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市场》2014,(11):22-47
由于GDP名义增速与贷款利率接轨,而GDP名义增速代表了全社会的平均回报,也意味着未来GDP名义増速将和影响各类资产收益率的核心指标,而前者又可分解为GDP实际增速和通胀两大因素,这也就意味着泰勒规则将重获新生:利率走势将重新由经济和通胀等两大基本面因素决定。我们的观察也从侧面印证2014年正在发生的是衰退性货币宽松:由于经济大幅下滑导致了资产收益率下降.进而降低了货币利率。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M2存量与名义GDP的比值并不是反映通胀压力大小的适宜指标,其适宜指标是M2的增速。我国M2与GDP的比值偏高,一方面是因货币供应量增速偏高(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品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3.
通贷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但M2存量与名义GDP的比值并不是反映通胀压力大小的适宜指标,其适宜指标是M2的增速。我国M2与GDP的比值偏高,一方面是因货币供应量增速偏高(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品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福建季度和月度经济运行数据的季节调整和环比分析,发现当前福建经济出现几个新的变化,表现为总需求增速回落,外需相对下降,GDP环比增速放缓,CPI环比涨幅明显回落,经济出现“旺中见疲”的苗头。本文的分析还表明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货币现象,物价“结构性上涨”和“成本推动上涨”的说法都是误导性的。由于通货膨胀,居民名义收入增速实际上高估了其实际增速,目前居民实际收入增速仍然低于GDP增速,这会导致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外汇储备变动与通货膨胀预期关系的研究,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证实了外汇储备变动冲击会对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紧缩预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外汇储备增速下降对公众通缩预期的冲击大于外汇储备增速上升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冲击,即该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同时,本文证实了外汇储备的变动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具有"阈值"效应,在外汇储备增速接近零时会改变公众的通胀预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管理层应更加关注外汇储备增速下降所造成的公众通缩预期,防止因预期的自我实现带来的实际通货紧缩效应,从而正确引导公众预期,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任与居民通货膨胀预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证分析了不同经济形势下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其通胀预期的影响。基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三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混合截面数据,考虑到居民对政府信任程度的内生性可能,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形势平稳时,居民的政府信任程度对其预期的未来通胀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在经济形势较好时,居民较高的政府信任程度会导致其预期的未来通胀水平较低,即这种影响显著为负;在经济形势较差时,这种影响显著为正。此外,与初中教育程度以下的居民相比,初中教育程度及以上的居民的政府信任程度对其通胀预期的影响更显著。这说明,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会在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等宏观调控目标之间权衡,而这种权衡会通过居民的政府信任机制对其通胀预期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相关部门在制订通胀预期管理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政策作用客体即居民的异质性特征对政策效力影响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通胀预期测度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胀预期是人们对未来通胀率的趋势性判断。西方国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证券名义收益利差法和计量模型对通胀预期进行测度,并采取多种方法对通胀预期进行管理。我国经济启稳回升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相继出现。对此,近期应采取多种应急性管理措施,远期则应致力于通胀预期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张成思  田涵晖 《经济研究》2020,55(12):148-164
本文从食品与非食品、消费与非消费两个层次对2001—2019年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胀特征进行刻画,并基于预期形成的传染病学模型和适应性学习模型,将结构性通胀特征纳入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微观基础模型,分别采用单方程回归和SVAR模型来实证分析结构性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居民和专家预期对结构性通胀的即期反应模式相似,食品类和非食品类通胀率均正向驱动通胀预期,不过后者驱动效应高于前者;通胀预期仅受消费类通胀率影响,而非消费类通胀率对预期没有显著驱动效应。同时,通胀预期对结构性通胀冲击的动态响应模式与即期反应整体相似,但存在微妙区别:从食品与非食品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对非食品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于食品类通胀率冲击的响应基本不显著;从消费与非消费类划分来看,居民和专家预期均仅对消费类通胀率冲击做出持续正向响应,对非消费类通胀率冲击无显著响应。研究结果暗示,我国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对非食品类通胀率更加敏感,决策层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可以给予相应关注。  相似文献   

9.
