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不断涌现,目前一次性补偿,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也未考虑失地农民生计远虑,更难以以土地换得必要的保障。儿童少年要就学、中青年农民要就业、老龄农民面临疾病等风险。失地农民期待中有焦虑,希冀中存担忧。失地对农民来说是“阵痛”,如缺乏保障机制却是“长痛”。如何破解征地难,妥善解决乡村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委实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政府与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存问题的根源是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征地与失地、土地增值与征地补偿、城市扩张与失业、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五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提示和认识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提供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角色定位;规范公权力;制度创新;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失地农民、被拆迁人参与及权利保障机制;项目社会评价制度;失地农民、被逝迁人安置方式创新;利益驱动机制;改善失地农民进城预期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由于征地政策不合理,农民被征地后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没有妥善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没有做出制度性安排,造成众多农民失地又失业,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我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推进,造成大量失地的农民。同时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农民在失地之后出现了就业危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文章从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入手,阐述解决我国农民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转变就业观念、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强化就业培训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征地补偿政策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土地是农民生活的保障,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对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借鉴国际上失地补偿政策的成功经验,切实对我国失地补偿政策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国家尽管给予了相应的补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内,目前还没有涉及农民失地后的养老、就医等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失地农民就业,使其自食其力,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而且还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就业的非农化。失地农民在政府的扶持下,有一部分已经进入到工作岗位,但从目前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情况看,农民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既…  相似文献   

7.
解决征地过程中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应该把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作为最低目标,在征地补偿制定过程中,尽量多考虑失地农民利益,应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之本,但在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土地征用中,企业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往往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困境。在建设新农村的大形势下,企业必须认识到农民失地问题的严重性,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维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快速推进,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理财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理财技能,创造就业机会,使这些农民"失地"不"失业",实现失地"农民"本质上向"新市民"的真正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及时创办一些以失地农民创业指导、理财咨询辅导为主业,培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让农民失地不失业为目标的短期培训咨询机构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收,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一些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来维护失地农民的正当利益,有利于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片片农用地被征占,一批批失地的农民因此失业;另一方面,按很低标准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不仅不能及时到位,而且雁过拔毛,构成了对农民的又一次盘剥,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日益激烈。征地制度改革经过多年酝酿,在认识上已经没有太大偏差,关键是如何校正天平,对利益作出调整,眼下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剌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依托分析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失地农民在失地初期认同失衡、后期认同分化,实施养老保险有利于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失地农民对征地政策本身高认同,对高层组织(市级、区级)高认同、基层组织(村委会)低认同。同时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征地补偿款的缓冲作用、非货币化土地功能的彰显、第二次分工与比较优势的丧失、回迁房与原住房的价格差、失地未进城安置、小区物亚管理滞后等因素决定了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是对土地上所附着的各项社会功能的合理替代,是对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的显化。以2003年以来16县(市、区)320户江苏省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调查数据为基础,剖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差异,并结合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意愿表达,构建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以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内容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模式,以期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4000多万丧失土地的农民游荡城市.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 多年来,全国有近亿亩耕地被征用,造成了4000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这些因失去土地而又未得到妥善安排、公正补偿的农民,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收入,保险无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农村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技能,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培训失地农民工过程中存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对策,以更好地服务失地农民工的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16.
冯红霞 《民营科技》2010,(1):117-117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产生了大批失地农民,他们失地、失业又无保障,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隐患。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失地问题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农民失地问题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民失地的原因农民失地过程主要是农用地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农村城镇化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按照首都发展战略规划,北京将在加快城区扩张、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郊区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当前,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是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以北京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农村土地占用和农民失地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失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其中最焦点的问题表现为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由于土地是农民进行生产与保障生活的基础条件,因此农村农民失地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农民失地问题影响广泛,一方面致使农村农民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三农”问题又是我国现阶段基本问题之一,失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制度建设的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均衡、农民用地方式不合理、问责不力等.因此,必须针对此种情况进行相关转变与解决.完善法律制度、合理分配相关利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等有效措施.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国家土地,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建立多种保护制度,确保我国的土地政策真正得到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20.
罗涵 《现代审计》2007,(6):51-51
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四川省在2004年就在全省建立和推行了失地无业农民失业保险制度。然而,审计人员在近期开展的失业保险基金审计中了解到,有关部门在失地农民身份认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