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文堂  周景兰 《活力》2022,(15):4-6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要义都是价值观教育,二者具有较高的内在契合度与内容耦合性,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对于新时代高校推进思政课建设具有全局性的启发意义。“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可以强化历史叙事的政治性、提升思政叙事的历史性、丰富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增加顶层设计的系统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红色廉政文化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资源,将红色廉政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多重价值意蕴。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将红色廉政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加强红色廉政文化课程建设、做好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工作、探索和打造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融入教学体系等是红色廉政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背景下,以“物流学概论”课程为例,明确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目标、学情分析和方法,提出“物流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框架和融入策略,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特色,进而保障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加强“四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四史”教育为思政课的教学与建设提供了丰富养分。为进一步推动“四史”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课主干课程的教育工作形成协同效应,本文旨在用PBL教学法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通过设计具体而灵活的教学实施步骤,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对策。这将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育德育才实效,为“四史”教育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黄治东  嵇炜  耿璇 《活力》2022,(23):10-12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大学生是青年团体的代表,探究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精神十分有必要。应结合高校思政课堂,以党的百年历史和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大学生肩负起历史重任,共建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是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路径,也是高校综合教育水平与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深远。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持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才能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下,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化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更新,保障思政教育质量,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然而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乏足够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责任感欠缺,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导致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无法真正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应有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深刻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立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协同、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与职教特色,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姜婷婷 《活力》2021,(11):18-19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思政课有效性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政课实施“四史”教育,应秉持政治性和时代性原则,通过提升思政教师“四史”教育专业素养、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融入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实践等途径,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顶层设计、师资队...  相似文献   

10.
马晓钰 《活力》2022,(24):31-33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百年党史中丰富的党史素材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有关键性作用的发展对策。本文在研究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及如何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包晓娟 《活力》2022,(9):4-6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具有内容契合、目标相同的内在一致性,而高职思政课教师则是二者之间最主要的“桥梁”,“桥梁”的建设对于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目前,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方面仍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能力素养较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契合度低、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思政课教师需要增强理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转换教学策略,创新教学形式,并在挖掘“四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提升素质能力、促进教学应用,以及提高认识、加强队伍培训和建设等方面努力改进,推动“四史”教育育人育魂,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2.
邓红芳 《数据》2022,(8):95-9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必修课之一,是深化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牢固“四个意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时代已经来到,为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将传统课堂教育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打造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思政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创新,力争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金课”。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质量与党中央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系列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方向;构建系统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内容供给质量;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和特色构建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搭建智慧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主副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体系,创造性开设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可以为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三全育人”教育的指导思想下,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不应仅仅局限于理论课堂,而应该同时融入实训课环节,以实现在更长时间上、更广空间上、理论结合实践的全面覆盖,提升育人成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课存在重视理论课课程思政,较少涉及实训课程思政的现状。本文以金融服务礼仪实训课为例,从“实训课”“金融专业”“礼仪课”三个视角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此提升课程思政成效。  相似文献   

16.
贾文杰 《活力》2023,(1):88-90
思政课作为培育学生意识形态的课程,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正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困境,“行走的思政课”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对传统思政课内容、形式、方法的一大创新,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当加强实践探索,积累更多有益的经验。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结合的方法、模式也应该合理规划、仔细落实,确保“行走的思政课”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以铁路物流与智慧物流为专业特色发展方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双创改革为落脚点,以校级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为依托,总结归纳了近五年来学院与师生团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成绩与经验。本文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孵化—培育—成长—转化—反哺”全闭环、全链条创新项目引育模式,建设专创互促、校企联动、师生共创的矩阵式创新创业团队,打造“课程、项目、团队”三元共生互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为优化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技术、善创新的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五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五矿钢铁)党委始终将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中国五矿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立足公司改革发展实际,着力畅通思政工作“五条路径”,筑牢思政“生命线”,画好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19.
马晶 《活力》2023,(22):4-6
“龙江精神”和“五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红色教育进行开发与应用,可以有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同时,将“龙江精神”和“五色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探索“龙江精神”和“五色教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就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育人育才的使命,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罗晓春 《价值工程》2014,(16):248-249
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实现思政课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是思政课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