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过去几年,我国二级市场上的股权质押规模不断扩大,一度达到股市总市值的10%以上。随着股权质押融资解压期限的集中到来,股权质押融资违约风险不断暴露。以A公司为例,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违约进行研究,对股权质押融资违约可能的原因以及对大股东、中小股东、质押权人和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主体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年 《现代商业》2012,(27):22-2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担保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本文就法人股股权质押的可行性、现状、风险因素、风险防范措施、评估风险、评估技术障碍、及评估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股权质押不失为拓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途径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股权质押对中小企业融资及当前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股权这种资产的特殊性,较固定资产抵押和质押、第三方担保等方式而言,债权人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这制约着这种融资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合理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成为股权质押业务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重点指出要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生产,促进就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担保难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股权质押在我国经济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权利质押的一种,它已经成为现代融资的常用担保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担保方式,与传统担保方式相比,可谓是一种重大突破。股权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担保方式,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从研究我国股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和优缺点出发,分析其风险性,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在股权质押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熊礼慧  朱新蓉  李言 《财贸经济》2021,42(10):87-101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股权质押与股市风险的关系.具体以股权质押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与极端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股价波动风险,也会增加股票特质风险,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大于对特质风险的影响;(2)相比于极端上涨市场风险,股权质押对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影响更大,股权质押对危机时期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加剧作用更大;(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融资约束并没有得到缓解,原因是控股股东将融入资金大量用于自身和第三方,只将少量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因此,本文结合结论提出了建议,以期在制度、操作等层面更好地规范股权质押业务,为防范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股权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融资工具,正在被上市公司广泛使用,但是2018年上半年股票下跌期间引发的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引发了市场的重点关注与思考。本文对股权质押的动机、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与应对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合理规避股权质押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监管部门加强股权质押风险监管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修改了股权质押制度以及并购制度以来,股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形成的高并购溢价的后续处理及减值风险也备受关注。基于此,文章利用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可以减少企业的商誉减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显著减弱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商誉减值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拓展和加深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行为经济后果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财贸研究》2019,30(9):90-100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银亿股份较高的股权质押比例入手,分析了其股权质押的动机,发现前期股权质押融资用于支持上市公司转型,而后期大股东开始利用股权质押及现金分红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基于此案例提出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权利质押形式,反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体现了交易的需求。但是,有关股权质押的立法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关于股权质押的客体,法律文件表述颇为不一,《物权法》第223条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权,但在《担保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中,却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份或股票,对于此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对这一问题也认识不一,由此对股权质押客体的范围和内容学者们也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不断普及,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过高,所引致的代理问题带来公司价值的降低远高于质押行为的正面效应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股权质押行为的利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选取FH公司作为案例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权质押行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股权质押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一种新方式,可以将“静态”的股权转化为“动态”的资产,以股权为抵押来换取融资资金,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额抵押和有效担保而难以获得贷款的问题。我国企业拥有数量庞大的各类股权,股权质押融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长期有望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的重要渠道,但在当前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应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质押融资的发展,逐步发挥其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权利质押形式,反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体现了交易的需求。但是,有关股权质押的立法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关于股权质押的客体,法律文件表述颇为不一,《物权法》第223条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袁述为股权,但在《担保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中,却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份或股票,对于此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对这一问题也认识不一,由此对股权质押客体的范围和内容学者们也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其法律风险客观存在,产生的原因包括登记制度的不完善、评估制度的不规范等.亟需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重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制度来防范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私募股权基金是一种新兴的资产管理形式和金融衍生工具,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看,PE同VC一样,对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加快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私募股权基金中存在的高风险、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特殊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投资人权利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且难以获得及时的救济和保障。私募股权基金人权利的保护,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当通过相关法律予以规范,配合相关有效措施,使投资人权利保护制度得以建立,达到保护投资人利益,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制度建立也日趋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将近三十年,在促进资本市场完善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的基金退出渠道尚不完善,尤其在IPO退出方面以及法律制度方面,IPO退出渠道阻塞影响了基金的顺利退出。文章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IPO退出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IPO退出方面的制度建设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股权众筹。由于股权众筹这一方式的独特性,它迅速发展成小微企业的一种主要融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给融资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尤其在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上。投资者权益保护一直是股权众筹过程中重点问题,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监管,但由于制度不够完善、法律规范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资金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投资者权益仍得不到足够的保护。文章针对我国股权众筹中的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十分普遍,而民营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而陷入的资金危机对其自身业绩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本研究集中于了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分析股权质押成因和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提供短期解套路径选择。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成因主要有:一是公司大股东缺乏资金,同时又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股权及其收益,因此选择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以获取资金;二是股权质押融资操作程序较传统融资方式更简单,审批流程快,所受约束较少。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主要有:(1)崩盘风险;(2)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短期内的解套路径主要有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寻求合作伙伴资金支持,长期应鼓励大股东承担责任和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8.
自从证券公司能够从事股权质押业务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数量和比例快速增加.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操作便捷的融资方式,成了许多上市公司融资时的不二之选.影视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尤其偏好股权质押,不少企业质押比例超过80%.目前,针对股权质押的案例研究也并不多.因此,论文选取印纪传媒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比例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主要有北京模式、上海浦东模式和湖北武汉模式三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融资意识薄弱、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对知识产权认识和保护不足,知识产权价值难以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高、产权交易机构不健全、政府过度干预、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对此分别从企业、中介、政府等方面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立法者设计专利权质押制度的目的有三:一是保障债权的实现,二是融通资金,三是充分发挥专利权的效用。然而在专利权质押制度确立的10年之后,专利权质押的实例依然寥寥无几,相对于蓬勃发展的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客观地说,专利权质押的立法规定较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