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巡视南方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经济的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这给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钢铁工业蓬勃发展,十几年来已经连上几个新台阶.1978年,我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1983年登上4000万吨钢的台阶,以后又于1986、1989、1991年分别登上了5000万吨、6000万吨、7000万吨钢的新台阶.13年来,钢产量翻了一番还多,平均每年增长300万吨.与此同时,钢材品种有了增长,对市场的适应程度有所增强,钢材质量也有提高,能源消耗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环境治理有较明显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再一次证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1992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登上8000万吨的台阶。这是冶金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我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以来登上的第五个千万吨台阶。我国钢产量虽然登上了8000万吨的台阶,但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我们生产的8000万吨钢其内涵如何?与国外同等钢产量的国家相比是什么水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差距在那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等。应该实事求是地做些分析,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 我国与美国钢铁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确立了世界钢铁大国的地位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从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开始,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钢产量高速增长。从1978年3178万吨,增加到1999年12370万吨,连续4年突破1亿吨,居世界首位,使中国钢铁工业成为世界钢铁大国。1978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1978年,我国钢产量为3178万吨,花了29年时间登上了3000万吨钢的台阶,但是增长第2个3000万吨只用了11年(1989年钢产量为6159万吨),预计今年钢产量可以突破9000万吨,这样增长第3个3000万吨只要5年时间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十年,地方钢铁工业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坚持不断改造、配套,得到很大发展.1988年实现钢产量1367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23%.我们安阳钢铁公司1988年实现钢产量86.39万吨;利税总额24989万元,十年间分别增长1.5倍和10.9倍,年平均递增9.60%和29.15%.这期间我们还自筹改造资金37460万元,于1985年提前完成“六·五”规划的“四·五、六·六”配套规模.随后又根据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先后改造了侧吹转炉,配套建设了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比较快,钢产量已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钢产量仅为世界人均钢量的1/3.我国从1980年至今,钢产量增长2/3.今后10年如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3,则本世纪末我国钢产量将达1亿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拟定如下“发展目标二元矩阵表“进行论述之,祈望能获得校正.一、本世纪末发展目标预测1.钢材需求量增长1980年钢材需求量为3200万吨,其中自产2700万吨,进口500万吨.由于我国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销不对路,库存积压较多,再扣去少量出口,1980年实际钢材消耗量为2824万吨.我们将逐渐做  相似文献   

7.
<正> 一、问题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冶金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钢产量从1986年以前的100万吨发展到1996年的400万吨;1993年实现利税16.3亿元,其中利润10亿元,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在全省分行业产值排序上,冶金行业已由“七五”期末的第七位上升到“八五”期末的第五位,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化学纤维行业处于纺织产业链的前端,是纺织行业的“粮食”,后道产业发展的基础。“十五"期间,由于国际化纤格局发生变化,给中国化纤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和良好机遇,我国化纤工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进步的推动,民企发展机制的带动下产业链纵横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从未有过的高速高效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从“九五”计划末2000年的13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约2600万吨,增长91%,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35%左右。化学纤维产量从2000年的69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629.2万吨,五年增长142%,占世界化纤产量的40…  相似文献   

9.
解说词在白云黄鹤的故乡,在奔腾不息的扬子江畔,有一个闻名国内外的钢铁企业,这就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是新中国诞生后,由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批准新建的,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有年产钢铁双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我国主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武钢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1978年同1995年相比,生铁产量由318.6万吨增长到533.7万吨;钢产量由247万吨增长到541.4万吨;钢材产量由125.6万吨增长到478.1万吨;实现利税由3.5亿元增长到32.2亿元;固定资产由21 .73亿元增长到254.7亿元。  相似文献   

