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某桥面工程为例,分析了防水黏结层的受力性,确定了最大剪应力及其所在位置,并分析了相关参数造成的剪应力影响程度。经试验得出结论,防水黏结层在桥面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对提升层间抗剪切强度及减少桥面损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及科研单位开展了大量关于车辙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与结构方面。目前,对于抗车辙剂的研究较少涉及抗剪强度指标,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并未考虑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因此,本文选取实体工程中常用的天怡抗车辙剂及矿料级配,以混合料抗剪强度为指标,采用单轴贯入和圆环剪切双重对比试验,从力学角度探讨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和程度。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及性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公路路面透层沥青施工技术,提高路面的防水性能和剪切性能,本文介绍了高渗透性乳化沥青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阐述了透层施工采用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通过渗水试验和剪切试验评价了试验路段的性能。结果表明:高渗乳化沥青在性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均优于煤油稀释沥青,施工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沥青路面等级和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层间防水功能层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作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沥青路面设计除满足强度等力学功能指标外,为人们所关注的就是结构防水问题。由于路面材料自身性能指标和设计理论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沥青路面防水结构层的结构选择设计和材料选用,一直处于边应用边探索的阶段。其中,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的研究和应用,也在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行车舒适性高、噪音低等优点,目前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由于建设位置或环境的特殊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会面临长期或短期的冻融和盐蚀侵害,导致路面性能下降。本文以沥青结合料的间接拉伸强度指标为依据,分析了冻融、盐蚀环境对沥青结合料的不利影响,并通过X射线CT检测技术的三维重建模型,从微细观层面研究了沥青混合料孔隙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揭示了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和盐蚀环境中的劣化机理。最后选用6种不同的添加剂,分析了不同添加剂对高盐高湿环境下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改善作用,对预防和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盐冻侵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的铺筑材料之一,由沥青和骨料组成,内部含有孔隙空间,同时沥青属于高分子材料,其老化问题不容忽视。沥青的流变学行为,意味着沥青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会发生黏塑性变形,同时由于沥青混合料内部的多孔性质,进入孔隙的水会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沥青从骨料上剥落。因此,可知环境影响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之一。目前,沥青路面设计的分析表明,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并没有直接考虑长期的环境作用对路面性能的影响。为更准确地考虑环境对沥青路面的影响,本文基于路面结构可靠性理论,提出在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中加入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孔隙率的构想,同时提出检测应以钻芯取样的样品为主,且现场钻孔及层间黏结状态也应纳入验收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加铺沥青面层是当前国内公路交通运输工程中水泥路面提质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设置应力吸收层降低其应力幅,有效控制加铺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形成和提高道面的疲劳寿命,是这一时期刚性道面提质改造的关键。本文依托于国内某机场道面提质改造项目,基于面层抗裂性能与疲劳寿命指标分别展开对橡胶沥青混凝土、高黏性沥青混凝土以及合成土工材料作为应力吸收层的性能对比,并结合板块构造缝类型、荷载因素对道面强度  相似文献   

8.
环氧沥青作为道路材料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近几年发展迅速。以环氧沥青为胶结料的超薄抗滑层不仅能够大幅改善路面抗滑性能,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还能提升道路景观、美化城市环境、缓解驾驶员疲劳。本文通过室内对比试验,分析了常见的雾封层、微表处和环氧沥青超薄抗滑层耐磨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沥青超薄抗滑层相比雾封层、微表处具有更好的耐磨耗性能。  相似文献   

