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运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之后,不少中国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国际化的快速通道,研究中海油如何通过跨国并购快速国际化的实践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将以中海油为例,对其的跨国并购进程予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童音音 《商业科技》2014,(33):12-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能源资源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跨国并购来进行资本扩张,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企业价值。本文主要结合中海油的两次跨国并购案,分析国内大型能源资源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并总结出跨国并购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能源资源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跨国并购来进行资本扩张,实现规模效应,提高企业价值。本文主要结合中海油的两次跨国并购案,分析国内大型能源资源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并总结出跨国并购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志明  三木 《大经贸》2005,(9):60-62
2005年,中国企业并购之年。联想收购IBM,海尔并购美泰,中海石油并购优尼科,南汽和上汽收购罗孚,中石油收购拉萨可石油。艰难!同时,也存在一种危机,公关危机。海尔并购美泰的收购时,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布鲁曼菲尔德日前表示,在竟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问题,从而使收购美泰变得更为复杂,这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通过那场并购之风,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企业太过低调,那些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们真真落实了“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条信则,对于并购三缄其口。事  相似文献   

5.
赵晓 《商界名家》2005,(9):11-11
最近,中海油欲并购优尼科等一系列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视之为中国崛起的象征。小小一单买卖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吗?如果并购象征着中国崛起,眼下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已经出局,难道意味着“中国崛起”的失败吗?事情当然不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6.
2O13年中海油成功并购尼克森,是迄今我国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交易.本文对案例进行回顾,结合实际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确认并购风险,揭示中海油对相关风险所采取的规避措施,从风险角度提出案例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娟 《商业时代》2012,(16):85-86
在并购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成长与扩张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对于并购活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企业长期发展过程角度出发,动态地分析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实施的并购活动及战略调整与调整前后经营绩效变化的关联。本文通过对泸天化、燕京啤酒两家上市公司并购发展轨迹的研究发现,惯性在两家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研究表明,两家企业的并购惯性均呈现出先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这种并购惯性的间歇性,有利于企业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总体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7日,BG与中海油达成转让该公司所持北里海项目部分权益的协议,将其所持股权之1/12出售给中海油。3月11日,中石化亦与BG达成类似协议。倘使成功的话,这将不仅会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同时也将是“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实施以来最具价值的一步。 要达这一目的,先决条件是该项目其他持股人,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根据北里海项目原始股东业已达成的协议条款,该项目的合作伙伴有权以同等价格优先获得这部分股权,期限为自上述协议签订之日起60天内。 种种迹象表明,两家中国石油巨头志在必得。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相似文献   

9.
《商》2015,(43)
<正>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为响应"走出去"战略,国内很多企业开始通过海外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规模扩张,占据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其中不乏大型的央企。2013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对外宣布已成功并购加拿大Nexen石油公司(以下简称"尼克森"),151亿美元的交易价格也创下了国内企业并购金额的历史之最。本文将对中海油在并购过程中面临风险和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做出  相似文献   

10.
暴利税。即为国家财政部所说的特别收益金。是从2006年3月开始.对国家石油上游开采领域企业征收的一种款项。这些垄断企业主要是指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垄断巨头,本文就“对垄断行业征收暴利税”这一现象做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方正集团总裁魏新发表了这篇题为《警惕国际化并购陷阱》的文章。当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购道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联想并购IBMPC、TCL并购汤姆逊CRT、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被美国政府杯葛。以魏新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家将战略从外攻转为内治。  相似文献   

12.
跨国并购作为一种重要对外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一段时期以来,联想、海尔、中海油等中国企业频频出手海外并购,2005年我国跨国并购就占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7%;2006年1月,中海油又以22.68亿美元成功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45%的权益。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些“大手笔”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目光,但中国在世界并购舞台上仍然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处于落后地位。据报道,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至30%,只有少数企业在实施并购后赢得了财务优势,提升了竞争力。在国际上强强并购、跨国并购、多元并购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并购取得预期效果,而支付是完成并购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采取何种支付方式会影响到并购完成后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探讨并购支付与融资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到海外去。”中国的公司领袖们激情高涨地说。 在这个准备到遥远的海外世界闯荡的中国企业群落里,我们看到了TCL,海尔、长虹,同样显示雄心的还有中海油、中石油、中国网通、华立、万向、东方通信、京东方……在全球资本游戏的轮盘赌前,这些中国企业患得患失地押下了第一笔筹码。 但一切还都是未知数。并购就像是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进去;一旦经营不善,城里人又千方百计想出去。在收购海外资产方面,中国企业勇气可嘉,但它们还必须以实际行动证明,这种勇气并不是一次愚蠢的冒险  相似文献   

14.
《商界》2007,(12):55-58
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中国鞋厂在西班牙遭到焚烧,中兴和华为在印度也遭遇政治性阻挠,海尔在美泰克收购战中铩羽而归,中海油在美国石油并购中折戟沉沙…… 我们特以2007年10月华为在美国遭遇的“安全门”事件为典型案例,充分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对其进行全面剖析,试图解开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之所以选择华为,是因为IT业被公认为是最具全球化特征的一个产业,也正因为此,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其遭遇也就更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16—2020年44起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并购的实际案例,涉及40家上市企业。为保障研究的稳定性,给定四年的财务数据,即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文章从内部、外部及交易三个维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与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呈负相关;(2)上市公司成熟度与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呈正相关;(3)企业所有权性在结果中体现出对于企业绩效的显著性,其中国营企业比非国营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更突出;(4)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水平呈正相关;(5)企业并购规模与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呈正相关;(6)现金支付对绩效有积极的正效应。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后续的并购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初,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一康力投资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企业大型并购之先河。在之后的海外并购中,我国企业充分体会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有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的成功,也有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的失败。本文则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一统国内石油行业的局面即将被打破。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民营石油联合企业——中国长城石油联合公司(以下简称“长城石油”)将于本月底完成资产整合,预计于5月31日正式挂牌。  相似文献   

18.
安蓓  朱诸 《商》2013,(4):17-17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6日宣布、中海油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19.
《市场周刊》2014,(1):13-13
近日,由中国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3年“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揭晓出“2013中国十大并购事件”-1中石油收购埃尼东非天然气区块权益 2013年3月l5日,中石油斥资约2S5亿人民币,收购了意大利石油集团埃尼运营的关键区块20%的权益,这标志着中石油进军东非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对海外天然气田最大的一笔投资。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2001,(3)
预中海油的成功上市!按文章作者的提法,只有一个选择:成功。中国大字号企业的成功上市,为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显然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成就。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等的成功,我们都兴奋了一下。我们更有理由为中海油的成功振奋一下,特别是它第二次上阵,跌倒了爬起来。仔细回味一下,又有些不甚痛快。似乎这种成功与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上市成功有相当距离。何以如此,且看笔者妄议:其一,中字头企业的上市还是中国概念的上市。投资者关注的要点仍是企业的垄断特权。请看所谓"社保基金"风波、西气东输项目的解释、离岸油气开采权的延伸等,均需动用中央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