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了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的工作机理,以及胶州湾隧道中温拌阻燃SMA10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温拌阻燃SMA路面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具有噪音低、行驶舒适、抗滑性好、易于维修等诸多优点,沥青路面已成为国内外公路隧道建设的主流路面类型。但由于沥青存在易燃的缺点,目前公路隧道中火灾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阻燃沥青的出现对减少隧道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阻燃沥青的阻燃性能通常用氧指数指标进行评价。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O2和N2混合气流中维持平衡燃烧所需的最低O2浓度,以O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表示。氧指数试验是一种定量评价沥青材料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因数据重复性较好、试验方法和设备简单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和城市隧道的数量和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水泥路面存在抗滑性能差、噪声大等缺点,沥青路面正成为隧道路面铺装的主流。然而,沥青是可燃性材料,普通的沥青混凝土应用于隧道中存在火灾隐患,因此,应用于隧道路面的沥青混凝土一般均需掺加一定的阻燃剂(即采用阻燃沥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名称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获奖等级一等奖目前,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面80%以上为沥青路面。在这些沥青路面中,95%以上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时,其温度一般在160℃至180℃之间,橡胶沥青和部分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更高达190℃以上,不仅需要耗费大量加热燃油,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沥青烟等有害有毒物质。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拌和温度介于热  相似文献   

5.
正在工程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早已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应运而生,其材料性能及路用性能在业内得到广泛的研究,并获得普遍认可。相较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较低的生产和施工温度,在能源节约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效果显著。据相关资料显示,掺加温拌剂后的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温度比普通热拌混合料,特别是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要降低30℃~50℃。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5年开始,我国的新建道路、路面养护、路面大中修、桥梁及隧道的建设与养护,都开始逐渐采用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广佛肇高速公路项目即采用了该施工工艺。广佛肇高速公路项目起于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与二广高速相接,经四会市、高要市和肇庆市鼎湖区、端州区、德庆县、封开县,终于广东与广西交界处,往西延伸接梧州环城高速公路。沿线经过人员密集区、环境保护区、山区,冬季气温较低。因此,广佛肇高速公路进行了温拌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东广佛肇高速LM2标工程为依托,基于表面活性剂法的温拌沥青混合料,从原材料控制、混合料配合比、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摊铺等关键工序对高速公路温拌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套可以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替代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一直致力于路面养护和绿色修筑技术研究,是我国最早并持续从事微表处、冷再生、温拌沥青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在技术推广方面,他参与了国内及海外数十个路面养护工程,推动路面再生、微表处、温拌沥青成为我国主流路面技术;在政策研究方面,他参与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如今,他瞄准了绿色公  相似文献   

9.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指利用在沥青中添加辅助材料,从而实现在120℃左右均匀沥青与拌和级配骨料,获得的成品沥青混合料与170℃热沥青混合料性能相近.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公路建设中资源成本的节约,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成为近年来沥青路面材料领域一项很有前景的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室内动稳定度试验不能完全反映真实路面行车过程中的车辙发生过程,为研究掺入温拌添加剂的橡胶SMA沥青混合料(ARSMA-13型)的高温变形发展过程,探索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本文通过单轴静载压缩试验分别测试不同温度、不同围压条件下混合料的蠕变特性,并基于黏弹性Burgers模型研究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其试验结果表明,Sasobit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时间约为橡胶沥青混合料的3倍,随着围压增加混合料的蠕变变形越来越小,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有围压条件下相对于橡胶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大幅减小;同时,Sasobit温拌剂能有效改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低温性能略有影响。在实际路况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有机降黏温拌剂提升橡胶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正>为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推广公路绿色养护技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以“省道206线南充市高坪区都京坝街道办(永安养护站)至阙家镇(广南界)段大修养护工程”为依托试点温拌沥青技术,为温拌沥青技术在四川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试点背景随着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愈发突出。具体到公路交通行业,我国路面施工大多采用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相似文献   

12.
为使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铺筑之后更好地发挥性能,本文依托工程实际,使用不同温拌剂掺量制备温拌沥青,并检测其三大指标,结果表明掺量控制在1%~3%为宜;在试验路段采用不同级配摊铺施工,并通过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检测分析可知,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级配2可提高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耐火性沥青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或桥面铺装工程,现有的耐火性沥青混合料是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阻燃或耐火性材料配制而成,然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燃料,且厚度一般应大于2cm,否则无法碾压成型. 本文谈到的耐火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材料是在常温下成型,厚度为0.5cm~1.0cm,既经济又环保. 原材料性能 乳化沥青 采用壳牌改性乳化沥青,试验结果见表1.根据试验结果,所测技术指标均符合《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BCR型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描述RH温拌沥青在省道219线的应用,验证RH温拌技术用于解决高海拔沥青路面低温施工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G219新疆段沥青路面低温施工的工艺参数,供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warm Mix Asphalt)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环境友好型沥青混合料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道路界的重视。该技术起源于欧洲,目前国内外已付诸实施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主要有4类Aspna—Min(沥青-矿物法)、WAM-Foam(温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添加低熔点有机添加剂从化学角度来改变粘温曲线、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优越的行车性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由于热拌沥青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较多.质量控制点多.施工中任何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对路面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高等级公路路面施工中.监理对原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施工阶段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沥青摊铺现场的沥青烟减少了91.9%,苯可溶物更减少了97%,温拌沥青技术高节能低排放的优越性立竿见影!早在十年前,2005年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便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美国美德维实伟克公司(Meadwestvaco)合作开展温拌沥青技术研究。2009年至2014年6年间,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累计生产供应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过200万吨,成功克服沥青摊铺时存在的环境污染重、能耗大以及沥青容易老化等问题。"温拌"来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摄氏度至180摄氏度)和冷  相似文献   

18.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简称稀浆封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路面维修施工技术之一,是用细粒式的级配石料或砂作骨料,以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加填料和水冷拌后摊铺成沥青表处薄层。它具有施工快、密实度高、粘附力强、节省人力物力、无污染、延长施工季节、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笔者通过在北京市顺义区顺平路大修工程的施工监理实践,对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技术     
广西河池力推可带水施工的“超级沥青修补料”2021年12月7日,广西河池公路发展中心公路养护“四新技术”交流现场会在国道210线河池段南丹六寨至河池水任二级公路举行。现场会演示了“黑魔法超级沥青修补料”的养护施工过程。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该材料节能环保,可实现坑槽内带水施工,适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和停车场的养护维修,能有效解决公路部门雨天应急修补路面坑槽及局部沉陷等病害难题。演示结果显示,通过该材料修补的路面坚实平整,并未出现松散、变形等现象,具有快速成型、施工简便、坚固耐久等优点,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称为厂拌热再生技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