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养老保险是应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贫困问题的核心制度安排。文章基于2011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可促进金融资产与耐用消费品资产的累积,发挥减贫效应,但其抑制了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资产的减贫作用,未能影响到生产性资产的减贫作用;养老保险强化了教育人力资本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但其通过减轻医疗支出负担、提高老人健康人力资本而改善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农村养老保险对人口结构最完善的联合家庭减贫效果最有效,空巢老年家庭次之;相较于中低龄老人家庭,养老保险改善高龄老人家庭贫困的效果不佳;家庭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减贫效应越好。  相似文献   

2.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能游离于国家经济大环境之外,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西部地区来看,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发展的主动,必须要充分利用、挖掘、提升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这有利于从整体上增强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一、西部地区从比较优势出发构筑竞争优势的必要性有比较优势不一定真正有竞争优势,但有比较优势有利于培育、创造出竞争优势。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争取在国际国内分工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必须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区…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发挥西部的比较经济优势。发挥比较经济优势则需要依赖于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在政策导向上应以培育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为主,促进西部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上,经济增长与公共支出是解决城市贫困的两大路径。经济增长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方式,公共支出追求直接的减贫目标。我国1997~2009年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公共支出增长率与城市贫困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减贫效应为负,其中,教育、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贡献各不相同;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的减贫效应。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收入增长,有效减少贫困。普惠金融是一种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鼓励发展普惠金融,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深入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并结合甘肃省农村的贫困现状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提高普惠金融减贫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人口增长过快,生态压力沉重。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西部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现有人口政策的民族差异使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而且还导致了生态破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目前农村贫困人口90%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来看,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扭转。  相似文献   

7.
财政投入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减贫手段。本文使用2007—2013年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主要研究财政支出减贫效应的结构性差异、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利事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减贫效应显著,而医疗卫生支出的减贫效应不显著。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各项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不尽相同,空间差异明显,其空间相关性也不一致。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的减贫效应最大,中部地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而农林水利事务支出的减贫效应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非常显著。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一是要根据各区域的情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减贫效应;二是要采取加大投入和改善外部条件相结合的方式,增大各项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三是要加强区域之间的政策协调和行动协同,积极促进财政支出减贫效应的空间外溢作用,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司》2000,(6)
据《成都晚报》讯,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观念的解放,只有转变观念,才有机制的转换,才能真正发挥出西部的优势。这是近日在成都市召开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国际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的共识。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教授,在这次论坛会上将自己的演讲题鲜明地定为《开发西部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他指出,西部有很多比较优势,要让这些优势发挥出采,必须转变观念;解放观念。从企业是西部开发的主体、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产业升级,到非公有经济的作用、农村市场的启动、资源优势的发挥,厉教授以主动的例子、借古…  相似文献   

9.
观点快递     
《企业经济》2003,(10):1-1
■胡鞍钢提出西部发展富民、减贫、绿色三大目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明显加剧。解决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失衡”问题,不仅是西部各省份的共同呼声,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但西部地区应如何制定战略目标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望》上撰文提出,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富民、减贫、绿色”。西部发展属于“输血型”。但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家投资也不是“免费的午餐”,财政转移支付是用来给西部人民提供公共…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整个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西部开发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最佳的合力切入点,更要考虑西部地区如何与东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相结合.选择适当项目,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指导下,同西部地区进行紧密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以西部开发契机,推进东部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是当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减少和消除贫困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战略目标。老挝改革开放来经济发展迅速,但老挝贫困现状依然严峻,老挝的大规模减贫是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取得的。老挝仍然面临长期的反贫困任务,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扶贫体制和政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以保证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反贫困成就。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贫困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的农村贫困从本质上看属于自由、生存能力和生存发展机会这三方面匮乏的可行性能力贫困.我国传统的农村反贫困政策主要是以问题补缺为主导的公共治理,直接目标是为了解决生存方面的经济贫困,其发展内涵与价值意义显然不够充足.发展型社会政策属于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社会政策形势.对于我国的农村反贫困来说,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为我国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社会政策的新模式.本文以分析我国当前的农村贫困现状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农村反贫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薛新红  王忠诚 《价值工程》2021,40(21):191-193
直接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生产率机制、就业机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直接投资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增长,产生减贫效应的机理和渠道,并以几内亚、南非、尼日利亚、苏丹、阿尔及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六个非洲国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减贫效果.研究表明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农业部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7.7%,草地面积占3/5,水资源年均总量占全国的46.6%,加上丰富的光照资源,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农民人均收入也较低。1998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在农业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在农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计算并分解2001~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指数发现,一改以往下降趋势,各项贫困指数均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动态势;H指数和I指数是影响总体贫困状况的主要因素,且以H指数最为主要;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具有正向作用,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具体来说,贫困标准越高,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好;FGT指数α值越大,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弱。这些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较富裕的贫困人口,较穷的贫困人口很难直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贫困和减贫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而财政转移支付是贫困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主要阐述了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城镇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财政转移支付、经济开放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城镇化这六种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城镇贫困问题的解决影响巨大,其中经济增长对于城镇贫困影响最大,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9,(3):154-160
农村金融发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缓解贫困,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减贫目标。我国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金融,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意义重大。本文以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为例,选取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指标,利用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动态分析模型,分析江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对贫困减缓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对短期减贫效果不明显,但有明显缓解贫困的长期效果。最后提出,改变"漫灌式"扶贫,提高金融扶贫精准性、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贫困户的信贷门槛等完善农村金融扶贫政策、提升扶贫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这也是中国扶贫减贫实践伟大的四十年。四十年中,中国农村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7年底的3.1%,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辉煌篇章,在世界树立起了中国样板。  相似文献   

19.
胡明  权轻舟 《价值工程》2010,29(26):240-241
本文通过对安塞县近年来水土保持治理与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可得出水土保持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贫有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的成效与安塞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表明,近年来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将会有力的推动安塞县农业经济的长期增长,而且水土保持对提高农业生产总产值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能有力的缓解贫困,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