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城市化率和财政分权为主要考察变量,利用1998—2010年东中西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财政总体偏向于基本建设,而忽视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化使政府支出偏向于基本建设的同时,对教育、卫生支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社会保障支出产生正面影响。这种财政支出结构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我国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财政支出结构还没有脱离"生产性财政"的窠臼,财政支出结构僵化,财政支出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同时并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对于中国而言,增加政府的经常性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增加政府的资本性支出妨碍经济增长,且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还没有达到最优状况,经常性项目支出太少,资本性项目上支出太多。  相似文献   

3.
经过分税制改革,我国的财政性质已经由职能财政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但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明显存在中央与地方事权分配不均、行政经费膨胀等缺陷,使得我国的分税制不彻底,公共财政不到位.因此,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监督力,全面、协调、有序地推进各项财政支出预算改革,使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向公共财政转型,彻底完成分税制.  相似文献   

4.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央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活动的影响日益显现。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省级数据为样本,可以考察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转移支付对各类财政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行政管理类支出和经济服务类支出的扩张作用较大,而对文教科卫类支出和社会保障类支出的扩张性作用较小。进一步分组讨论发现,越是对转移支付依赖程度高的地区,行政管理类支出和经济服务类支出的扩张效果越明显,支出结构扭曲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优化和调整,顺应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实现宏观目标的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6.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Barro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讨论最优税收结构的框架,分析经济增长中的最优财政支出结构.模型的结果表明,当经济增长率最大化时,各项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等于该项财政支出的边际生产力贡献与财政总支出的边际生产力贡献之比.同时,通过运用我国1980~2000年之间的各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社会文教支出和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比不断下降,行政管理费支出膨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有所增长但整体水平仍偏低。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经济体制转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发展不平衡是形成该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为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应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府能否有效的行使其职能,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入手,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支出结构调整路径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反映了一个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所进行的活动范围和公共政策的倾向。研究财政支出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瓦格纳法则。本文使用2011年GFS和WDI数据库的截面数据,从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及其构成验证了瓦格纳法则的成立,并通过国际比较,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建议。根据以往文献对瓦格纳法则的定义,笔者把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对人均GDP(对数值)回归得到估计系数,称为瓦格纳法则系数,据此考察瓦格纳法则。回归结果显示,财政总支出的瓦格纳法则系数为371。这表明经济发展与财政总支出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换言之,财政总支出占GDP比重随着经济发展有上升的趋势。分项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对人均GDP对数值的回归结果显示,人均GDP与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支出和社会保护支出之间成正比关系,但与公共秩序和安全、住房和社区设施支出之间成反比。在此基础上,笔者计算了各分项财政支出对瓦格纳法则系数的贡献度,其中以社会保护支出的贡献度最大(7166%),经济事务支出贡献度最低(-738%)。研究表明,瓦格纳法则成立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护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反映了政府对财政资源配置的偏好,更反映了政府在整个经济社会中承担的职能和充当的角色。本文拟通过  相似文献   

11.
张淑翠 《财经研究》2011,(8):135-144
文章基于我国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据本身隐含信息进行内分组的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来检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拓展了Armey曲线推论。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最优规模为9.32%,财政支出最优结构为1.643,并且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都在最优值两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相比而言,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的转换速度似乎更快。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公共支出规模的膨胀性、成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公共支出规模膨胀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财政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研究在调整社会福利的同时降低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国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化对于政府支出规模具有明显的扩张效应,公共教育需求却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未来中国的地方财政必须要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在"有增有减、减大于增"的政策取向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疆财政支出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政府职能不断扩大,财政分配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依据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支出在整个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资源主导的经济结构等原因,在政府行使其职能时必然有别于其他省份,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现状,提出应建立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进而提高新疆财政支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府支出决算与预算的差异可称之为支出预算偏离,其大小直接关系到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效果。预算最大化理论指出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的最大化,这会导致预算支出大于决算支出,而财政支出分权则便利了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最大化的条件,因此,财政支出分权是导致支出预算偏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1994—2017年全省层面和市县加总层面的财政预决算数据,本文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也越大。不同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较好地支持了上述结论。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透明度能够降低财政支出分权对预算偏离影响的程度。合理调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有效降低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政府支出决算与预算的差异可称之为支出预算偏离,其大小直接关系到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效果。预算最大化理论指出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的最大化,这会导致预算支出大于决算支出,而财政支出分权则便利了地方政府追求自由裁量预算最大化的条件,因此,财政支出分权是导致支出预算偏离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1994—2017年全省层面和市县加总层面的财政预决算数据,本文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程度越高,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也越大。不同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较好地支持了上述结论。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透明度能够降低财政支出分权对预算偏离影响的程度。合理调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有效降低政府支出预算偏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Using a dataset for 31 Chinese provinces from 1998 to 2006, this paper provides a spatial Durbin panel analysis to test for fiscal interactions among China's provinces in their public spending on infrastructure. We find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s across Chines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Further analysis attempt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such fiscal interactions reveals evidence of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instead of yardstick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7.
Authoritarianism is regarded as being unaccountable for people's needs, but few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how authoritarian countries balance their policy goals. China is known to use a promotion system to incentivize local leaders to develop the economy, while neglecting social spending. This paper documents that more leaders having a liberal arts background have been promoted as top provincial leaders. After carefully ruling out other channel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shift of top provincial leaders’ colle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from science/technology to liberal arts/social science has increased fiscal expenditure shares on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and cut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s accordingly. The finding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post‐1994 period, when local leaders had stronger incentives for economic growth. This indicates that Chinese top authorities are promoting more pro‐social local leaders when providing pro‐growth incentiv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China’s asymmetric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system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many years,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giving direct evidence of its negative incentives on 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 policies. By introducing the mechanism of asymmetric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transfers 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asymmetric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transfers on spending policie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uses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to carry out an empirical tes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asymmetric decentralization significantly weakens the incentives of local government to increase social expenditure, and as a solution to asymmetric decentralization, fiscal transfers fail to play a good role. Due to the relatively large income effect, the financing mechanism of fiscal transfers not only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ncentives of local government to provide social public goods, but also weakens the constraint effect of fiscal competition on expenditure policies of local governments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cost.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fiscal transfer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centive to local government in regions where the net inflow of fiscal resources is more than zero, because of common pooling effect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fiscal transfe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entives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provide social public goods are negative in all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