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化方法和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体系,已渗透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年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和评选,唤起了人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关注,其保护与传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研究试图探析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现状的梳理,结合相关领域的实践,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三个层面的应用前景,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农业文化遗产个体或系统的数字化,如建立数字化保存、展示与传播应用;研究方法的数字化,如利用数字化方法辅助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定量化、可视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正各省(区、市)农业农村厅(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为增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司委托中国农村杂志社所属农产品市场周刊开设《农遗良品》专栏,集中展示推介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优质农产品,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传播。这是中央媒体首次以专栏形式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的系统性展示推介,必将对促进遗产地农耕文化传承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3.
<正>各省(区、市)农业农村厅(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为增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司委托中国农村杂志社所属农产品市场周刊开设《农遗良品》专栏,集中展示推介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优质农产品,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传播。这是中央媒体首次以专栏形式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的系统性展示推介,必将对促进遗产地农耕文化传承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对中国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工作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八字宪法"的全面认识和利用,还需"升级换代"和"与时俱进"。此前对"八字宪法"中"水"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水量,但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温"疏于关照。而在所有的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温"调控技术不容忽视,各民族都有相应的技术体系对其加以支撑。因而,需将"水温"调控技术纳入今后农业文化遗产技术评价框架,并将其付诸实践,才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正确推广和运用,也更有利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凝结成果,是民族的珍贵财富。有效地对丰厚文化遗存进行保护性的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提炼可应用到产业化相应领域中的黑龙江省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通过对其改良或再设计创新,探索将其应用到产业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可持续性发展新路径,从而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与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其影响和成效不断扩大,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和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农业部决定组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2014年1月16日,农业部专门召  相似文献   

7.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12,(2):119-129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始终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纷纷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提出了不同见解,但始终未能形成共识。本文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发展演进的系统梳理,和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保护对象扩展过程的考察,澄清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这个问题;并从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两方面探讨了"怎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让农耕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其时代价值。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农耕文化遗产,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做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3月25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在成立仪式上指出,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填补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在农业领域的空白,而且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利用中传承和保护。为加强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农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山西阳城蚕桑文化系统等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包括20个新增项目和1个扩展项目。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近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结果揭晓,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王思明教授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喜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是首次对江苏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全面、深入的专项调查研究,填补了江苏省在此类领域的空白。该研究成果为江苏省各级政府和农业、文化等领域管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形成的,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自2013年至今,江苏省已有8项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的高邮湖,环境优美,物产丰富,“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生态系统”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为例研究其生态系统的要素构建,对于深挖各地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以及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我国各族人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曾经创造过许多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中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受阻,并不说明它们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说明它们技术系统落后,而是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导致的结果。研究表明,历史上一度消失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当代依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探讨这些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并对它们进行创新利用,对我国当下的生态建设、精准扶贫和粮食安全都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GIS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文化遗产对资源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发掘与动态保护过程中需要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决策服务的支持。该文运用文献研究与资源整理的方法,概要地综述了GIS技术在农业研究中和历史/文化地理领域里的应用,其中GIS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资源管理和区划为主的宏观应用、以估产和灾害管理为主的中观应用和在精确农业中3S结合的微观应用;GIS在历史/文化地理领域应用按其功能划分为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3类。结合目前GIS在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明确了GIS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空间信息测算与资源评估、复杂信息空间分析、可视化与专题图绘制,以及遗产地保护规划辅助功能等5个方面。最后通过分析GIS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制约、技术门槛、资金限制等因素,对GIS广泛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探讨。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数量化、信息化重要研究方法的GIS,在未来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必然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与丝绸之路联系起来,旨在揭示古代丝绸之路与农业文化传播的关系。本文重点对草原丝路的远古农业交流、西南丝路的茶马古道、沙漠丝路的农业交流、海上丝路的农业物种传播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农业文化传播者等五个部分进行阐述。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为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历史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约有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数量和覆盖类型上均居世界之首。近20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如何挖掘、保护及传承非遗,并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体系,为唤醒当代人传承非遗、激活非遗创造力奠定了重要基础。《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关系到乡村振兴全局,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以及我国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农业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研究和保护成果也逐渐增多起来。南京农业大学等一些大学开始招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生,并开设了相关课程,"农业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呼之欲出。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李明副教授和王思明教授最新撰写的《农业文化遗产学》又呱呱  相似文献   

18.
卢勇  任思博 《中国农史》2022,(2):136-148
当前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高、主体性缺位、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元宇宙的出现带动了新型数字化社会生活空间的成型与升级,其所产生的通证经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核心要素的保护传承、各主体体验感的增强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领域有着无限潜力。本文通过界定与解读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内涵,试图探寻一条保护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新路,并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与制度层面对其实施推进、战略布局等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发现:在未来,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获益”的模式构建农遗元宇宙,促进三方共同发展。但是,在具体实际应用中,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推行也要注意技术载体实现、人才队伍建设、虚拟冲击防控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文化是中华文明立足之根基。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简称GIAHS),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世代传承的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技术体系和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入选。北有吉林和龙的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南有广东海珠的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西有西藏乃东的青稞种植系统,东有山东莱阳的古梨树群系统……至此,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