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打击跨国公司避税行为为目标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实施,并直接对中国企业海外税收筹划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体现在:海外项目经营架构风险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将大幅提高,转移定价税务监管更加严格,国际间反避税机制更加协调完善,常设机构认定更加严格.中国跨国企业普遍存在税务研究力量薄弱,税收筹划水平不高等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尽快提升税务管控水平和筹划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理念,加强税收筹划的统一集中管控,制定正确的税收筹划策略,精简股权投资结构,合理运用关联转让定价,优化集团全球筹资安排.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而言, 缴纳税额是其应承担的责任, 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寻求自身的快速发展, 都存在着较强的动机去开展避税活动以降低税负。 那么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否会对其避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中国 2010~2016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 Heckman两步法控制样本选择偏差。 研究结果发现, 民营企业两权分离的程度与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显著正相关,即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越分散, 避税程度越小, 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保守的税收筹划方式来进行公司治理。 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理解民营企业避税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 同时也为相关政府税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税收监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研究样本是2007-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客户集中度与企业会计—税收差异的影响,以及产权性质和法律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功能。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显著提高了公司的避税强度,但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客户集中度与公司避税强度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而且发现在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客户集中度与供应商避税强度的正相关关系比较强。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客户集中度)非财务利益相关者来研究其对供应商避税动机的影响,丰富了我国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本文选择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经营状况方面的12个指标构建公司信息透明度评价模型。在实证研究方面选取深交所3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2个指标降维成6个主成分,用熵权法对6个主成分进行赋权,计算出样本公司信息透明度得分。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公司的营运和成长能力以及内部控制结构均对信息透明度影响显著,而公司财务杠杆和两权分离度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公司内部治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能够降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而公司内部治理中股权制衡度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升可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自愿披露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型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更能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监管部门建设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我国有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和修改了许多法规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如《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指导意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及相关编报规则》等等。所有这些主要是围绕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两个角度来进行规范 ,而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审计信息的披露。按照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审计信息的披露也应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所谓审计信息披露 ,是指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对公司目前和将来作出理性判断的、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财务信息 ,都…  相似文献   

7.
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信息披露等方面还缺乏透明度,导致了公信力的缺失。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并从公益资产开放循环的四个阶段进行了设计。研究结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提升社会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创业板两次分红现象,回顾了掏空理论的提出,阐述了我国目前股市屡禁不绝的掏空行为的原因,以及股市"掏空"的手段和方式。从公司治理理念、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健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等方面提出治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解释了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以拓展战略性慈善行为推动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促进创新投入;管理者风险承担意愿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均发挥中介作用;CEO二元性、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比和股权制衡度均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起促进作用。本文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从伦理层面拓展到战略层面,为企业数字化战略、社会责任战略和创新战略的协同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规操作.文章以2004-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资料,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并不能阻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董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违规间存在弱的正U型关系,且在9人组成的董事会中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最小;而两职状态与信息披露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影响.研究结论总体上表明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特征差异不是影响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1—2005年间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处罚的188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188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掏空程度、内幕交易程度以及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显著正相关。本文丰富了信息披露研究的内容,为监管层加强监管、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降低税负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2007年出台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使国内公司的税负发生变化,企业所得税改革会对盈余管理程度、方向产生哪些影响?会对盈余管理方式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发现:所得税改革中预计税率降低的公司出现了显著的利润推迟现象,盈余管理的程度上升了,但主要是利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来进行负向的盈余管理,以达到上市公司避税的目的,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监督公司内部利害关系各方的行为,有效降低基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成本,在阐述国内外盈余管理文献的基础上,假设拥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愿意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通过构建合理的并可度量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衡量方法,使用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公司季度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性盈余管理视角下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需要关注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投机性盈余管理更倾向于误导投资者,信息性盈余管理则是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内部信息。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促使管理层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就要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产权多样化的股东制衡机制,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优化。拥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愿意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者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盈余信息含量。因此,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信息性盈余管理为动机探究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3年的评价样本,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对总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加权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年度增长率、财务预警值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运营效率、成长能力,有助于增强财务弹性和财务安全性。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控股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而这将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我国公司治理最大的特点,并且是制约内部人控制的重要的平衡力量。本文以2008—2010年A股披露了党委会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管层人员重合与任职信息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领导体制为研究对象检验其对公司治理、董事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党委会"双向进入"程度与公司治理水平呈倒"U"型关系,与董事会效率正相关,而"交叉任职"可以显著影响公司治理水平,但董事长担任党委书记不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研究结果为我国优化政企关系、党企关系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ESG表现对中国煤炭上市公司价值的具体影响,基于Panel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质量均对煤炭上市公司价值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ESG信息披露质量和环境表现均对煤炭上市公司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中国煤炭上市公司应重视并改善其ESG表现,以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显示企业减碳行动的重要途径,碳信息披露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掌握碳排放信息,但在缺乏统一披露框架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企业有动力夸大碳减排信息以迎合“双碳”战略导向。本文关注到企业对外披露的减碳信息与实际减碳行动之间的差别,对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开展研究。理论层面,构建企业碳信息披露决策模型,讨论“言过其实”的迎合行为对碳信息披露溢价的影响,从投资者信心和债务融资水平两个角度考察溢价损失的作用机制。实证层面,以2012—2020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迎合指数对碳信息披露的迎合行为加以识别,进而验证理论假说。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过程中的确存在迎合行为,此种“言过其实”的迎合行为会带来碳信息披露的溢价损失;降低投资者信心及债务融资水平,是碳信息披露“言过其实”造成溢价损失的作用机制;伴随地区人均碳排放、环境规制和投资者识别能力的不同,迎合行为的溢价损失效应有所差异;碳信息披露对同行业竞争对手存在负向溢出,能够降低竞争对手的股票回报率,迎合行为则对竞争溢出效应有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为甄别企业碳信息披露真实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资本市场强化上市公司迎合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监管与防范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监管及防范对策等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制度失衡和舞弊理论分析,认为在我国现实环境下,上市公司质量控制制度引发公司管理层虚假披露财务报告的压力和动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制度的失衡为财务报告舞弊创造了机会;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处罚制度有可能掩饰作假行为和减少虚假财务报告被发现的概率,甚至制度环境可能形成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因此,治理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进而提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并具体阐述了防范虚假财务报告的一系列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税收管理中,由于制度缺陷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客观存在,容易产生寻租行为.本文从经济学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税收环境两个角度对征管中的寻租问题进行了剖析,找出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分析从强化税收宣传、改进税收法律法规、完善税收制度和提高税收信息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