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GTAP 8.0模拟欧盟、美国、日本分别和同时征收碳关税时对世界经济和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将对世界经济均衡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金砖和东盟国家;碳关税将改变世界贸易结构和贸易利益格局,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受损;碳关税将使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小幅下降,但对改善世界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贸易成本测度模型之不足,在Novy(诺维)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然后运用该研究方案,对1980年到2006年间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0年至2006年中国与日本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日双边贸易成本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铁路货运量作为省际贸易的代理变量,考察语言差异对中国省际贸易的影响作用,并引入城市信度这一变量,考察其对语言差异与省际贸易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差异对省际贸易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即语言差异越大,地区间贸易量越小。本文进一步按南北划分地区,结果发现相较于语言较为统一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之间、南方与北方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较大,因而贸易量也相应减少。城市信度则能够减弱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城市信度能够削弱语言差异对省际间贸易往来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针对中国与5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HS六位贸易数据,在把贸易成本进行细分并构建解决“多贸易零值”问题的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各细分贸易成本变量对中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而研究在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和农产品、非农产品的子样本中,贸易成本对二元边际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自由度、共同边界与是否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贸易成本因素对中国出口产品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是正向的;国家距离、是否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清廉程度等贸易成本对其影响是负向的;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来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地区)二元边际的提升不受距离和经济自由的限制;就不同的产品类型而言,经济自由度对中国出口农产品集约边际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2011年沪市A股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的成本粘性行为。结果表明: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不存在成本粘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测算30个样本国与其所有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和各国的总体贸易成本,并利用行业层面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将贸易成本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禀赋一起,经验地研究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贸易成本可以和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一样,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一国对外出口行业的选择;一国即便不具有资本禀赋的优势,但只要不断降低总体贸易成本,完全可能选择生产并出口高贸易成本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商品。研究创新: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经验研究了总体贸易成本对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抓住RCEP正式生效的机遇期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利用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Novy引力模型计算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出口贸易成本,实证研究贸易成本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成本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新加坡的贸易成本最低,对文莱的贸易成本最高;贸易成本对中国出口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分行业看,贸易成本与纺织品和高技术品出口呈现显著负相关,对农产品的负向效应不显著。以上发现为中国未来更好构建RCEP经贸合作框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生产性服务贸易分成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专业商业服务四大类型,分析这四种类型的进口情况,结合Novy(2013)模型,分从高技术型、中技术型、低技术型和资源型等四个技术性类来测度陕西省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并进行实证研究来探究陕西省制造业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小型开放经济下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分析进口占比和国内外产品替代 弹性的动态变化来研究贸易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贸易调整的策略和路径对不 同冲击下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国内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会对经济稳态产生影响,国外经济冲击下的贸易 调整对国内经济长期运行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影响短期经济调整;进口占比主要影响消费、资本、投资和实际汇率, 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则主要影响资本、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 相似文献
12.
空间划分方式是发展不平衡空间分解的关键环节。基于中心-外围模型思想及人口加权变异系数,本文提出了一组新的发展不平衡分解方法,并根据可得数据将其应用于广东、辽宁等7个省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程度差距较大,并且导致不同省份发展不平衡的空间因素差异明显;从行业分解结果来看,农业是影响省际发展不平衡的首要因素,而后是建筑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Novy(2013)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基础上把国内民主化程度作为政治因素从出口国和进口国两条路径引入该模型对其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中国与金砖国家部分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分别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弹性均为正,中国与金砖国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均可提高贸易量。然而中国出口与进口贸易成本弹性差值均为负,中国总体不具有相对优势。从细分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可以优先考虑本国优势产品,重点在优势产品领域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与金砖国家存在产业内贸易潜力较大产品,中国可以与金砖国家在不同层次加深农业分工与合作,分散中国农产品贸易风险,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从小国单方面贸易保护的视角,构建一个两国模型,讨论产业布局的各种可能性,寻找小国贸易政策的可能优势区间。研究结果显示,小国存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贸易优势区间。当小国的市场进入成本比大国大,且大到一定程度时,小国可以在贸易保护程度等于甚至小于大国的情况下获取产业布局向自身的倾斜。随着两国市场规模差异扩大、产品替代程度加大、大国贸易保护及冰山成本的增大,小国进入优势区间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并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实践,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产品质量成本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对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制造业FDI撤离已初现端倪。本文通过建立模拟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预测了制造业FDI撤离的就业效应并比较不同应对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撤资加速了中国资本深化,对就业有明显的负面冲击,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就业冲击将随着撤资规模的扩大而持续放大。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撤资的就业冲击将集中爆发于城镇。对于中国的就业宏观调控,供给管理政策优于需求管理政策,其中降低资本税率的长期综合调控效果最优,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良好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分解。研究方法:选取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量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区域间贸易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国的国内贸易成本始终小于国际贸易成本,东北区域和贸易程度相对较低的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贸易成本较高;区域间贸易成本分解发现距离较远的区域间贸易成本较高,“邻近偏好”明显;经济增长极则表现出显著的“腹地偏好”,即与其经济腹地间贸易成本较低;而东部沿海的“后来居上”主要来源于沿海之间存在的“区域分割”。研究创新: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的演进及其双边特征。研究价值:为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金水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2):41-44
本文简要讨论关税贸易保护政策所带来的利弊,并用统计年鉴所采用的实际数据进行定量计算。给出一种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对几十种产品的实际计算,表明该种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