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因现实问题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地区等"四大板块"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的完整战略格局。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基础条件变化的累积性效应将给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变化带来新影响,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政策面临着新一轮的政策调整。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点在于:要始终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位置,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同时积极推动东部地区转型升级。未来,资源丰富、城镇化潜力巨大的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将接力东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政策多样化和密集化的背景下,区域政策地区指向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区域政策地区指向的具体内涵是指区域政策覆盖的空间范围,即区域政策的直接受益主体;而外延则包括政策的受益形式,即针对特定主体的区域政策的核心目标、实施内容与适配措施。地区指向作为区域政策指导与反馈机制的载体,具有自上而下的战略意图分解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与政策效果评价功能。区域政策地区指向的优化应当把握国家战略内涵深化与扩展的总体方向,关注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动态需求,确定区域政策支持的重点地区、动态调整政策目标、主要内容与措施,并完善其在政策制定体系中的反馈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政策多样化和密集化的背景下,区域政策地区指向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区域政策地区指向的具体内涵是指区域政策覆盖的空间范围,即区域政策的直接受益主体;而外延则包括政策的受益形式,即针对特定主体的区域政策的核心目标、实施内容与适配措施。地区指向作为区域政策指导与反馈机制的载体,具有自上而下的战略意图分解和自下而上的信息收集与政策效果评价功能。区域政策地区指向的优化应当把握国家战略内涵深化与扩展的总体方向,关注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动态需求,确定区域政策支持的重点地区、动态调整政策目标、主要内容与措施,并完善其在政策制定体系中的反馈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分类指导特征更加明显,国家区域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土整治、扶贫开发、区域合作等方面工作扎实推进。总的来看,2013年地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快于东部地区。一、2013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所以本文就分析了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的政策问题。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结构,需要考虑以下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所以本文就分析了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的政策问题.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找出符合国情与客观规律的区域经济战略思路,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结构,需要考虑以下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低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到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再到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区域发展政策日益完善,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重点发展内地、追求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阶段,实施东部沿海优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进一步创新优化,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老少边穷地区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所以本文就分析了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之所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国家为了谋求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共同富裕而进行的总体策划.所以本文就分析了以"都市圈"为目标重组我国区域经济结构需要考虑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九五"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与政策举措,不断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动"三大战略"实施,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拓展重大平台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无论是区域发展还是区域政策设计,都存在着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加以克服和解决。"十三五"时期,国家将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并针对区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区域政策制定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思路和举措,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化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从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注重各类政策和战略的有效衔接、融合与支撑等方面入手,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七大重点。具体来讲,一是倾力支持“泥沼地区”走出困境、实现重振;二是增强城市群、都市圈对周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引领作用;三是高度重视省际交界地区合作联动发展;四是注重大区域协同联动与小空间因情制宜的有机结合;五是强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政策安排;六是实现区域重大战略间的有机衔接、一体协同;七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东北地区振兴初见成效。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通过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有效组合,可以形成区域接力增长态势,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极来接力东部地区的发展。未来支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化多层次格局为:经济支撑带—"新战略区域"和"潜在新战略区域"—城市新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棋局的实现将更多地依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这两种区域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近年来,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地区经济呈现相对均衡增长态势,东西部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农村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除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外,还应按照主体功能区和关键问题区两种类型区,实行差别化的国家区域调控政策和国家区域援助政策.  相似文献   

18.
2018年7月24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宁夏银川召开。会议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本方略,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推动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进程,总结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的发展经验等方面展开积极研讨,提出了战略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了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措施及巨大成效,阐述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与七大经济区的范围,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的实施效果,介绍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的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只有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世界平均数水平,即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时,中国崛起和中华复兴的正戏才真正拉开大幕。地区发展战略取向的可行性要取决于从当前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以及各区域的发展战略空间的演变,即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进取回旋余地能否支持区域发展取向转向权衡的物质主义方向。以往那种在较狭窄的资源因素空间和扁平技术层面上进行的"平推式工业化",已经面临着战略空间狭窄的约束,出现了资源边际效率下降、加工产能过剩、盈利空间收缩、区域吸引力不足、环境承载瓶颈等现象,并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率的下行压力。因此,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向资源要素、产业技术、地区文化和地缘格局的深度层面进行战略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