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经济研究》2003,(4):50-53
亚洲的稻米生产和消费约占全球的90%,因此稻米是亚洲最重要的粮食品种。除了在一些主要消费国,稻米在膳食结构中比例有所下降外,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食用稻米,同时随着全球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稻米的贸易达到了历史最  相似文献   

2.
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存在悖离,制约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农产品生产的进程。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构建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2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其交互项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以及农户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在上述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的悖离,而主观规范的影响则相反;(2)行为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在影响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3)土地细碎化程度在行为态度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4)生产专业化水平在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负向调节效应,在主观规范对农户生态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限定和保护国家必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行业的发展。适当限定云南的粮食生产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在现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优质粮的种植面积,继续调整粮、经、饲比重,扩大饲料粮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引导优质稻米种植地的农民扩大种植规模。我省食用玉米、小麦等旱作粮在品质、品种、适生地、成本等多方面难以与我国北方和加拿大、美国等产粮大国在市场上抗衡,  相似文献   

4.
优质化是早稻生产的主攻方向○王海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发展较快,1996年总产达到353.3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在总量增加的同时,由于稻米尤其是早米食用品质差,销路不畅,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生产的更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乡村中国纪事——集体化和改革的微观历程》一书,由学者李怀印编著。这本书不仅探究了农民个体的行为模式,关注了集体化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遗存对改革时代新发展的影响,还突出了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对村民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本书作者做了大量调查与查阅,其中还包括村民的口述历史,通过展现江苏省东台市秦村的改革历程,从微观角度描述了处在集体化和改革中的中国乡村,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农村集体化和改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优质稻米食味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碾米、外观、食味、营养等4个方面分析中国北方优质稻米品质的基本情况,并对北方优质稻米品种的品质进行比较和分析.阐述优质稻米品种及影响食味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谷物类粮食主要是稻米、小麦、玉米。在粮食短缺时,不论是稻米、小麦还是玉米,都是直接食用,通常还把大米、面粉(小麦粉)称之为细粮,玉米为粗粮。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改善,谷物类粮食分类使用的走势日趋明显,即玉米饲料化、工业化,面粉多用于早点、糕点等方便食品,大米直接食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据2004年我国粮食消费的调查统计,城乡居民口粮中,大米占59.4%,小麦占  相似文献   

8.
粮食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不长、精深加工不够的观点屡屡见诸报端,频繁出现在领导讲话中、企业座谈会时。笔者认为,有史以来,稻米主产区的人们习惯直接食用稻谷脱壳后的大米,只要求在大米加工时出糙精度高一点,煮熟后的饭口感好一点就行了。同时,人们也因此在烹饪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如蒸饭锅、高压锅、电饭煲的使用等。这种饮食来源、饮食方式、饮食习惯和中式饮食文化固化于心,很难改变,也无需改变。稻谷以稻米的原生形态进入消费市场,现身大众餐桌,主要是由稻米的可直接食用性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规模农户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意愿及形成机制开展研究,对于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规范激活理论(NAM)的整合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江苏省1 228份规模农户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感知行为控制和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两个变量对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且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还可通过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生产意愿;(2)个人规范不仅可以被结果意识直接激活,还可通过责任归属的中介效应被间接激活;(3)规模农户在考虑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时,出于成本—收益的“利己”动机要高于出于道德义务感的“利他”动机;(4)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感知行为控制和个人规范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影响效应逐渐增强。[结论]要兼顾“利己”和“利他”两个维度,发挥规模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知、个人规范的积极作用,激发规模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意愿,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水稻生产方式对甲烷、氧化亚氮等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容忽视。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促进稻农参与水稻低碳生产,正是破解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湖北省102户稻农的深度访谈资料,应用扎根理论探究了影响稻农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采取低碳生产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低碳生产态度、行为效能感知、生产实施成本、社会环境因素4个主范畴通过不同的路径对稻农低碳生产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低碳生产态度、行为效能感知作为前置驱动要素,决定了稻农的低碳生产意愿,进而影响其低碳生产行为;生产实施成本与社会环境因素作为情境调节要素,调节着"意愿→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意愿—情境—行为"整合模型,从微观层面以自下而上的分析框架试图拓展对稻农低碳生产行为影响机理的理论研究,以期为政府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推进水稻低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其中以浙汀绍兴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其中以浙江绍兴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神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3.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其中以浙江绍兴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黑龙江省稻米主产区五常、宁安、桦川、方正4个县市325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采纳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农户的年龄、采纳质量安全技术的预期收益、组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稻农接受培训情况、稻农的文化水平、农户对生产质量安全稻米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质等因素,建议籼稻碾减率控制在8%~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地理标志使用地区,农产品质量普遍较高,农户安全生产表现较好,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陕西"洛川苹果"地理标志的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地理标志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意向,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2)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分别对地理标志认知和行为意向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最强的路径是"地理标志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结论]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一方面直接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最后从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户3个层面提出提升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与加强农户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封建王朝向农民征收地租和田赋,主要采取征收实物的方法,而且都城大多建都于茫茫的西北和东北地带。都城附近地区所产粮食又远远不能满足京城所需。因此把其他地区征集的粮食调运京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漕粮运输既是封建帝王、皇室贵族、政府官僚之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又是驻扎在每个封建王朝京城内外几十万卫戍部队口粮供应的运输。另外,一部分漕米还用于救灾和治理黄河、运河的民工需要。漕粮的产地,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稻米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其品质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重点问题。分析水稻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如何提升稻米品质,希望为高品质水稻的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1建立从消费角度判别水稻优质与否的认识机制。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优质稻是指食用稻,而对特用和专用优质稻存在较少的认识。事实上,有些水稻品种在生产上统计为优质稻,而在消费上未被认为是优质米;而有些水稻品种在生产上不被认为是优质稻,而其稻谷在工业和行业消费上却是好原料,这样的水稻也应视为优质稻。因此,判定优质稻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此种稻谷(或稻米)的消费用途,也就是说,优质水稻不仅要在生产领域得到认可,更重要的是在消费领域得到认可。2发展以广大农民食用消费为主体的大众化优质米生产。我国广大农民由于…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我国南方粳稻生产第一大省,"苏米"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畅销沪、浙、闽、粤等省(市),历来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粮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由传统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稻米品质、品牌,稻米需求侧的变化倒逼水稻生产"转方式、调结构",亟待深化"苏米"供给侧结构调整。此外,近年来东北大米以及国外进口优质中高端大米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对传统"苏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