10.
1 关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钢铁工业发展问题钢铁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小平同志在多次谈话中,都提到钢铁工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最近视察首钢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提出要发展到一亿至一亿二千万吨钢的目际.从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到2000年时,大约需要1亿吨钢材,折合钢产量也要一亿二千万吨.从目前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看,“八五”内钢产量将超过8000万吨.到本世纪末,如果外部条件许可,投资落实,钢铁工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为能真正满足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在钢产量有较大增长的同时,钢铁工业还需要上四个方面的新台阶.即:上工艺技术和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新台阶;上品种和质量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月,在中国的南海边响起了阵阵惊雷:"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南国风来满目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入了一个新纪元。伴随着这股春风,武钢十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91年至2001年,武钢累计上缴利税226.15亿元,占武钢投资43年以来上缴利税总额的65.8%;扣除资产重估增值部分,武钢的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61%;钢产量由1991年的445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708.53万吨,增长59%;销售收入由1991年的68.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81.59亿元,增长163.94%;职工人均年工资由1991年的3943元增长到2001年的18797元,增长377%。这一时期成为武钢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职工受益最多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78年~1992年的14年间,钢产量由3178万吨增加到8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344万吨,年递增率6.8%。特别是在去年春季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国民经济各部门加快了发展步伐,钢材需求量迅速增长,为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市场。1992年钢产量比上一年净增900万吨,创造了历史上年增产钢的最高纪录,这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初步测算,到1995年全国可产钢8600~8800万吨,比“八五”计划原定1995年产钢7200万吨的目标提高约20%。与此同时,钢铁工业在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加强企业管理、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3.
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我国钢产量从3712万吨增加到6635万吨,共增长了2923万吨,平均每年增长290多万吨,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在增加的2923万吨钢中,新建的宝钢只占386万吨,也就是十年增产的钢约90%是靠老企业挖潜、改造、扩建得来的.今后十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翻两番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到本世纪末钢产量要达到8000万吨以上,钢材的质量、品种要赶超国际水平.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仍然是主要依靠老企业挖潜、改造、扩建.这一点现在看得十分清楚.今后十年需要新建一、两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但在全国增产的钢中不会占很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是新中国成立40周年.这一年,钢铁工业也传来了捷报,钢产量突破6000万吨,成为继美国、苏联、日本之后世界上第4个年产钢超过6000万吨的大国.这既是40年建设发展的巨大硕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钢铁工业历经40余年,目前钢产量超过6000万吨,人均钢产量近60公斤,已拥有15个1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钢铁厂,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合理布局的钢铁工业,这对于加速我国经济社会起飞和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是必不可少的.据统计,冶金行业“七五”期间钢产量增长的80%以上,主要是通过老企业挖潜改造实现的.这条路投资少,见效快,符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提  相似文献   

16.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原料工业,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时都优先发展钢铁工业.我国建国初期,1949年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到1986年已发展到5220万吨,而1991年我国钢产量为7057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铁产量为672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到本世纪末,我国的钢铁工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生产将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是钢铁工业稳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发展铁矿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钢铁工业的时代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钢铁工业的时代背景2 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时期。从全球角度看 ,2 1世纪初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然而 ,世界仍然是物质构成的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不可能脱离物质 ,物质生产、物质供应保障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钢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 ,在大量使用领域中 ,甚至是“必选”材料。钢不仅是重要的结构材料 ,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功能材料 ;全球每年生产的不锈钢、电工钢等功能材料在 2 5 0 0万吨以上。2 0世纪全球钢产量迅猛发展 ,从 1 90 0年年产 30 0 0万吨左右发展到 2 0 0 0年年产 …  相似文献   

18.
一、世界电炉炼钢生产现状在钢生产流程构成中,短流程电炉炼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5年西方世界电炉钢产量达到1.4亿吨,占西方钢产量的1/3,到1997年其电炉钢产量达到2.28亿吨,上升至4O%。在西方世界中美国电炉炼钢发展最为迅速,1985年电炉钢产量占钢产量的34%,到199?年电炉钢产量为4130万吨,占钢产量的42%。同样,加拿大1985年电炉钢产量占钢产量的27%,到1997年电炉钢产量达到6O0万吨,占钢产量的38%。到90年代,北美地区掀起扩大电炉炼钢能力和建设新电炉的热潮,如美国纽柯钢铁公司、北极星·布鲁肯希尔钢铁公司和契…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预计到200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将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近1000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60多万吨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为130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500~600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这期间的发展重点是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能高效利用和地热利用。预计到2…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扩大钢材出口的有利条件 经过40多年建设,我国钢铁工业综合产钢能力和品种规格达到了一定规模,并拥有像宝钢、武钢和首钢一些技术装备水平先进或较先进的钢铁企业。1991年我国钢产量突破7000万吨大关,钢材出口量达到近283万吨,钢材进口量降至358万吨,钢材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使我国钢铁工业逐渐摆脱了原来“内向型”和“替代进口”模式,从单一国内钢材市场逐渐转向国内外两个钢材市场的外向型经济轨道上来。最近,我国决策机构已修定了原先2000年钢产量800035吨目标,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钢产量1亿吨的目标,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需求。首钢在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讲话精神鼓舞下,加速扩大钢铁产量规模,开展多种经营,开拓海外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