9.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则是将适量水泥掺入到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中而成的一种新型筑路材料,但因水泥的掺入,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结构特性有别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鉴于此,本文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其强度形成机理,为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在沥青路面上的应用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沥青路面抗滑层施工所用材料,依托实际工程,在试验路段抗滑层采用摆式摩擦仪法和手动铺砂法检测其抗滑性能,研究集料种类、混合料级配和路面湿度对沥青路面抗滑层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路段A抗滑性能最好;混合料中粗集料占比多的级配3方案摊铺试验路段F抗滑值和构造深度最大,沥青路面抗滑层性能最好;抗滑层随湿度增加抗滑性能逐渐减低,湿度在50%时,抗滑性能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环球     
正新沥青,新公路据报道,加拿大温哥华市正在尝试利用一种创新的沥青材料铺设新的道路。该材料所使用的沥青由从塑料制品中回收提取的蜡制成。温哥华市将这种用混合沥青铺路的过程称之为"温式混合"。该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生产和运输沥青,从而减少近20%因加热搅拌沥青所导致的碳排放。温哥华市工程服务人员卡恩表示,"温式混合"沥青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她说:"我们所采用的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在混合过程中掺入了从塑料中回收的蜡。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试验了不同类型的添加剂,以便降低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沥青路面阻燃技术作为一种防灾减灾的安全保障措施,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被人们广泛关注。目前,阻燃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通常使用氧指数指标进行评价。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O_2和N_2混合气流中,维持平衡燃烧所需的最低O_2浓度,以O_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表示。针对已有氧指数试验方法中沥青试样难以点燃的问题,本文结合沥青材料本身特性,使用玻璃纤维表面毡作为引燃材料,重点分析试件成型方法、试样质量、点火方式等试验条件对该形态下沥青氧指数的影响,得出适用于评价阻燃沥青阻燃性能的氧指数试验条件。然后采用氧指数试验,评价几种阻燃改性沥青及其胶浆的阻燃性能,初步探讨沥青与沥青混合料阻燃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交通量和汽车轴载的迅速增加,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愈显重要。一、沥青混合料原材料1.沥青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主要起粘结作用。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温度稳定性以及老化速度等路用性能。施工时所用的沥青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沥青混凝土类型、道路等级、交通性质、路面类型、施工方法以  相似文献   

14.
为使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铺筑之后更好地发挥性能,本文依托工程实际,使用不同温拌剂掺量制备温拌沥青,并检测其三大指标,结果表明掺量控制在1%~3%为宜;在试验路段采用不同级配摊铺施工,并通过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检测分析可知,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级配2可提高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室内动稳定度试验不能完全反映真实路面行车过程中的车辙发生过程,为研究掺入温拌添加剂的橡胶SMA沥青混合料(ARSMA-13型)的高温变形发展过程,探索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本文通过单轴静载压缩试验分别测试不同温度、不同围压条件下混合料的蠕变特性,并基于黏弹性Burgers模型研究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其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时间约为橡胶沥青混合料的3倍,随着围压增加混合料的蠕变变形越来越小,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有围压条件下相对于橡胶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大幅减小;同时,Sasobit温拌剂能有效改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低温性能略有影响。在实际路况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有机降黏温拌剂提升橡胶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干旱大温差气候使得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半刚性基层材料极易产生较大的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进而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反射裂缝。车辆的通行又使得裂缝处应力集中,加剧了裂缝的扩展。同时,春融雪水从裂缝下渗积到面层和基层中间,出现了基层唧泥现象,破坏了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层间的连接状态,加速了路面结构的破坏,迅速缩短了道路使用寿命。通过对南疆、北疆、东疆地区水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噪音低、行驶舒适、抗滑性好、易于维修等诸多优点,沥青路面已成为国内外公路隧道建设的主流路面类型。但由于沥青存在易燃的缺点,目前公路隧道中火灾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阻燃沥青的出现对减少隧道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阻燃沥青的阻燃性能通常用氧指数指标进行评价。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O2和N2混合气流中维持平衡燃烧所需的最低O2浓度,以O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表示。氧指数试验是一种定量评价沥青材料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因数据重复性较好、试验方法和设备简单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公路建设中,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重点的分部工程,在施工中必须制定专项方案,以保证材料和施工工序的合理性,并且要针对重点施工步骤制定控制办法,做到环环相扣,使碾压质量和平整度得到保证.为了保障公路建设质量,在具体施工中,要做好半刚性基层的强度指标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及基层平整度控制等3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加入活性二氧化硅(SiO2)、三氧化二铝(Al2O3)、三氧化二铁(Fe2O3)和碱性物质激发剂,可增加胶凝材料中的硅、铝基团成分,在碱性环境下激发细颗粒物(不大于0.075mm)共同参与水泥水化反应,增强水泥水化活性,改善混凝土原材料对含泥量的技术要求,实现天然砂砾无需筛分和水洗工艺直接用于混凝土拌和。经试验研究,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高含泥量无机胶凝材料可使水泥胶砂强度提高1.1倍至1.2倍,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混凝土强度、抗冻性能和干缩性能更好。通过计算分析可知,每立方米高含泥量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可减二氧化碳(co2)排放量4.37kg,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一种新型铁尾矿使用方法,本文采用机械研磨法活化铁尾矿,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分别研究了水泥-铁尾矿胶凝材料的最佳配比和各因素对水泥-铁尾矿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水泥-铁尾矿胶凝材料最佳的配比为20%掺量的铁尾矿总量+0.4水灰比+1:1红蓝铁尾矿比值;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随着铁尾矿总掺量、水胶比及红蓝铁尾矿比值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