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企业年金替代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构建企业年金替代率模型,区分男性和女性的工资增长率参数,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女性企业年金替代率并不绝对低于男性,在参保年龄较早时,女性企业年金替代率高于男性,但随着参保年龄的增加,女性在替代率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弱,男性的优势逐渐显现。第二,单方面推迟女性的退休年龄,不利于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公平发展;应通过同时推迟女性的退休年龄和提高女性的在职工资来缩小男女替代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能否良性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也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是养老保险平衡的基本变量之一,它一方面反映参保职工退休前的缴费负担,另一方面也反映参保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企业年金以及年金替代率,通过构建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模型,揭示影响年金替代率的因素。之后,对替代率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进而研究因子的变动对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影响,并提出我国企业年金替代率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桂梅 《现代商业》2014,(29):183-184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形式,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国企、央企等大型企业在企业年金方面将开发殆尽,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参予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年金的发展,特别是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将给我国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产生剧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中小企业年金现状出发,解读了我国企业年金方面比较重要的税收政策,把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税收政策相接合,进行了税收筹划,通过案例论证,得出结论,中小企业参加企业年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是我国积极倡导的第二支柱养老资金保险制度,从长远角度来讲对社会、职工个人和企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2018年2月我国《企业年金办法》正式施行,由此为企业年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本文就我国个税政策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希望推动我国养老制度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是职业和企业年金计划,它们也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二者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基于比较的视角,首先在制度定位、缴费方式、缴费标准、参保方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相同和相异的比较;其次,从中观的角度,以制度设计本身为切入点,分析二者制度设计中是否有部分是促进了相互的发展还是拉大了二者的差距造成了新的不公。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动我国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企业年金及与企业年金有关的税收政策的基本知识进行阐述,论证了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作为推动企业年金发展手段的合理性。重点在于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企业年金税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对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涛 《商业时代》2012,(20):90-91
我国企业年金当前在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公平性问题。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年金在我国规模小、发展慢,难以在养老保障体系中起到"支柱"的作用,同时也阻碍了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损害了企业年金的社会公信力。要解决企业年金的公平性问题,关键是要积极有效地运用政策手段,制定可操作的规则保障公平性,以及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和为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年金配置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国外年金的配置方式,指出:应根据我国国情,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扩大,通过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很难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在我国已经初具发展,但还不完善,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意义重大。本文在介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企业年金两种模式——DB和BC计划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企业年金制度中几个环节的模式选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以其独特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现实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市场存在受托人空壳化和市场角色分散化的.矛盾,严重阻碍了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根据国外的经验,打造专业化捆绑式的受托人机构将成为发展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以其独特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现实选择。然而我国目前企业年金市场存在受托人空壳化和市场角色分散化的矛盾,严重阻碍了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根据国外的经验,打造专业化捆绑式的受托人机构将成为发展集合企业年金计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即将迎来"十三五"之际,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37亿人,95%以上的城乡人口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社保资金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专项资金,做好社保资金的运行分析,从精确管理上抓住主要工作任务,并从完善社保保障体系转型发展中协同好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整体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卫力 《商业时代》2007,(5):61-62
2006年以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联想等大型企业带动的企业年金的示范效应加剧,年金的社会保障支柱作用突显。本文从保障和改善职工的退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应对我国老龄化危机、提供国家建设财力保证、合理的企业纳税筹划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企业年金的主要功效,并分析了年金覆盖率较低、缺乏统一的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等存在的问题,说明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为更好地促进养老年金市场的发展,2014年1月1日起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实行个税递延优惠政策。由此,首先介绍了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情况,并通过对年金市场的国际比较指出中国年金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滞后,单纯实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个税递延难以有效发挥税收优惠对企业年金的促进作用。然后介绍了美国以及日本的企业年金计划,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最后根据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本文分析和列举了一些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其中有制度体系本身的问题,有企业自身实力和积极性方面的问题,有来自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投资运营监管和金融市场不健全的问题。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找到一些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如降低养老保险替代率、制定统一标准的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年金法律层次、减少年金基金的投资限制、拓宽年金的投资渠道等共九方面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企业年金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必然选择。但我国企业年金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障碍因素:有关企业年金的政策法规缺位,企业缺乏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职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存在误区。当前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对策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年金运营;企业年金的推行应区别对待,分步实施;建立一定的企业年金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年金发展提供相应的担保;对企业年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经营管理;拓展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加强对企业年金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年金在社会保险体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在我国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企业年金不仅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更是建立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需要完善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引导企业承担起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责任,二者共同努力发展企业年金市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企业缴费年金的规模与数量,也使企业年金基金保值的压力激增,从而对基金受益人的利益造成巨大的影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等,完善我国企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19.
所谓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而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在退休后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保险。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虽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员为560.33万人,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5.3%;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量为191.9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2%。可见,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非常小,还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作用还远未实现。  相似文献   

20.
《国际商务财会》2013,(6):17-17
<正>201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顺利结束,报名人数达到206.2万人,创近20年来新高,比2012年度增加约18万人,同比增长9.56%。其中初级资格报名人数134.5万人,增加9.5万人,增长率7.61%;中级资格报名人数67.5万人,增加7.8万人,增长率12.97%;高级资格报名人数4.3万人,增加0.4万人,增长率10.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