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合成橡胶主要生产商朗盛公司宣布,通过与俄罗斯生产商卤化聚合物公司(Halopolymer OJSC)签署分销协议,以拓展其在俄罗斯的氟弹性体业务。 朗盛公司将推出其Levatherm A品牌产品,在俄罗斯进行市场专业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日,韩泰轮胎与合成橡胶供应商朗盛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形成战略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旨在研发针对高性能轮胎的高等级合成橡胶与技术。在协议框架下,韩泰轮胎将与朗盛一起推动新型高性能合成橡胶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生产原料的品质与技术,从而使轮胎性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世界丁基及卤化丁基橡胶总产能已超过百万吨,达到109万吨/年,且只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4个国家拥有丁基橡胶生产技术。在国际市场上,Exxon公司和朗盛公司的丁基橡胶产品处于垄断地位,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而我国目前仅有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一家生产企业,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要  相似文献   

4.
《化工管理》2008,(7):5-5
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集团朗盛公司正在通过其在中国的首个并购项目,扩展无机颜料业务部在亚洲地区的业务。金卓化工有限公司曾是朗盛公司的合作伙伴,朗盛将并购其位于上海金山地区的两座氧化铁颜料生产设施,自2007年起朗盛就已租用了其中的一座。通过这一并购,朗盛住全球的无机颜料产能将提高5%。交易双方同意不公开此项交易的金额。  相似文献   

5.
材料生产商朗盛公司开发出新型聚酰胺(PA6)和聚酰胺66(PA66)特殊吹塑成型的零部件新产品,产品主要用于发动机空气管理系统比如送风管线、空气增压管和进风管线。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扩建装置的相继建成,2008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已超过200万吨/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由于需求萎缩,装置开工率降低,产量增加仅为1.5万吨,远远低于产能的增长。2009年,合成橡胶行业还将新增近40万吨的产能,且2008年新建产能会陆续释放,但需求却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因此将导致企业开工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世界石化工业缓慢复苏,乙烯装置平均开工率为84.9%,新增乙烯产能1169万吨/年。世界乙烯产量为12328万吨,供应增长大于需求增长。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裂解装置比例在上升。美国仍是最大的乙烯生产国,但产能下降。乙烯及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石化工业进入上升周期,公司利润大幅增加。合成树脂新增产能较多,导致开工率下降;合成纤维产量平稳增长,导致合成纤维原料供应增速较快;合成橡胶供应增长主要来自中国。中国新增乙烯产能304万吨/年,总产能达到1496万吨/年,乙烯产量为1420.5万吨,产能和产量均大幅增加;乙烯当量消费量为2987万吨,增长11.2%。合成树脂产量大幅增长,进口量下降,全年需求增幅已恢复正常水平。合成橡胶供需均快速增长。2011年世界石化工业处于周期的景气阶段;供应增长主要来自中东和亚洲;美国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产能继续增长。中国的乙烯和合成树脂新增能力较少,但消费增速都较快;合成橡胶供应量增加较多,而需求增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国家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内因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历史上以上游业务为主的国家石油公司(NOC)一直在加快发展炼油化工、市场销售等业务,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发展下游业务的根本动因在于保障国家石油需求安全,具体的内因包括:1)石油产业的自然属性和一体化经营的要求;2)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IOC)竞合的需要;3)构筑国家石油产业体系的需要.国家石油公司既可以立足国内,在资源地发展下游业务,也可以立足国外,在需求地发展下游.亚太、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前苏联地区是国家石油公司发展下游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国家石油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对石油市场的影响:1)与IOC之间日益激烈的产业链竞争,有利于打破国际石油市场垄断,创造新的产业进入和发展机会;2)有利于促进国际石油市场的力量平衡,最终实现国际油价的稳定;3)与IOC在新老产业链上实现竞争与合作.中国的石油企业应加强与NOC、IOC的互利合作,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朗盛公司宣布,朗盛将与东京材料株式会社(Tokyo Zairyo,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合作销售橡胶化学品。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朗盛橡胶产品在日本和亚洲其它地区的销售。  相似文献   

