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赫芬达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基于省域尺度的服务业集中度不显著,且就业人数的空间差异程度大于基于增加值的空间差异程度;基于市域尺度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省域背景下相似,但是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度波动更大;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空间格局呈现以北京、天津地区为核心向西向北呈圈状辐射分布,增长集聚水平空间格局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基本耦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省域高质量发展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基于松弛的模型(SBM)和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L)指数,测算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趋势来看,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为稳定,仅有个别省份波动较大;从区域差异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省域为东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驱动因素来看,造成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同时降低或生产技术的单一下降。因此,各省份要充分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难度,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统筹经济增速与经济质量,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持续改善技术效率,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国31个省域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指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我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差异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变化不明显;中国省域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低于人口城镇化的区域差异,经济城镇化对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基尼系数贡献率最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条件、政府干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创新对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入在统计意义上对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11):240-244
云计算产业关系我国信息化发展全局,是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全国30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作为空间观测单元,通过测量和对比2007-2009年与2013-2016年两个时段的云计算发展,研究省域云计算产业空间格局进行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云计算产业空间格局总体趋于稳定,省域间差异以及空间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云计算产业在部分地区出现聚集;省域云计算产业从负向空间自相关转变为正向空间自相关;虽然中、西及北部地区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程度低,但其产业发展程度显著上升,未来云计算产业将呈现东部稳定,中部部分省域突出,自东向西逐渐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增长极理论和现象分析,从人口、经济、用地三个方面总结省会增长极发展情况.结果 发现:全国27个省呈现单强核、多强核和无强核三种空间地理类型.其中,单强核省份15个,其多受自然条件、历史阶段和"强省会"政策影响;多强核省份7个,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无强核省份5个,多为中部地区省份.研究建议,因自然条件导致的单强核省份和无强核省份应继续强化省会增长极作用,其他类型省份可通过多中心策略促进省域均衡发展.新时代省域增长极打造应摈弃以土地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可通过人才、技术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强化增长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指数和不均衡指数,分析了近40年以来中国社会服务总体水平的重心轨迹,揭示了其分布格局及均衡性的演变,并探讨了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中国社会服务的重心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迁,空间格局没有显著的省域关联性;空间格局在年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但均衡性随时间推移显著提高。此外,社会服务的时空演变主要受国家宏观政策、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影响;均衡性则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渠道的数据采集,本文系统评价了中国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时空现状,基于文化资本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省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目前超过3/4的省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区际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常显著,在地理分布上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和阶梯形格局。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显著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5年以后推进作用进一步强化,且在西部地区和民族省份的推动作用强于东中部地区。省域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可以有效地提升地区文化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重视文化资本培育的内涵式提升。  相似文献   

8.
当前,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过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收敛模型,考察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10—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均实现了增长,但各地区之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大,长江中游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小;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全国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研究结论为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时空格局提供依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本原则,选取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环境三大子系统及影响低碳经济的12项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赋权,构建省域低碳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并对东部沿海地区5省份2012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5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进度,并进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都市郊区为研究视角,以独特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经济载体山区沟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权重函数和综合指数等方法,遵循"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空间分异格局—关联性划分—增长极识别—空间组织形式分析"的研究逻辑,分析北京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评价108条沟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部分地区呈"极核"状空间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类型可分为9种,从中甄别出作为增长极的沟域,在此基础上把沟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总结为6种类型。通过研究以期能对理解大都市郊区生态经济空间优化路径与转型过程及特征提供有益启发和思考,在区域或微观层面反馈并促进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院当某一区域环境容量使用程度较高时,单位污染物的环境损害将会较大,因此单位污染物环境损害成本基本可以反映各区域环境容量的相对使用程度。对各省域的单位污染排放量可能导致的污染平均损失以及污染排放与环境损失的基尼系数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在环境容量利用程度方面,省级行政区域间相对比较均衡,但是部分省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说明我国针对部分区域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是必要的,将有利于环境容量的合理使用。结合我国实际,建议在全国统一的排污收费标准基础上允许对个别省份的排污收费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实施区域差异化排污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区域差距开始缩小。自2004年以来,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度量的区域发展差距出现了逐步缩小的态势。东、中、西和东北四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由基尼系数反映的省与省之间的差距随之缩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物流设施、物流信息化等代表性指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了31个省市的物流业竞争力的空间关联网络,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结构特征、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物流业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空间格局,具有“核心—半核心—边缘”的分布特征;省域物流业竞争力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四个子群,但普遍子群的密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品总额和空间邻近关系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构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6—2021年中部地区六省81个省辖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揭示人口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走势与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中部地区的人口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已经达到高度耦合协调类型。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的人口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省会城市远远领先于非省会城市。人口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逐年减小,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空间相关性有变弱的趋势,河南与湖南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安徽和湖北具有某种程度的集聚现象,山西和江西属于点状离散分布。  相似文献   

15.
区间型的数据因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逐渐在调查家庭收入时被采用,但这种数据所反映的收入信息是不完全的。本文提出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估计家庭收入分布和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4个城市家庭的消费金融调查数据,估计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的收入分布。研究表明,复合概率分布更适合描述我国城市家庭的收入分布,同时从收入的角度看也说明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在0.35062-0.38210之间,略高于现有文献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估计。这或许表明基于数值型数据或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尼系数和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化基尼系数和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城市化水平较为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由东部向西部地区递减.并发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的变化满足城市化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在经济发展之初,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拉大;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我目目前处于城市化水平不平衡程度不断缩小的阶段,但是其缩小速度越来越慢.  相似文献   

17.
郑远强 《价值工程》2014,(21):215-216
基尼系数问世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度量经济不平等的基尼系数指标时,最常见的是离散型收入分布,本文设计了一种离散型收入分布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用它可以精确地求解基尼系数。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都已程度不同地实行了市领导县体制。145个省辖市中,已有126个实行了市领导县,占省辖市总数的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战略性人才储备的含义及特征 改革开放后,从沿海经济开放特区确定到东西部经济区划分,到省域经济宏观分工布局,我国以地市级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人才储备又是区域人才资源竞争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康淑菊  武伟伟 《价值工程》2021,40(33):169-171
运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针对我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2001-2020年GDP,运用不同权重矩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基于"后"型、K-最近邻和欧式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权重矩阵的全局Moran'sI指数检验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K最近邻矩阵时达到最大.我国省域经济呈现局部聚集性分布,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检测省域经济中,"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空间聚集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省域经济存在显著全局及局部自相关性.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掌握我国省域经济分布特征,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