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仓、廥的设置与管理,是仓储制度的核心环节。新刊布的里耶秦简、岳麓秦简中有不少关于秦代仓、廥设置与管理的内容。梳理相关记载可知,秦代的仓和廥均属于秦律所言的"实官",且二者在储藏功能方面存在区别。另据里耶秦简,秦的地方仓储系统分为县乡两级,并且县仓与乡仓的设置也遵循一定规律。负责管理粮食的"仓官"一般位于都乡之中,且距离县廷不会太远,离乡一般就近使用县仓,如距离较远则单设离邑仓。同时,乡仓的管理亦如县仓,也有完善的出入登记、交接移付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官仓由国家支配的仓廪系统的统称。唐代仓廪系统共包括6种仓:正仓、转运仓、太仓、军仓、常平仓、义仓。所谓天下仓,主要是指天下正仓,它是常年直接受纳正租的官仓。唐代仓廪的付出职能可归纳为四项:兵饷、官禄、平准、赈贷。军仓、正仓供应兵饷;正仓、太仓供应官禄;常平仓负责平准籴粜;义仓负责赈贷救济。上述四  相似文献   

3.
常平仓     
<正>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属于官仓。除此之外,官仓还包括有太仓、正仓等。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常平仓的设置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运城的“解州同善义仓”和“解州关帝庙”,前者踞东,后者在西,两者相距不足千米。两个功能不同但同样雄伟的建筑群落,如同双星并峙,以“义”以“仓”担起了一方冷暖,抚慰了万民饥寒。《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封建王朝而言,粮食富足直接关系着天下安危。为了储存粮食,历朝统治者都重视修建粮仓,见于史书记载的有常平仓、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义仓等。  相似文献   

5.
里耶秦简中有迁陵县多种机构支出粮食的记录。仓是管理粮食支出的主要机构,迁陵官吏、戍卒、冗作以及由仓管理的隶臣妾,都由仓支付口粮。贰春、启陵的两个乡仓由乡啬夫监管,但乡啬夫没有出贷粮食的权力,县仓输送至乡的粮食受到县廷监管,仓也会按期派佐官前往核算离仓粮食支出。司空只是统一支取其所管理刑徒的口粮,然后以出食的方式供应刑徒。官田的经营可能是独立核算,故而由田官支付官田耕种者的口粮。做为粮食管理机构的仓,另外也有饲养牲畜、管理刑徒、经营手工业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里耶秦简的出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秦"公田"的经营和管理等内容提供了可能。秦公有土地的管辖可以划分为都官所属、郡县所属、田部所属。公田的劳动力来源于刑徒、官奴婢和戍卒,也采取假田于民的方式。所有的收获与支出由各县的仓啬夫负责。对上计与考课有严格的管理。从秦公田的经营情况来看,当时并没有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分野,"公田"收益是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睡虎地秦简《司空律》中规定"居赀赎责(债)者归田农,种时、治苗时各二旬",允许居赀赎债者在农忙季节回家播种和除草,各给假二十天。这是秦国重农思想在立法方面的具体体现,表现了政府对农时的重视。通过与《管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比较研究,我们认为,"种时"的二十天指的是在冬至后七十日到一百日这三十日中的二十五日之内,"治苗时"的二十天指的是孟夏之月的第二十日到仲夏之月的第二十日这三十天之间。这两个二十天并不是随意规定的,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里耶秦简中有大量地方政府禀食的记录,其出粮方式包括"出禀"和"出食"两种。"出禀"对象十分广泛,但一般不包括城旦、舂、鬼薪、白粲。通常来说,"出禀"多采用按月出粮的方式,单独发放给个人;"出食"则按日出粮,发放给多人。禀食的作物种类有粟、稻、菽、麦等,其中粟最为普遍,稻次之。秦统一前法定的隶臣月"禾二石"是指二石粝米,但实际禀给时仍有可能折合成原粮;秦统一后基本都以加工粮为主。仓的主管官员"仓"或"仓守"略有区别,一般轮流主持一个季度的禀食工作。此外,秦代地方政府"出禀"多在月初进行,一般发放当月口粮。  相似文献   