10.
余岭  杨烁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46-53,126
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NOC)资源优势非常明显.2011年,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国际油气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资源国NOC的公司收入普遍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资源国NOC重视上游产能建设,普遍制定了开发本国油气资源的多阶段计划;加快发展天然气,结合自身情况设立开发项目;在增加投资开发传统油气资源的同时开始注重非常规资源的开发;进一步重视发展下游业务、延伸产业链,注重培育高附加值业务和开展多样化的国际合作;资源国NOC在进一步加强与IOC合作的同时,与NOC之间的合作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11.
Bayer材料科学公司计划在德国Dormagen—Uerdingen地区新建一套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装置。新装置产能为300kt/a,将替代德国Dormagen和Brunsbüttel地区现有的TDI装置。Bayer公司2007年考虑在欧洲新建一套TDI装置,技术采用Bayer公司自主开发的新型气相光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日,朗盛公司宣布将把其橡胶化学品生产基地,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塞纳(Thane)迁至古吉拉特邦的吉哈加迪亚(Jhagadia),并将在两年后投入生产。朗盛离子交换树脂业务部在该地区新建的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厂也将同期落成。从2010年起,朗盛公司位于吉哈加迪亚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将开始为高速成长的印度轮胎市场提供橡胶化学品。朗盛公司是唯一一家在印度建有橡胶化学品和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厂的西方公司,为建设这一新的生产基地,该公司将总共投资约5000万欧元。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伴随汽车工业及石化工业的发展而崛起。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始于1958年重庆长寿化工厂第一套氯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以年均9%的增长率高速发展了40年,高分子聚合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现了丁苯、顺丁、丁基、乙丙、丁腈、氯丁、SBCs、异戊等八大合成橡胶品种的工业化生产,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合成橡胶工业体系,但从2012年开始出现了产能过剩、效益下滑。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开发橡胶新的应用领域,已成为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仕云  苏穗燕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9):22-27,103,104
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表现在:主营业务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油气产量继续下降;低迷的美国天然气价格影响各公司上游经营利润,但下游盈利差异明显;资本支出与上年基本持平,下游投资有所回升;各公司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资本负债率有所下降。从发展动向看,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仍然是各大石油公司的重中之重,进军新的油气领域成为一种趋势;剥离风险较大的上游业务,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致密油交易成为热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天然气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调整资产结构,增强下游业务的盈利性;继续谨慎介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国际大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当地媒体报导,朗盛(Lanxess)以前报道的4亿欧元(5.928美元)的丁基橡胶项目将选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前也争这一项目,自从2005年朗盛从拜耳公司剥离出来以来,这是朗盛最大的单项投资。这套丁基橡胶装置将能生产约10万吨/年卤化丁基橡胶,2010年年底建成。朗盛前些时候说,最终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原料、人员、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公司需要异丁烯和异戊二烯作原料,也需要溴或氯,取决于装置生产哪种卤化丁基橡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旭化成公司已与泰国PTT公司达成协议,将组建一家名为“PTT旭化成”的生产企业,拟在泰国Map Ta Phut新建产能为200kt/a的丙烯腈生产装置和产能为70kt/a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17.
朗盛公司近日对外宣称,将关闭其在加拿大的丁腈橡胶生产设施。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对市场没有大的影响。上述生产设施位于安大略省,已经投产64年,曾经是朗盛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该厂关闭后,原有丁腈橡胶产能将转移到法国的一个生产厂。在关闭加拿大厂的前几个月,朗盛称,已经从世界各地调拨丁腈橡胶,补充北美地区库存,目前所储备的丁腈橡胶,能够在未来数月内满足北美客户的需要。产能转移完成之后,相关客户将直接购买法国厂生产的丁腈橡胶。  相似文献   

18.
工程机械     
厦工三重公司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新产品开发【本刊讯】为了研发高水平的智能新产品,厦工三重公司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2016年计划实施5项新产品开发。新年伊始,厦工三重公司就与中航工业618研究所合作开展"智能化平地机开发"项目,与福建工程学院合  相似文献   

19.
王宜庆 《中国石化》2013,(11):26-27
目前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产能过剩严重,合成橡胶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 我国2010年合成橡胶总产量达到241万吨,201 1年装置总能力达到339万吨.2012年,我国合成橡胶装置总能力、年产量、消费量虽然同步增长,但装置能力利用率从2010年的85%下降到71%,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速,将导致国内合成橡胶企业竞争惨烈. 胶企数量一年翻倍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为国内合成橡胶工业打开了广阔的上升空间.自2005~2012年,全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由163万吨/年增长到4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由195.3万吨/年增长到404万吨/年,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生产的合成橡胶市场占有率约70%.合成橡胶品种发展为7大基本胶种.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消费的迅速增长、轮胎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产量的不断攀高,刺激了中国市场对合成橡胶的消费需求。2006~2010年,国内合成橡胶的产能由148万吨增长到289万吨,表观消费量也由241万吨增长到337万吨。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营资本和外资开始将视线投向合成橡胶生产领域。近两年,民营及外资合成橡胶企业装置不断投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合成橡胶市场的供应、贸易格局造成了影响。2012年,民营及外资合成橡胶企业产能又将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增长,中国民营及外资合成橡胶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吸引业界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