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琳 《品牌》2014,(8):227-227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译者需要在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的期望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译文读者体会既体会到尽可能多的真实"明示"又可以花费尽可能少的推理努力得到原文作者的意图。本文从关联理论入手,以《琥珀》傅东华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译文读者体会高关联性译文的因素,并指出如何才能翻译出具有高关联性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广告英语中使用模糊性词语,使广告隽永、含蓄、充满诱惑力,也使消费者在轻松愉悦的无限遐想中接受商品信息。但认知环境与文化差异使得原文作者意图假设有时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本文探讨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翻译广告英语模糊性词语,帮助消费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广告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1)
网络语言正越来越多影响我们的生活,有的甚至变成了我们的流行话。本文主要介绍把语用学理论运用在翻译网络语言中,像常用的语境分析、关联理论与言外之力理论如何在翻译中使用,通过具体的例子阐释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更好地证明理论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实践中使用语用学理论可以使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帮助译者提高译文质量,从而促进作者、译者与读者三者之间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4.
一、中外翻译史上对接受者因素的重视翻译方法除了有直译和意译外,现在最常见另一种分类方法就是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和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所谓异化法,就是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二者各有其优劣之处,如果考虑到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对象、文本的类型以及作者的意图,归化的翻译和异化的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与此有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翻译以读者为中心,还是以作者为中心。在中外翻译史上,总是有两种倾向,或偏向于作者和原文,或偏向于读者和译文。就这一点,著名翻译理论家勒内曾指出,近来的文学批评开始更注重读者以及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这个问题对翻译来说,尤为重要。没有其他文学活动比翻译更要依赖于读者。因为,翻译就是为不懂原文的读者服务的。如果说作者的责任是忠实,那么对读者的责任就是明白易懂。根据翻译的阐释学观点,译者与其说是一位语言学家还不如说是一位解释者。解释,就首先必须说清楚。勒内还指出,译者往往要写序言或后记。里面的话实际...  相似文献   

5.
来春燕 《致富时代》2011,(12):143-144
翻译中不同策略选择是译者主体性体现之一,该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索译者为了实现最佳关联的传递,如何使用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赖德富 《市场论坛》2012,(5):107-108
旅游外宣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译文读者的能动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方之间语言、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以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以期最大程度上实现交际目的,从而使译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者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同样积极的心理回应。  相似文献   

7.
陈青青  彭又新 《商》2013,(17):386-386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电影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电影名作为电影的商标更是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片名翻译存在诸多问题,一片多名、脱离原名等现象多有发生。关联顺应理论是一个跨文化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模式,译者在原语文化中寻找最佳关联,对译入语文化作出顺应从而找到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片名翻译。本文认为电影片名其自己的文化、美学和商业特征,应该遵循关联顺应理论模式来指导翻译。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通过各种媒介试图改变或者刺激消费者的观点以达到促使消费者(读者)采取购买行动为目的的。广告词必须从读者角度出发才能深入人心,广告翻译也应该达到同样的目的。关联理论.和接受理论为我们翻译广告时以读者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翻译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9.
李茂林 《商业科技》2008,(21):200-201
广告是通过各种媒介试图改变或者刺激消费者的观点以达到促使消费者(读者)采取购买行动为目的的。广告词必须从读者角度出发才能深入人心,广告翻译也应该达到同样的目的。关联理论.和接受理论为我们翻译广告时以读者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翻译一方面要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0.
李建欣 《中国报业》2012,(8):200-201
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反映民族的历史,经济和生活,还透视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汉英文化各有特点,这在谚语中有鲜明的表现,贴切的汉英谚语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是否能够正确而地道地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充分了解相关汉英谚语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1.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言语交流形式,它有益于活跃气氛,改善交流环境,给读者带来愉悦,从而让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本文运用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从词汇关联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幽默,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商务谈判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大明 《消费导刊》2012,(3):115-115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直译、意译并不是一对不可解决的矛盾。我们所说的忠实并不是机械的字面上的完全对等,意译也不是不顾原文内容和形式的任意乱译。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语义前提下,分析比较两种语言和文化在表达习惯和用法上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利用所给的语言信息推理出作者说话的真正意图:同时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感受,充好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尽可能做到最全面的等效。  相似文献   

13.
丁立琼 《现代商业》2012,(31):83-84
数字出版平台连接着内容与读者。数字时代下,内容之间、读者之间以及内容与读者之间的三种"关联"更加紧密,并且产生了新的特点。对数字出版平台商而言,能否把握这三种"关联",利用好它们的价值,对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阅读网络社会新闻标题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关联理论的统一视角下,功能分析帮助读者捕捉新闻标题的明示信息,语用充实过程帮助他们推理出新闻标题的语用隐含。关联视角可确保读者以最关联的方式解读网络社会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5.
肖青竹 《消费导刊》2009,(9):175-176
在关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探讨了汉语商标英译的方法,各种方法的目的都在于获得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原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子库——《长恨歌》汉英平行语料库,考察《长恨歌》英译本中程度副词的强化趋势。文章分别从英译本和汉语原文出发,统计分析英译本中程度副词的应用和汉语原文中程度副词的英译,结果发现《长恨歌》英译本中的程度副词存在明显的强化趋势,具体原因主要有4点:(1)程度副词的特点;(2)英语表达习惯的要求;(3)译者对原文人物悲剧形象的突出;(4)对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市场关联作为影响跨国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外商企业关联效应影响跨国企业的选址。本文在分析两方面关联效应的基础上,用制造业关联指数衡量产业关联效应,用FDI关联指数衡量外商企业关联效应,并依据中国的省际制造业和FDI面板数据,运用条件逻辑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关联效应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关联指数对跨国企业选址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FDI关联指数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好的译文,其读者应能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概念和艺术享受。事实上,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的翻译目标,是很难以达到目的的。EveryoneA.Nida在他的《Toward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说:如果译文读者作出与原文读者基本一致的反映,这个译文就可算作是成功的。在这里,他仅仅需要翻译得基本一致而非完全一致。因为,根据他的观点,根本就不存在与原文完全一致的翻译。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源语音中能指义与所指义间的区别;二、修辞手法的翻译困难;三、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读和不确切的表达;四、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因为无法完美地翻译,我们唯一可作的是使译文力求达到与原文意义更为接近,并使译文读者得到最大的享受。所以我们应不遗余力地清楚传达信息,并将暗含的意义提到文字表层,也就是说,要译出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9.
商务文本翻译作为一种商务交际行为,要求译者在进行商务翻译实践活动时应当重视商务文本的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商务文本翻译的前提是译者对商务文本进行文本类型及其功能的分析,译者只有通过分析原文商务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特点,才能了解商务文本的语言特点及风格,进而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文体及其译文形式,成功实现商务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傅悦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0):112-113,115
该文通过语料库辅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于丹心得》英译本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呈现出摇摆的特点,而这恰恰是译者在不同制约因素构成的序列中进行优选的结果。我们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当客观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在原文风格和读者期待中求得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