以2001~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为基础样本库,考察了各省份实现GDP增速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对其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公众参与度与法制化程度的调节机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各省份实现GDP增速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一种倒"V"型的关系:当某省份实现GDP增速超出预期目标时,当前优良的绩效表现将导致当地政府与外界对该地区未来GDP增长有更高的期望,实际GDP增速高于预期目标程度越大,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大;而当某省份未实现GDP增速预期时,实现GDP增速低于预期目标程度越大,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大。其次,以环境为代价,短期内提高GDP增长的行为,可能受制于公众参与度和法制化程度的影响,相比公众参与度、法制化程度较低的省份,公众参与度、法制化程度较高的省份,GDP增速压力对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减弱,这表明公众参与政府环境决策和法制能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构成制约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遏制由于行政主管部门片面追逐GDP增长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10.
住房价格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它进行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调控是宏观管理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作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预期形成机制对于房价的影响。将不确定预期引入住房市场分析后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市场较为平稳时,预期对房价的影响随收入或GDP增长率的上升而下降;在房地产市场处于动荡状态时,预期对房价的影响随收入或GDP增长率的上升而上升。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调节机制,对公众的市场预期加以引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12.
通胀预期测度是通胀预期管理的前提。文章基于通货膨胀持久性特征,在无套利假设下,将实际通胀率这一宏观变量纳入传统的因子模型中,并运用银行间债券市场收益率数据对我国居民通胀预期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通胀预期并不完全满足理性预期假设,而是与实际通胀之间存在有规律的系统性偏差,短期实际利率的变动是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通过强化货币政策前瞻性可以消除这种偏差,从而抑制实际通货膨胀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闻微评     
事件:深圳前8月房价竟已涨超GDP增速。3月底,深圳版"国五条"调控细则出台,规定深圳房价目标为全市商品房房价涨幅应低于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2012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参照计算,即今年深圳房价涨幅,不得高于8.6%。但规划国土委公布数据显示,8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透失"所能解释.为检验我国通胀产生动因.本文通过引入产出缺口、货币缺口进行建模,发现产出缺口对通胀有短期正向冲击.而货币缺口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主要且持续的根源.同时,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对我国通胀效应具有助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房价的攀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缺口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因此控制房价也应成为管理部门调控通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采用措辞提取法构建我国媒体信息披露指数的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重点研究了媒体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媒体信息披露与通胀预期形成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媒体信息披露越多,对公众预期行为的影响越大。在比较分析媒体信息披露和央行信息披露对通胀预期影响程度时发现:短期内媒体信息披露的影响程度大于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并且居民更加关注媒体新闻发布的物价信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考虑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房价平稳的多目标调控模型,从非线性调控模式的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依赖于GDP增长率的实现程度、对通货膨胀的管控效果以及房价增长率的变动幅度,表现出多目标动态轮换关注的非线性调控模式.具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非对称偏好且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力度不足,对房价的调控具有正向的非对称偏好且较依赖历史房价增速信息,这使得房价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惯性.这意味着改变货币政策的非对称调控偏好,特别是加大对通货膨胀上涨的调控力度,同时引导公众降低对房价增速的预期并加强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力度,对于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测度居民的通胀预期水平,是宏观调控部门有效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并实现物价稳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对各种测算方法进行理论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我国1997—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净差额统计测算法、概率测算法、计量模型测算法等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不同特征的通胀预期有着不同的测算原理;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属于适应性预期,具有黏性特征,是一种有限理性的预期;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方法更适合于测度并预测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水平。我国应从健全物价预期统计调查体系、加强与公众信息沟通、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等方面提高通胀预期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经济形势复杂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经济数据"景气交叉"的状态.一方面,今年以来我国GDP季度增速逐季回落,尽管三季度以来工业增速、PMI等指标已企稳,但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仍可能下行.另一方面,7月以来物价涨势逐渐加快,明显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我国通胀预期测量与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差额法、正态分布概率法、均匀分布概率法和Logistic分布概率法下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通胀预期的理性或适应性的判断取决于我国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所服从的分布,均匀分布下的通胀预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并且这种分布直接影响着政策制定部门抑制通胀的侧重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5):F0002-F0002
一季度,全国备省GDP增速纷纷出炉,令人意外的是,在国际市场环境总体趋好的背景下,各地一季度GDP增速却明显低于上年同期,29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回落,30个省份GDP增速来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