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菊 《商场现代化》2014,(24):102-103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丰富大量的民俗文化成为贵州省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本文针对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其次明确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对策制定,保证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境内山川秀丽,古迹繁多,民风淳朴,文化灿烂,民俗资源十分丰富,民俗文化形式多样。根据安徽民俗资源的地域性、民族性、差异性特点,对安徽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更新提高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档次、开发宗教旅游产品、打造知名节庆或演艺旅游产品、开发当地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建议,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当今的旅游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新宾县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宾县在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构建新宾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树典  蔡华  姜冰  吴珂嘉  陈达 《商》2014,(26):80-81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宁夏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本文在对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总结梳理后,通过分析其目前开发存在问题,提出了开发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如何更好开发地方民俗文化旅游,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这对促进一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巨大。河南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河南的民俗文化旅游将对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一些发展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京承秦旅游产品合作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起始阶段,京承秦旅游产品合作空间巨大,跨省区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使三城市旅游经营由过去的单个景区转化成区域性线路组合,由城市之间的竞争转为合作,会使得三市的旅游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可以形成面向不同市场的丰富的系列产品。作为河北旅游业龙头的承德、秦皇岛与具有优势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北京联合,必定会使三地旅游业总收入增长一个新的百分比。二、京承秦旅游产品合作优势分析1.资源优势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特色鲜明并具有一定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往往能使区域旅游业形…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持反对态度。本文认为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若得到合理开发,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世界影响力。四川,尤其是川西北地区拥有丰富而深厚的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本文分析了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应高层次谋划,跨区域联合,打造世界级的大禹文化旅游品牌;应突出特色,发挥各地优势,构建大禹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要将大禹文化与当地自然、社会融合,开发出原生态的、活态的旅游产品;通过多种渠道促销大禹文化旅游产品,使四川成为大禹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佘凯旋  江华 《现代商业》2013,(15):195-197
湘西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山水、少数民族风情,还是名人故里和古镇,都展现出独特性;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湘西文化旅游开发不尽如意。只有采取整体开发战略,才能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湘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客家作为影响最为深远的南方汉族民系之一,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类型众多,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从旅游业角度,阐述了广东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体现,并从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组合、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宣传、树立旅游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开发和利用伊犁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促进伊犁河谷旅游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开发中应当做到遵循规律、尊重习惯、重视效益、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旅游产品、项目单一的问题,综合运用静态、动态、产品、主题附会和原生自然式开发模式,从民俗旅游规划、旅游经营和旅游开发大环境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伊犁河谷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保存完整而极具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当地乡村对民俗文化认识不足或不到位、盲目追求现代化建设,严重影响了旅游经济效益。应重视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杜绝生搬硬套,野蛮开发,达到营造合谐社会,民族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的主要探索方向。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将陇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作为研究案例,针对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加以探究,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方向和深度开发的策略,力求能为各民族地区开发民俗文化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产品之一。辽宁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开发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其生命力和竞争力体现在民俗文化的独特性、神秘性、原生性、体验性、地方垄断性等方面。然而信息化及其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却不断的削弱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发达地区文化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带来文化传播优势,潜移默化了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心理和观念,改变着当地人们的行为,形成了事实上的文化霸权,使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信息化浪潮中逐渐被同一化和平均化、被变异甚至消失,从而削弱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沈周延 《商场现代化》2005,(32):192-193
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其生命力和竞争力体现在民俗文化的独特性、神秘性、原生性、体验性、地方垄断性等方面.然而信息化及其带来的文化全球化却不断的削弱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发达地区文化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带来文化传播优势,潜移默化了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心理和观念,改变着当地人们的行为,形成了事实上的文化霸权,使独特的民俗文化在信息化浪潮中逐渐被同一化和平均化、被变异甚至消失,从而削弱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陕西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且具有较高的品质。本文针对目前陕西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存在的文化生态问题,通过建立民俗文化生态平衡组织管理保障、提供民俗文化生态安全的资金保障、提供民俗文化生态安全的政策法规保障以及旅游生态安全教育保障等方式,建立民俗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以保障陕西民俗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民俗文化旅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旅游开发的问题,认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应该从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入手,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政策、通过旅游扶贫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去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李向农 《商业研究》2007,(5):197-199
我国西部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果对其合理开发,将有利于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合理化。宝鸡地处西部,旅游资源很丰富,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