9.
隋文帝在推行和鼓励粮食生产的同时,非常重视粮食的仓储工作。主要是设置官仓和义仓。《隋书·食货志》记述:“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邰、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卫州、洛州、陕州、华州分别为现今的河南省汲县、南巩县、南陕县和陕西省西华县,从此说明隋初已经大规模地进行粮仓的建设,通过水陆两路,将河南、山西一带主要产粮区征调的粮食…  相似文献   

10.
《汉书·食货志》李悝语"岁收亩一石半",其单位为小亩、小石,田租征收的单位亦为小石。李悝语所见亩产实为每大亩产3.6小石,折合今制为每市亩132.7市斤。岳麓秦简所见秦始皇三十五年洞庭郡迁陵县的亩产为1.53石,合今每市亩56.4市斤,其中启陵乡为1.29石,合47.6市斤,为简牍所见的最低量。青岛土山屯木牍《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所见亩产为2.58石,合95.1市斤。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所见亩产为3.98石,合146.4市斤。东汉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官方产量标准有所下降,《昌言》所见亩产3石,合今110.6市斤。战国至东汉的粮食亩产量经历了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粮食局已印发《粮食行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粮食行业广泛应用,粮食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共享、资源利用、业务协同能力明显增强,核心业务领域应用大数据能力明显提升,信息服务更加高效,覆盖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主要涉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应用管理、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三部门划分法对我国渔业科技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阐述,在理清涉渔政府机构、涉渔企业和涉渔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组成、职能及其在我国渔业科技体系建设中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这样的一个组织构成存在着涉渔政府机构设置不顺和职能定位不当、涉渔企业研发能力不足、涉渔公益性社会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转型期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不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理顺涉渔政府机构的机构和职能、增强涉渔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完善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梦秦简、里耶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对"徒隶"都有一些记载,通过对秦简及汉简中有关"徒隶"的若干条材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徒隶"作为一种身份用语,是一个泛称,里耶简中的"徒"不是"徒隶"的省称,其范围比"徒隶"要大;徒隶在官有土地的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这段话出自南北朝时期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大意是人要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界对秦汉刍稿与田租征收单位的认定分为"以亩计征"和"以顷计征"两种观点。里耶秦简、岳麓秦简等出土简牍明确证实了秦田租与刍稿税是按亩征收的,所谓"以顷计征"只是征收的测算标准,具体数额还要按照实际亩数征收。秦田租是按照亩数租率和产量租率结合进行计算的,是一种浮动税制。"税田"只是用于计算田租征收时亩数租率所占的份额,田租最终出自所垦种的"舆田",并非将"税田"上的农作物征收作为田租。西汉前期税制基本继承秦代,中后期时产量租率采取"较数岁之中以为常",即以某一区域的平均产量适用于该地区全体农户,其结果也是沿用数年不变的。西汉田租逐渐演变为浮动税制基础上的定额税。  相似文献   

16.
汉文帝十三年"除田租税律",是废除一项处罚严苛的律令;而"除田之租税"是免除当年田租,二者不能划等号。结合张家山汉简、龙岗秦简等新出史料看,汉文帝十三年免除田租的时间仅限于当年,此后一直征收"十五税一"的田租,至景帝元年始行"三十税一"的田租率。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一五"期间农业收获了"仓廪实"和"体力增"。"十二五"即将启局,农业农村将如何发展?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推介辞继《工农兵》之后,舒群全力投入到他的《象征的秩序》的创作中,在某种角度上看,这又是一个"现成品"计划,与《工农兵》对毛时代话语的挪用不同,在这个系列中,舒群对自己的旧作《绝对原则系列》,《涉向彼岸系列》、《同一性语态·宗教话语秩序系列》、《同一性语态·一种后先锋主义系列》作了一个"理性绘画"  相似文献   

19.
<正> 《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2002年12月25日,由国家海洋局组织起草的《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由国土资源部以第15号令的形式正式发布,并将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是继《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之后出台的又一部重要的涉海法律文件。 《办法》共分7章42条,分别从总则、管辖、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政程序、送达和附则等方面,结合海洋执法工作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对《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就有“农为邦本,食为政首”的说法,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曾被史家多次称颂。杜甫《忆昔》中描写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太平盛世,都离不开成功的粮食和农业政策,比如西汉文景之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