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林  孙仁金 《经济论坛》2006,(21):79-81
企业竞争优势是产业界和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竞争优势的来源,即什么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一直是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所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依据。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各种理论观点分别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拟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比较,认为“梅森—贝恩范式”主张的竞争优势由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所外生、“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点”、“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所倡导的由企业内资源、能力、知识所内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内在…  相似文献   

2.
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既外生于企业的环境,也内生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文章从环境、资源和能力视角出发,探讨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问题,并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竞争战略的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IT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态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一直是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根据动态能力的框架,指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动态IT能力的培育而获得,而动态IT能力的获得取决于组织持续有效的3个方面的工作,即建立和执行组织惯例以确保高效地集成和协调IT系统的交付和利用;积累和配置有价值的组织IT资源;IT投资决策时预先考虑组织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鸣  郝磊  容和平 《经济问题》2006,(10):41-42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根据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成果,将其归类为企业竞争优势外生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内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来源解释进行评述,进而得出知识与企业家精神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5.
况志军 《生产力研究》2007,18(24):120-121
企业如何通过投资IT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管理者关心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动态能力的框架出发,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有赖于组织IT能力的培育。而IT能力的构建取决于组织持续有效的四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和执行IT有关的组织惯例;积累和配置有价值的组织IT资源;IT投资决策时考虑组织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持续的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20多年的战略管理研究中,关于竞争优势来源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然而,至于如何在企业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上并没有取得共识。就像跷跷板一样,要么是注重环境,忽视企业;要么是强调企业,弱化环境。企业与环境之间似乎难以形成“默契”。竞争优势的来源要么是占优的市场地位,要么就是独特资源的组合。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对上述两种战略管理基本视角的整合做出努力。由Teece,PisanoandShuen(1994,1997)所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架构,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他们认为组织必须建立动态能力,才能确保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核心能力,资源引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竞争优势理论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焦点,对竞争优势的来源,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产业定位学派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产业选择及其在产业中的定位,企业资源学派认为这个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掌握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本文通过对苏宁电器和宏图三胞两家零售企业发展历程的探讨,指出在发展前期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定位,在发展中后期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所掌握的资源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明确"比什么"和"同谁比"基础上,建立企业竞争位势、竞争优势数学模型并予以扩展,从资源域和环境域两方面探究了影响竞争位势变化的诸因子,并探讨资源域和环境域中影响因子各自成为竞争优势来源的贡献性、优越性标准,最后构成一个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综合性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0.
企业竞争优势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表现内容各不相同,在日益动荡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柔性化能力。从组织柔性化能力入手,研究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优势和差异,是能使顾客感知的优势和差异,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某一个或多个环节上,对于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和差异,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能给顾客带来超值效用的独特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江苏只有选择“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应对战略,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率先发展。提高技术转换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主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并通过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将江苏现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努力促进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环境管制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对波特假说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波特为代表的少数学者从成本抵偿的角度得出环境管制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结论。从X无效率和引致技术进步两个角度分析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发现环境管制虽然能够提高企业效率,但并不一定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当环境管制引致的X无效率降低和技术进步节省的成本等于污染控制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时,绿色企业将与灰色企业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试论跨国公司子公司竞争优势的内外部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厚 《现代财经》2007,27(10):31-35
在跨国公司总部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子公司在整个跨国公司战略性的作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要弄清这种作用的原因,必须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竞争优势与战略性作用的关系角度出发,研究子公司竞争优势。因为,它是导致其在整个跨国公司中具有战略性作用的主要原因。子公司竞争优势有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并应对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丰凤  廖小东 《经济与管理》2007,21(12):58-62
当区域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该地利润率高于其它地区时,资源的逐利性会驱使相关资源持续流入该地。而资源的持续流入会促使该地形成产业积聚,产业积聚的形成将提高该地产业竞争力。资源流动与产业竞争力两者是正向循环、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知识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宁  王晓娟 《技术经济》2006,25(10):74-77121
企业如何在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学者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焦点。知识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源泉,通过对网络中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认知维度及关系维度对知识存量和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分析,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企业竞争优势模型。以集群为网络平台进行案例分析,指出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是动态演变的,其与企业的成长阶段存在匹配问题,因此,企业在网络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要培养自身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下,企业竞争优势呈现出新特征。针对企业产出多样化以及产业融合等经济现象,提出了主产业和子产业的概念,并探讨了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3个要素:产业盈利能力、模块化分工价值以及企业在模块中的竞争位势。据此,提出了产业模块价值谱系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顾客价值的动态竞争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战略管理的缺陷是过于关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行业选择的正确性或稀缺资源的积聚性上,而忽视了竞争优势的真正本源一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是顾客基于所得与所失的感知,是对产品效用所做的总体评价.它不仅具有一般资源或核心资源所具有的资源性特征,而且能将外部环境与企业的资源、能力有效地统合起来,形成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竞争的动态竞争优势.本文在全面回顾与评介顾客价值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深入地分析顾客价值形成动态竞争优势的转换机理,并在最后提出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动态竞争优势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供应链与竞争优势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琼隽 《财经科学》2008,70(4):101-107
本文把流动性视为经济全球化的理论特征,假设供应链为全球生产形态的最佳范式,把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基于产业分析的国家竞争力比较理论推广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理论,在贸易纯理论的框架内,将Pohl提出的商品、要素在时空中流动的假设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学说,于全球生产形态上自洽成为一种统一的动态化贸易纯理论新模型--基于供应链作为全球生产形态的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理论模型.这个模型从生产形态上解释了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理论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观——以宁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如何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正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侧重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分析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并结合宁波市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