冲击对称性视角,对东亚10个经济体之间的冲击相关系数、冲击规模与调整速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东亚区域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对称性,具有双边和次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同时文章提出东亚区域未来货币合作的形式、实现路径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回顾匆匆过去的2011,留下多少"危机"悠悠:从国际上来看,"欧债危机"使得多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全球经济不景气;从国内来看,"温债危机"使得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国内外经济的综合影响,使得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全球金融形势及市场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欧债危机由重债小国蔓延至重债大国,主权债务问题仍是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最大风险;二是"保增长"重归政策主基调,出现全球流动性过剩、信贷紧缩与美元短缺并存局面;三是全球资本流动不稳定性加剧,新兴经济体流动整体"由进转出";四是国际金融市场经历阶段性剧烈震荡,但风险敞口逐步收敛。展望2013年,美财政悬崖风险、主权债务融资风险,以及新兴经济体尾部风险会左右全球金融市场走势,国际金融格局可能出现主权债务货币化,全球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流动分化,以及全球金融市场"钝化"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声音     
《资本市场》2011,(12):12-12
欧债危机并不是没有出头之日,2至3年之后可以得到解决。——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CEO雷格林  相似文献   

14.
在延绵不绝的欧债危机阴霾中,世界经济迎来了2012年。欧洲经济不断面临新的危机,美国经济尚处于从雷曼冲击恢复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能否冲过重重难关,步入稳步复苏的轨道?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投资也将出现减速,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稳中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大宗商品价格形势与影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经济师陈克新认为,2012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先扬后抑的原因:一是欧债危机引发外需急剧萎缩;二是此前宏观调控对欧债危机的负面冲击估计不足,紧缩力度过大。从中长期看,大宗商品价格还将呈现向上趋势,只是暂时因欧债危机和经济减速被抑制。  相似文献   

16.
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同步减速的共同影响,全球贸易持续疲软,亚洲供应链终于感受到来自于欧债危机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亚洲区内贸易变得比以往更加急迫和重要。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12年经合组织34个成员出口额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欧债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8月份以来,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之后,全球流动性再次泛滥,中国经济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花旗报告显示,自QE3推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资本开始从发达国家大举流向新兴市场,中国(以香港地区为代表)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资本,而持续资本流出地则以北美为主,北美占到全球资本流出总量的90%以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国则吸引了其中80%以上的资金.此外报告也显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2,(10):7
1、欧债危机持续三年拉低欧企估值欧债危机持续3年,欧元区火烧连营,全球经济复苏遇阻,金融市场动荡不已。目前,欧元区经济已陷入温和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欧元区2012年经济增长率降至负0.4%。据总部设在德国的贝塔斯曼基金会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希腊最终破产并退出欧元区,其所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理论来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的危机传染路径问题。在研究中采用t-GARCH (1,1)模型拟合各个金融市场的股指日收益率,以条件Copula分析两次危机下中国大陆股市与美国股市、英国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香港股市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将危机传染到香港股票市场,再由香港股票市场传染其他亚洲股票市场。而在欧债危机期间英国股票市场分别直接传染美国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再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对其他亚洲股票市场传染。两次危机下香港股票市场均是亚洲股票市场受到危机传染的媒介,因此我国在制定防范金融危机传染政策时应考虑对香港股票市场的控制,在传播层面上控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传染,减少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个对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本文通过分析欧债危机的起因及其演变过程,揭示了欧债危机影响的长期性、全面性、深刻性.接着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入手,分析欧债危机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发展前景,进而提出了欧债危机影响下中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