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楠 《经济纵横》2012,(2):75-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社会权问题凸显。现阶段,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在失地农民社会权保障制度建设上的认识误区;二是完善非农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增加失地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完善法律援助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益;四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健全失地农民社会权保障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由于现存法律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导致失地农民生活陷入贫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从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入手,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3.
卢小玲 《经济师》2006,(2):62-63
文章以农地征收征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当前法律在规范农地征收征用和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上存在5个方面的缺陷,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失地农民生活无着落并已影响到社会稳定等社会问题,来说明国家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制定并完善有关“农地征收、征用及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并结合国外的做法,提出四方面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征地补偿制度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其主要原因表现在社会体制、法律制度和地方政策等几方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社会体制创新入手,加强整体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依法维护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她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宋虎林 《时代经贸》2010,(4):236-23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地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皮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有效保障是首要任务。文章从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状况入手,分析政策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是造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在坚持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民权益市民化,重塑政府职能,制约政府权力,实现农民权益在理论与现实中的统一。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低保、养老、就业制度,完善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完善法律制度为农民权益实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11)
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关系到失地农民最切身利益的现实性问题。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出现了经济补偿不合理、农民就业增收困难、生活缺乏保障等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文章结合龙岩中心城市实际,分析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探寻法律保障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速度和规模也不断增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遭受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权益的缺失。文章认为,必须加快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综述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伟  黄善明 《生产力研究》2007,(2):29-31,34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保障问题的研究包括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主要考察现行征地制度下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情况及成因,规范研究重在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进行制度设计和创新。笔者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关系到失地农民最切身利益的现实性问题,也是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意在找出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寻求解决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失地农民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造成了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以及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基于对酒泉市肃州区的调查,通过对农民失地后的情况以及失地后养老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的推进使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征地范围不明确、征地权行使和征地补偿不规范及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立法,防止征地权的滥用;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土地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好农民土地权益是土地治理中的关键。从土地征收视角出发,应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居民实现同步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界限,规范土地征收体制机制,优化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完善有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财税制度,提高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权益是失地农民权益的核心,是其他权益的基础和前提.对R安置区的调查显示,当前失地农民经济权益保障缺失,主要表现为征地程序不规范、补偿标准偏低、分配方式混乱、安置办法欠妥、社会保障供给不足等,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地征收补偿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完善这三项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转变成为城市用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安置及养老保障这一社会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本文首先明确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地分析我国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为了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强化政府的职责、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楚雄市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从安置方式、保障措施和失地影响方面介绍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楚雄市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但是,目前我国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若干问题,造成失地农民所获补偿不足,经济利益流失严重。指出征地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征地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丹 《时代经贸》2014,(2):175-17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为社会所关注。本文以北京市F区C村为个案,对该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C村失地农民所面临的问题,并为进一步缓解失地农民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