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的以外贸带动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质疑,多数观点认为这种模式应该伴随着美国的消费增长模式一起走到尽头.实际上,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没有发生改变,中国应该继续走贸易强国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制定贸易强国对策的原则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国对外贸易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首先应明确贸易强国的内涵与目标.笔者从主体、内容和市场等方面构建贸易强国(地区)的指标体系,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目标内涵并具体化,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判别标准,再利用聚类分析法判别中国在贸易强国标准下的层次和地位,最后提出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评估和比较世界服务贸易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然后分析了这几个国家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自我发展探究。本文主要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各国服贸竞争力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服务贸易虽然增长显著,但却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在两大竞争力指数上都与服务贸易强国存在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为了提升中国服贸出口竞争力,应该完善管理体制、拓宽国家市场、有效整合资源、开拓新贸易模式并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4.
贸易深化与跨国经营中的创新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变动会对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表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两者的关系来看,贸易结构不仅反映了一国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极大地影...  相似文献   

5.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全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成为亚洲贸易的新领袖。于是有些人简单从这些事实,认为我国己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重要经济形态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数字贸易强国必须建立在科学构建数字贸易强国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数字化程度对贸易利益的微观影响机制,据此构建了数字贸易强国综合衡量指标,继而测算了2012—2019年主要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强国指数,并从质量、规模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解。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期内中国数字贸易强国指数位于世界第二,但在数字贸易质量方面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第二,从产业层面看,中国数字产业领域的数字贸易具有显著优势,保持了领先地位,这源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中国数字产成品出口占据了数量和质量优势,但在融合数字技术的传统产业方面数量和质量均不占优;第三,基于产品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在作为数字产业核心的中间产品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建设数字贸易强国,中国亟待由数量优势、产成品优势向质量优势和核心中间产品优势转型。  相似文献   

7.
我国迈向世界贸易强国的外贸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浩  丁杰  马野青 《经济前沿》2004,20(12):13-16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贸易大国的行列,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与贸易强国的具体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高科技产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外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我国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分布比较集中。因此,为了保证我国顺利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我国应该:实施规范出口管理制度的战略;实施新型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实施培育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旅游业统计方法的特殊性,在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2020年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创建了贸易实得指数,使用投入产出表重新评价了2000-2009年中国旅游业的外贸竞争力,并与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借以实证研究近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旅游业的外贸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旅游业发展质量不容乐观,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李晓晨 《时代经贸》2007,(1Z):166-166,F0003
本文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总结了我国与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与不利条件,进而分析了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问题,得出了调整加工贸易的结构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遇到的障碍。分析表明,我国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贸易增长方式和国际贸易话语权等方面与贸易强国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加工贸易的结构。做好有效利用外资、加快创新等关键工作,才能调整加工贸易的结构,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中国已经跃身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也成为了一个勿庸质疑贸易大国。可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而且不可否认从我国人均GDP,贸易结构,商品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很多方面可看出我国目前离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不应只满足现状,要在充分看到自身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与贸易强国之间的差距。只要抓住各种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指日可待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需要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通过科技兴贸,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已进入了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 ,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我国与贸易强国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高科技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低 ;外资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主体 ;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对外贸易的市场分布比较集中。因此 ,为保证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应实施规范的出口管理制度 ;实施新型市场多元化战略 ;培育大型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3.
陈泽星 《时代经贸》2005,(10):76-81
为什么要谈贸易业绩指数?很简单,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2000多亿美元,出口贸易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中国各级领导,中国的企业,包括很多专家们都认为,中国早已经进入了贸易大国行列,但是离贸易强国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如何评价贸易强国,这是我们想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维全 《当代经济》2007,(23):90-91
服务贸易不仅是世界经济贸易新的增长动力和主要竞争点,也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并且努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将是我国通向经济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探讨了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新伟 《当代经济》2007,(7X):84-85
文章主要是分析贸易模式结构的变化,即中国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拥有良好的要素禀赋条件,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陷入一些误区和危机之中。本文从传统理论出发,结合现代服务贸易理论,对云南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改变旅游业增长方式和加快技术引进和信息化进程等实际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随着FDI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点,传统意义上的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正在被打破,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分工方式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本文以当前新贸易现象为实践基础,以贸易分工理论为理论基础,初步构建产品内贸易的理论模型及其利益分配机制,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分析产品内贸易模式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并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进行攀升,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由数量、规模、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这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应对经济危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加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中国和加拿大双边贸易得到较快发展。笔者利用1998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一系列指标,对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和加拿大的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两国之间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互补关系。同时,中国对加拿大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竞争提升效应,加拿大对中国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伍再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14-18
中国加入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由于高级服务要素相对贫乏、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等原因,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比较微弱。从中长期而言,应审时度势,通过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